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2-01-01山东省中共滨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李硕雅

区域治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格局民营企业高质量

山东省中共滨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 李硕雅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理论逻辑和重要意义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本质特征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的自立自强。

第一,国内供给侧,更强调自主创新。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从供给侧结构来说,我们还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技术都还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上。在我们的实体经济中,三分之二的产业大类是以外资为主体的。世界的发展就是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也是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其次,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工业化和城镇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最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处理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

第二,国内需求侧,释放内需潜力,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其中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核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问题的一个核心、一个焦点。尽管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很大,但是我们的产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已经饱和,要怎样实现发展?就要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没有技术和市场怎么办?技术靠创新,市场靠内需。内需是我们能控制的,我国有14亿人口,这是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创新也有了,市场也有了,才能解决我们最核心的问题。因此,在目前状态下,扩大内需十分重要。首先,扩大内需既能为创新提供条件,同时创新产品也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其次,扩大内需并不影响国内国际双循环。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充分表现出巨大的制造能力。最后,中国扩大内需也能增加对世界产品的进口,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内需问题,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贡献。

第三,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双循环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其最高形式就是全球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则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一是基于工业化阶段理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入到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新阶段相适应的工业化路径。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把人类社会发展共分为六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意味着中国社会跨越了传统社会、为起飞阶段创造前提,实现了起飞、完成了向成熟推进,开始从大众高消费转向对生活质量追求的现代阶段。二是基于工业化动力理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种围绕着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充分利用大国经济优势的工业化战略。钱纳里等《发展的格局:1950-1970》揭示了大国和小国在发展格局上的差异:虽然大国和小国在发展格局上可以归结出许多不同,但大国经济发展的最一般特征是由于人口众多、市场容量巨大,可以体现出更多内地化的倾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合乎大国经济内向化逻辑。需求端,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供给端,最完整产业链,最大制造国。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意义

当前经济形势变得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国际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利己主义和排华势力抬头,外需增速下滑,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制度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内要素禀赋发生变化,成本优势削弱,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面临升级,国民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大的战略转变,标志着“十九大”确定的新发展阶段大战略趋向成熟,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现代化强国梦”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经济结构重大转变。新发展格局实际上就是围绕着新发展理念来构建的。新发展阶段对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新发展格局主要是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特别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决经济循环中的各种矛盾问题。

二、新发展格局下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呈现的特点和趋势

新发展格局下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是企业分化趋势比较明显。转型的早和晚,创新能力的强和弱,质量品牌每一种的好与坏,管理水平的高和低,使制造业的企业分化明显,面临着冰火两重天,强者很强,信心满满,弱者不可避免地被淘汰。

二是创新的牵引作用更加凸显。随着要素成本的提升,资源环境约束力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支撑实体经济三四十年快速发展的低成本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所以依靠技术、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提质增效,这既是实体经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三是两化融合助力制造业升级。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加速运用,两化融合步伐在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运用成效显著,大力推动了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变,提升民营制造企业的智能化水平。

四是绿色制造成为大势所趋。目前,实体经济企业制造业这种环保意识和环保投入普遍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提高,特别是有不少的企业现在都在自觉地把治理污染、节能减排作为企业发展的新领域,实现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的统一。

五是面临着双重挤压和挑战。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制造业回归战略,一些新兴经济体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全球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在承接转移产业、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竞争非常的激烈,实体经济面临着发达国家先发优势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低成本优势的双重挤压和挑战,所以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民营企业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塑造竞争新优势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经济循环需要企业存活,企业存活就需要不断创新。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提质增效益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谁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突破,谁就能赢得市场,赢得先机。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走好科技创新之路,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面对科技创新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开展新产品开发、新技术运用、技术经济指标等科技攻关。

(二)满足新需求,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企业产品即要贴合市场,又要服务消费者。新发展阶段,人民的需求和消费不断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现阶段企业要快速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动适应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市场变化,从而推出更多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商品以及服务。同时要加大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对标对表力度。

我国很多传统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比较大的差距。应重点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工艺的开发和转化应用等方面进行突破,不断向高端价值链提升,努力形成传统产业新优势。民营企业要主动参与和推动消费升级,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培育出新的消费增长,激活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源头活水。

(三)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当前互联网发展迅猛,在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化及融合正在引发新的产业革命,很多制造业主动适应了这一变革,在生产智能化、产品个性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便利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民营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切力点,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能力以及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使企业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四)注重质量品牌建设,提升制造品质

品牌是自主创新的捷径,是质量和信誉的载体,更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大注重品牌建设,只要产品能迈出去就满足了。要想在市场上长盛不衰,长久的占领市场,民营企业必须培育更多的知名品牌,从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这样才能打造百年名企。民营企业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以质提升的道路,争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五)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发力,拓展“出海”空间

一是通过海外投资,获得竞争新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力资源成本的快速上升,生产要素价格的增高以及新兴国家的追赶,很多处于制造业低端的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所以很多民营企业通过在海外建厂降低竞争压力,获得了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比如山东滨州魏桥创业集团,该民营企业在印尼建设了我国第一家海外氧化铝生产企业,利用国外矿石资源发展铝产业,并在几内亚创新运输模式,利用内河水运深海锚20万吨级大型散货船,搭建了一条从国外矿山到国内工厂,集多式联运于一体的完整运输链,创造了几内亚“中国建设奇迹”,每年可运回矿石4000万吨。二是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开辟多元化出口市场。对于有实力的企业,长期内建议采取调整海外市场布局的战略。尽可能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或是开辟其他市场。同时,与欧美国家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更青睐实用性强、价格便宜的产品,对品牌的要求度不高,更利于企业的出口。

猜你喜欢

格局民营企业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打造“121”平台 构建“大宣传”格局
小人物的大格局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