APP下载

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2022-01-01冯国刚

课外语文 2021年24期
关键词:国学语文课程小学生

冯国刚

(甘肃省景泰县草窝滩镇卡森希望小学,甘肃 景泰 730400)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各界人士纷纷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以及《中国成语大会》都昭示着国学经典的复兴。为了让传统文化长久地传承下去,小学语文中融入国学内容是刻不容缓的。只有对国学经典有一个正确认知,才能开展小学语文与国学经典的渗透教学。

一、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展开人文教育,人类进步过程中文化可以在语文课程中充分体现。为此,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积累的过程,学生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逐渐积累大量的知识储备,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核心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学生存在基础不牢固的问题,严重者甚至无法独立完成一篇课文的阅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在培养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显著提升,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随着互联网文化的蓬勃发展,小学生被大量的快餐文化与舶来文化所包围。这些网络流行语施加的负面价值观对思维发育尚未成熟的学生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很多学生沉迷娱乐性质的视频软件与网络游戏中,在网络中消耗大量的课余时间,严重者甚至达到荒废学业的地步,对传统文化缺少必要的关心,精神世界岌岌可危。此时,如果可以将国学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就可以让国学中的育人功能得以放回,让学生受到国学经典的滋养,洗涤学生心灵,通过国学经典学习逐渐塑造健全人格。

二、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策略

(一)差异化选取教学内容,提升国学经典的渗透力度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国学经典内容,教师应该在阶段性教学时注重渗透作用,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培养出语文学习与国学经典的学习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心理特点展开分析,实行分层式教学。这里的分层式教学指的是以学生的年龄、心理成熟度、知识储备量作为参考,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梯队,为不同梯队的学生展开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计划。在此基础上,教师将班级晨读与自习时间利用起来,组织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收集一些国学经典的视频与音频,让学生可以经常受到此类文学的感染与熏陶。在此情况下,针对刚进入到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展开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国学中较为基础的《弟子规》与《三字经》之类朗朗上口、容易理解的文学内容入手,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国学的理解,并且可以配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吸收部分的国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打下基础。而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教师则应该适当提升难度,因为这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字积累与文字理解能力,教师可为学生选取《诗经》或者《论语》等内容,在小学部分教材中,三四年级已经有此类国学教育的选段出现,并且对于小学生教育效果反馈良好,这也变相说明国学经典教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同根同源。对于小学高年级这部分学生而言,已经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深度含义,教师可将《陋室铭》之类的短篇古文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原文后领悟到作者的中心思想,并且以此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时,为起到小学生国学经典兴趣培养的效果,教师应该差异化选取课堂内容,通过渗透的方式提升国学经典影响力。首先,教师利用晨读时间为学生展开《论语》第一章的学习,由于本章为小学中年级教学课程,因此《论语》是小学生国学教育的不二之选。其次,教师在集体朗读过后应该找学生上台分别展示,为学生提供表现空间,使学生在国学学习时更具积极性。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展开分组练习,将领悟能力强的学生与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放在一组,形成优带差的小组形式。

(二)加强国学经典的朗读训练,尊重学生差异化

在国学经典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中,除了差异化选取教学内容外,注重朗读训练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针对国学中汉语言文学特殊的音韵与形体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诵读时实现多层次、多元化、多角度阅读。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叹经典音律之美的同时,品味国学文章的潜在含义与美感,从而提升学生语文语感。相较于成人,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储备与社会阅历都严重不足,理解能力也略显不足,因此在国学经典学习时难免会产生不解或者错误理解的问题。这时教师除了要注重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国学作品外,还应该为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接到学生问题后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教师的意图,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国学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燃起自主学习的欲望。就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成功完成一件事的主要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国学经典学习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小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发展先后不等,家庭教育也是学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部分学生在幼儿教育中受到家长或教师的指导,对于《三字经》一类有所涉猎,因此在学习时一定会快一些,而部分学生在幼儿时期没有接受过此类教育,就会稍显迟钝,因为国学虽然是素质教育,当时相较于小学课程而言还要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充分认清这一点。若是部分学生背诵原文难度较大,教师应该以熟读原文为教学目标,因为国学经典教学注重心领神会而不注重形式。

(三)构建阅读情景,培养学生诵读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自控能力差,而且缺少正确的学习观念,因此对于国学中的育人内容很难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适时开展构建情景模式展开阅读教学,通过趣味化情景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诵读国学经典对于学生教育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但是对没有兴趣的事情学生是很难顺利完成的,若是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国学内容以理论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很难对国学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带领学生诵读国学内容时,通过创设情景模式的形式展开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提升对国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思维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培养出浓厚的国学兴趣,并且将国学经典纳入到自身擅长的领域中。在构建情景模式时,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情节导入的形式进行教学,把握小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理,以此为突破口,将国学经典中的内容与相关典故相连接,同时完成化解知识点与拓展知识两项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国学学习后有多个方面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让学生通过了解故事完成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完成国学兴趣培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构建虚拟情景,让学生以模仿古人的诵读方式进行国学经典学习。这种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极为有效的,让学生在模仿古人时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例如:在开展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教学时,教师可在进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慈母情深》教学时,为学生展开《二十四孝》国学文化教学,二者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前者是讲母亲对于孩子的情感,后者多为孩子孝顺母亲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进行联合教学,并且将《二十四孝》中的故事细致地向学生讲解,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将古人的做法作为榜样,加以模仿与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完美契合,两者之间存在诸多的密切关联,需要教师合理利用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完成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实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差异化选取教学内容,提升国学经典的渗透力度;加强国学经典的朗读训练,尊重学生差异化;构建阅读情景,培养学生诵读兴趣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为小学生人文素质、核心素养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国学语文课程小学生
“垂”改成“掉”,好不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