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零售业态下农村经济提质增效的探析

2022-01-01沂水县马站镇人民政府高世凤

区域治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农作物门店订单

沂水县马站镇人民政府 高世凤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2020年为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农村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阵地,从以工促农到乡村振兴各项战略及政策的实施,现阶段各地农村通过多年的对当地产业的摸索与塑型,已经初步建立起适宜当地环境发展的产业模式,或是立体农业或是混合农业,已然形成当地独具特色的产业模式。但是,要寻求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的建立只是第一个环节,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稳定发展,市场的需求始终是最终的立足点。因此,农村农业产业模式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将已经建立的产业模型注入新的运营因素,通过新的宣传、推广、配送等扩充原有收益空间、拓展农业产业链、带动收益群体,是新时期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研究的意义

在初步农业产业模型已经建立的前提下,新零售商业模式与农村经济融合,可以避免现有已经建立的产业模式因运营模式不适合市场要求而发生不必要的产业类型的淘汰,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现阶段土地资源的状态已经不允许继续使用以拓展新的用地换取经济增长的方式,如何在现有资源面积及范围不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发展,是农村经济主动向新的市场推动方式靠拢的推力。新零售模式下,少人力、多物力的环节,为我们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如何保证社会大众所需的生活物资,尤其是粮、米、油、面及各类瓜果蔬菜等初级农产品的供应提供了可寻之策。过去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传统的带农增收的方式是引进工业型企业入驻当地,但是此种方式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重大破坏的同时,也无形中缩小了农业类型的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初级农产品对于国外的依赖。因此,现阶段通过新型商业模式打破以往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以农带农、以农养农,是农村经济提质增效、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主要内容

(一)新零售商业模式下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势

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需落脚到农业的保值增值,明确当地代表性的农作物的生产标准,从而形成高标准、严要求、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城镇,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如何实现新零售商业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

1.以制度管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

所谓制度,汉语中“制”有节制、限制的意思,“度”有尺度、标准的意思,这两个字结合起来,表明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本文中所说的制度,是指在农业产业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农业产业产、研、销、运、送一体化管理的规范标准。农业产业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为产业链各主体提供目标指引、成果样板及标准体系的指导,是产业链各主体自主推进并优化产业及供应链流程的一种行为规范。

(1)建立并推广可量化、可视化的农业生产标准。新零售业态下,因线下门店直接面向市场终端消费者,想要将新零售模式跟农村经济深度融合,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以保证消费者在终端门店的体验感。第一,通过农业产业的主体所在地,利用调研、走访等方式划定可以用于生产农产品的面积及从业人员数量,保持一定时期内面积及从业人员数量基本稳定不变,成员加入需经过其他现有成员的同意。第二,以上述划定面积内的全部从业人员入股建立农作物产业协会,入会人员每年按照固定比例缴纳一定协会发展经费,保证协会的正常运营。第三,由农作物产业协会通过市场调研及实地考察的方式,确立最具产量优势、市场优势的农作物生产标准:①确立单位面积内农作物的种植或者养殖数量。②建立农作物生产周期内各类肥料、农药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数量及标准,并由农作物产业协会进行统一采购、配发并监督成员使用。③以协会名义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签订定期检测协议。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于当地土壤成分(包含但不限于土壤肥力、化肥残留、农药残留等)进行取样分析并反馈检测结果,保证土壤成分适宜农作物发展,同时保证农作物按照既定保准种植、施肥及养护。④由协会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会员资格的审核,存在农残、药残超标的土壤及会员及时办理退会,保证农作物产业协会所产农资作物始终符合既定标准。

(2)探索适宜当地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方式。农作物不能够做到与工业产品一样迅速融入电商,实现短期大体量订单生产及运送,一方面是受到生产周期的约束,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受制于目前的运输物流。所以利用新零售模式下多种、零活的配送方式,满足农产品对于物流运输条件、时效的要求,根据不同农作物产品对于物流运输的要求,建立适宜当地农作物物流运输的体系,形成纸质书面、可视化的运输标准:第一,通过农作物的种类确立适宜当地农作物的最长运送距离或最长运送时间。第二,通过运输实验确定关于农作物运输湿度、温度的最佳的物流运输环境要求。第三,通过多样化的物流团队实现不同商圈的运输目标。

(3)建立新零售线下门店的接收及配送标准。目前城市社区内基本都存在数量不等的社区门店,根据小区面积的大小及住户的多少,往往一个小区存在至少一家社区门店,新零售商业模式下,线下门店非传统的商业售卖网点,门店只是一个对外可视化站点,除保留售卖的基本功能外,同时兼具商品订单收集、产品样品的展示、短程距离物流集散、商品的配送、客户问题的反馈等多重作用。一个社区店最前端是以本社区内业主为成员的销售商团及消费群体。保证农村经济发展质量需要通过新零售模式下线下门店的接收与配送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所有的农业产业都建立在市场终端消费的基础上:第一,由新零售线下社区门店按照本社区内团长数量、团长下团员的数量,确定符合本社区线下社区门店此种产品最低配送标准的订单数量。第二,线下社区门店根据订单是否达到既定配送标准,决定最终是否进行终端配送。如订单数量未达到最低配送要求,本社区门店所收集订单依然为有效订单。但是该社区门店只享受订单红利,不享受配送红利,同时本社区内消费者也不享受上门配送服务,由消费者自行到门店的上一级物流层级自提产品。反之,则由线下门店统一收集订单并完成终端消费者上门配送。

2.以流程优化挖掘农村经济的潜在效益

(1)以农作物市场预定数量进行计划性生产

第一,由线下社区门店收集未来某种产品的订单数量,将订单数量反馈给直接与农作物协会合作的专门物流机构,由物流机构将本区域订单数量反馈给当地农作物协会,按照订单数量的多少规划生产面积。如订单数量超过本区域生产面积及产量负荷,则根据订单的一定比例统一减少各社区门店的配送量,并退还消费者订单保证金。如订单数量少于本区域既定的产量,则将剩余部分生产面积对社会开放,发展近郊特色农产品的自种、自采的农家乐。第二,为控制农作物订单量的抛单率,消费者下单订单时支付一定比例的订单保证金,消费者可以通过新零售商业模式之下线上可视化网络订单平台了解自己订单量及定金的变化。

(2)形成农作物产业链不同主体的全员销售模式

第一,形成消费者自主销售的销售模式。①新零售商业模式下是否能够享受优质的配送服务与社区订单量挂钩,且目前尚不能完全覆盖全部社区群。因此,消费者在下单时,为保证节省时间及精力达成团长的配送订单要求,往往会挖掘自身周边的潜在订单量,带动自己关系网络中尚未被开发的用户群体,此种情形下订单量不断递增。②消费者将自己转化为销售者。第二,城市中存在以老年人聚集的社区群,其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远高于年轻人,但因其对于网络的应用存在一定限制,导致销售渠道断裂。

(3)以物流红利拓展农作物产业链辅助岗位的就业

第一,通过与专门的长途物流机构签署常年运输协议,由其根据既定的车辆、运输环境要求,按照农作物上市的季节,以季节性专车的形式,实现农作物远距离城市圈的运送。第二,远距离运输实现大宗货量运输后,可利用城市已经形成的快递物流网络、短途货物运送平台等,实现对于城市圈内不同区域的分散运输。第三,利用新零售模式,线下体验门店实现农场品货物以点带面的配送,由社团的团长根据最初线上平台的销售数据及消费者提交的配送地址进行一对一上门配送,保证最终客户端的购买体验感及舒适性,也能通过社区团长实现基本客户要求的及时反馈。

三、结论

新零售业态是将线上平台与线下门店深度结合,有别于传统电商营销脱离线下门店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其线上与线下互相带动的营销模式为以往农产品不适宜长途运送、多层级转运、配送周期长、物流无储存条件等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新思路。我国农村地区经过多年的乡村振兴等各项政策的实践,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完成对于当地的地形、地势、雨水、气温、土壤等因素的初步了解,并基本建立了适宜当地发展的农、林、牧、渔等产业形式,各地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发展。本文以保持原有农村产业形式基本不变、农业用地面积基本不变为出发点,通过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参考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于进一步发挥新零售商业模式优势,进一步通过优化流程、减少环节等方式实现市场对于农产品精准导向,促进农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实现以农养农、以农带农,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猜你喜欢

农作物门店订单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德国最成功的洗车门店——Mr.Wash
新店商,创造新增量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