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高质量发展 走共同富裕之路

2022-01-01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羽

区域治理 2021年30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分配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今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党团结带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懈探索,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让这一目标得以落地生根。当前,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

共同富裕属于经济学名词,从字面意思来看,富就是表示占有财产多,富裕表示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的数量多。贫困就是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的数量少。如果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富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表示人们对财富的拥有程度;共同则是从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的角度,反映出人们对财富的占有方式和范围,是针对私有制导致的两极分化而言的。因此,共同富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体现出它消灭贫穷和消除两极分化的特点,是理想社会的应有之义,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追根溯源,社会主义理念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发芽,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这跟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有莫大关系。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1]的论述。《礼记·礼运》中也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这些词句中莫不蕴含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特别是2012年以来,在脱贫攻坚战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无不体现出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并把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实现共同富裕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2020年底实现了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离了绝对贫困,这意味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贫困问题终于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些伟大的成就是党孜孜不倦追求共同富裕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贯彻共同富裕社会理想的生动展示。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依然偏大,收入分配制度仍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尚未实现均等化等问题。

(一)收入分配差距偏大,收入分配制度仍不完善

(1)整体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仍然偏大,城乡间、区域间、行业间收入绝对差距仍然偏大,虽然相对差距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两极分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200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总体说来呈现下降趋势,但于2015年之后出现反弹,2019年的基尼系数为0.465,2020年为0.568,在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的137个经济体基尼系数平均值为0.393,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018年前后134个国家的基尼系数排名中,中国的基尼系数仍然处于高位。

(2)初次分配制度仍有待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还不健全。政府、企业和居民分配关系不合理。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明显上升、企业部门占比略有上升,居民住户部门显著下降;政府再分配的调节功能仍有待提升,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手段的精准性和调节力度有待增强。税收环节存在逆向调节,个税起征点偏低,而总体税负仍偏高;三次分配的作用不显著,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力度不够、群众基础还不强。慈善事业中高收入群体的参与度仍不高,政府、社会和企业在三次分配中的定位不够清晰,一些环节还存在监管缺位越位现象,这就导致了慈善公益事业缺乏公信力和规范化。

(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尚未实现均等化

(1)基础教育领域,主要存在师资及教学硬件等城乡、区域的差距。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大规模推进,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农村师资不稳定,要保证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质量也是一大难题,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也同样存在上学难的问题。

(2)基本医疗卫生领域,区域、城乡之间在资源配置上仍有较大差距,流动人口、低收入群体等在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上仍是弱势群体,低于平均水平。

(3)就业服务领域,城乡在就业服务方面的投入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就业服务质量不高,教学内容、形式与实际需求存在脱节。对就业公共服务的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和改进措施。

(4)养老服务领域,养老服务的发展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造成供需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出现严重短缺,同样的,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单一、质量不高。随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我国的养老服务仍有待长期的探索才能跟上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5)住房领域,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人和外来务工的农民工仍是住房困难群体,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租赁住房稳定供给和价格机制仍不健全,严重影响了这些群体在城市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依托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全过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文明促进的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利用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从根本上来说,资本主义因为其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两极分化和社会有机体的撕裂。我国领导人指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共同富裕问题,将脱贫攻坚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战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迈进。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进一步通过制度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一是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二是不断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机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等参与分配的评价体系,强化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导向。三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无论是生产、流通还是消费环节,只有坚持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方向不偏离。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遵循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出发点。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我国领导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何以每每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就在于我们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不断将共同富裕推向新境界,就必须做到:一是将人民群众作为共同富裕的评价主体。共同富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诉求,如何检验共同富裕等各项工作的成效,就必须坚持把阅卷人的权利交给人民。二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样一个伟大战役中,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创造和积极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实现共同富裕,一定会遇到许多难以预见的困难。对此,我们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实践、思考、提升到再实践、再思考、再提升,破解难题,把握规律,积极开辟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新方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分配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1种新型燃油分配方案设计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