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调控银屑病相关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

2022-01-01赵九思杨素清张晴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30期
关键词:角质银屑病皮损

赵九思 杨素清 张晴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银屑病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疾病,通常对称涉及肘部、躯干、膝盖及头部。西医治疗大多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钙磷酸酶抑制剂、维生素D3类似物等,严重者系统采用免疫抑制剂,虽能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1]。本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由银屑病本身及其并发症所导致的患者抑郁、焦虑乃至自杀风险也逐年增加[2]。因此,探索全新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中医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现广泛应用于银屑病各个时期的治疗。为给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对银屑病潜在免疫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 T 淋巴细胞

1.1 Th1、Th2 细胞

Th1 和Th2 细胞虽来源于相同的细胞前体,但Th1 细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等刺激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同时释放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而Th2 细胞则分泌IL-4、IL-5、IL-6、IL-13 等细胞因子发挥抑制炎症作用。当Th1/Th2 细胞失衡时可能导致银屑病发生[3]。周莹等[4]观察经爽肤汤(黄连、茵陈、苦参、白鲜皮、蛇床子、土茯苓、萆薢、滑石、功劳木、甘草)治疗的老年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4、IL-10 水平升高,IFN-γ、IL-18、IL-33 水平下调,提示该中药方剂通过降低Th1相关细胞表达,提升Th2 细胞功能来恢复机体正常免疫平衡状态而发挥疗效。

1.2 Th17 细胞

Th17 细胞不仅分泌IL-17、IL-6、TNF-α 等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还能特异性表达核转录因子参与免疫抑制调节[5]。研究证实,Th17 细胞所分泌的IL-17、IL-6、IL-22 及TNF-α 无论在血热、血瘀抑或是血燥型银屑病患者体内均显著上调,以血热型最为显著[6]。刘秀玲等[7]发现经活血解毒汤(白花蛇舌草、鸡血藤、丹参、玄参、红花、桃仁、莪术、鬼箭羽、陈皮)治疗的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IFN-γ 及IL-2 水平均明显降低,可见该汤剂具有纠正Th1/Th2 的平衡偏移及IL-17 高表达的作用,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有效抑制角质过度形成。

1.3 Th22 细胞

有学者定义Th22 细胞为能够分泌产生IL-22、IL-13、IL-26 及TNF-α,而不产生IFN-γ、IL-4、IL-17的亚群[8]。Th22 细胞既能诱导表皮增生,也能抑制丝聚合蛋白的表达加速破坏皮肤屏障功能[9]。其主要分泌产物IL-22 不但能促进表皮增生、诱导产生趋化因子配体20,还能协助IL-17 加重炎症反应[10]。陈安婧[11]通过加味凉血消风散(水牛角、生地、牡丹皮、连翘、地骨皮、玄参、女贞子、墨旱莲、冬桑叶、紫荆皮、僵蚕、白花蛇舌草、炙甘草)能使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Th9 细胞含量显著降低这一现象,得出持续抑制Th22、Th9 两种细胞的过度分化可能减少银屑病复发的结论。

1.4 Tfh 细胞

Tfh 细胞即滤泡辅助性T 细胞,是搭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桥梁,能协助B 细胞分化为记忆性B细胞和浆细胞。有学者发现在银屑病皮损中Tfh 细胞及其前体细胞cTfh 较正常皮肤组织,数量较多、功能活跃[12]。安月鹏等[13]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给予蜈蚣败毒饮(蜈蚣、乌梢蛇、土茯苓、鬼箭羽、紫草、甘草)灌胃,观察发现该中药方剂通过抑制Tfh 细胞转录因子STAT3 表达,降低Tfh 细胞活化,同时增强其表面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干预STAT3-Tfh-PD-1 路径有关。

1.5 Treg 细胞

Treg 细胞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大致分为来源于人类胎儿发育早期胸腺中的nTreg 和来源于环境抗原及胸腺外信号诱导的iTreg 两种类型,但均具有抑制炎症细胞的作用[14]。近年来银屑病Treg/Th17 细胞备受学者关注,Treg 细胞减少会导致抑制炎症因子能力减弱,而Th17 细胞增殖能驱动炎症反应进行,二者互为拮抗,一旦其平衡比被破坏会导致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15]。庄洪建等[16]针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口服自拟凉血消银汤(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紫草、槐花、玄参、重楼、白花蛇舌草、甘草),治疗后发现Th17/Treg 水平得以控制,炎症反应、中医症状、皮损程度均得以缓解。

2 角质形成细胞

银屑病患者病理通常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角化过度、棘皮增厚,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角质形成细胞作为炎症反应的始作俑者,在机体早期受到外界触发因子刺激时参与固有免疫反应,在慢性期银屑病中,角质形成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其释放多种物质协同作用形成银屑病皮损[17]。刘宇等[18]发现养血解毒方(当归、生地、丹参、鸡血藤、玄参、麦冬、土茯苓、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天花粉、苍术、白蒺藜)能够调控修复皮损区域被炎症因子破坏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状态,抑制其异常增殖分化,恢复表皮屏障功能。

3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作为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扮演着信号使者一角。通过刺激T 细胞亚群并诱导其增殖来启动、控制和维持免疫反应[19]。有学者观察银屑病进展期患者外周血发现,树突状细胞分泌的TNF-α、IFN-β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更加证实了树突状细胞在银屑病免疫机制中的重要作用[20]。王明星等[21]发现中药凉血解毒方(土茯苓、白茅根、生槐花、生地黄、金银花、赤芍、紫草、苦参、白鲜皮、草河车组成)能下调炎症细胞因子IL-23、IL-12 水平,证明凉血解毒方具有改善银屑病皮损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并抑制其活化程度的能力。

4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皮肤、呼吸道黏膜和胃肠道上皮组织等处,主要通过脱颗粒的方式参与炎症反应和快速过敏反应。作为银屑病皮损中最先出现的细胞,疾病初期时大量堆积于毛细血管周围,当巨噬细胞被激活后诱导产生银屑病皮损[22],有学者发现肥大细胞生长因子IL-2 或IFN-α 能够加重银屑病皮损[23]。刘晋华等[24]建立银屑病合并瘙痒症动物模型,发现高剂量青黛克银丸(青黛、牡丹皮、金银花、黄芩、乌梢蛇、蒲公英、紫草)能明显降低氯喹诱导的小鼠瘙痒标本血清中IL-2 水平,升高IL-4 水平,提示该中药方剂对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保护作用。

5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抵御病原入侵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能够激活Th1 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的经典活化型巨噬细胞M1 型和能够激活Th2细胞产生抗炎细胞因子的替代活化型巨噬细胞M2型,二者之间平衡比代表炎症反应严重程度[25]。有学者观察到银屑病病变小鼠被广泛的巨噬细胞浸润,分析该细胞内特定基因的上调驱动银屑病发展[26]。秦涛等[27]发现芩珠凉血方(黄芩、珍珠母、生地、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防风、蝉蜕、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徐长卿、桑白皮、甘草)能有效改善银屑病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M-CSF)水平,低水平的M-CSF 表达更有利于修复已受损的内皮细胞,减缓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程度,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6 细胞因子

6.1 IL-17

目前,现已确认的IL-17 家族成员包括IL-17A(通常指IL-17)、IL-17B、IL-17C、IL-17D、IL-17E(也被称为IL-25)、IL-17F 在内的6 种结构分型,其中IL-17A 常作用于多种细胞类型促进炎症反应发生,IL-17E 能够促进Th2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28]。此外,被定位于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和白细胞中的IL-17C 在银屑病皮损中蛋白质表达最丰富[29]。解欣然等[30]发现紫草素不仅对IL-17A 刺激人永生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的β 防御素起到明显调控作用,还能抑制IL-17A 诱导的人永生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

6.2 IL-22

IL-22 是活化T 细胞产生的一种关键效应分子,发挥促炎作用的同时能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并抑制其终末分化,促进组织再生[31]。作为外界环境与宿主屏障部位的炎症细胞因子,在健康个体中水平较为低下,而在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患者中高度上调[32]。贾红侠等[33]发现采用姜黄煎熬制成汤剂可明显改善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分化,降低IL-22 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应答体系的同时促进肌肤屏障功能修复。

6.3 IL-6

IL-6 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当机体受到病原体侵袭或局部组织感染时被分泌,作为银屑病炎症活性的标志物,其水平常用来评判疾病发展程度,在银屑病病变皮肤与患者血清中IL-6 mRNA 与蛋白水平均呈现升高趋势[34]。肖敏等[35]分析黄芩中提取成分黄芩苷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作用机制,发现特定浓度的黄芩苷能抑制Th1 水平、上调Th2 及其内IL-6、IL-10、IL-13、IL-4 水平,通过改变局部环境内细胞因子水平,有效促进Th1 细胞向Th2 细胞推动,干预银屑病进展。

6.4 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来源于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不仅能利用自身功能特性调节机体免疫应答,还能协助炎症细胞参与机体炎症反应[36]。王亚莎等[37]对银屑病患者给予口服由生地、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半夏、桃仁、红花、蒲公英、黄芩、乌梢蛇、水蛭、蜂房组成的消疕汤,中药汤剂不但发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的功效,还能降低体内TNF-α、IFN-γ、IL-17、IL-22、IL-4 等因子水平,减少炎症反应的同时修复Th1/Th2 免疫平衡机制。

7 小结

银屑病作为一种由先天遗传及免疫参与全过程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相关细胞在数量或功能上的异常参与或影响本病发生。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时不仅在辨证论治方面灵活变通,还能通过调控异常相关细胞水平,调整内环境失衡状态来维持机体稳定。因此注重通过中医药手段调控银屑病相关免疫细胞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未来更应深入挖掘探讨探究银屑病发病机制,从多角度、多靶点出发不断寻求中医药治疗本病新思路、新方案。

猜你喜欢

角质银屑病皮损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紫外线A辐射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作用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妊娠与银屑病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助剂对铁元素在苹果角质膜渗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