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安全与治理分析

2022-01-0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咸阳分公司刘佳欣

区域治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城镇化环境保护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咸阳分公司 刘佳欣

随着国内城镇化速度加快,城乡之间呈现出加快融合的态势,土地要素的流动日趋明显。土地本身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有着极大价值。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市场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共同作用下,唯有采取有效治理策略,对土地利用安全与效率之间进行协调,才能推动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土地利用不仅和城镇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两者相互依存。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也需要合理进行土地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对土地利用的重视度,形成科学的城镇化理念,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

一、土地利用与城镇化建设关系分析

(一)内涵分析

土地利用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的保护土地资源,通过保护活动确保自然资源顺利开发,形成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指示就是城镇化建设,虽然各方理解存在差异,但城镇化建设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面临着土地利用问题。

就国家发展角度来说,我国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国家对生态的新理解与认知通过城镇化建设体现出来,需要从新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关系分析

土地利用,就是协调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家发展状况治理土地资源。发达国家已经发现土地利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并将其作为发展的重点。

我国土地利用工作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对城镇化重视度的提高,已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土地利用作为国家战略之一,新时期具有新的内涵,需切实发挥土地利用推进城镇化建设。

二、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土地利用策略

(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明确土地使用标准

对土地利用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了做好这一重要工作,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需要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严格审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文件,严格审查城镇化中的各类用地,严格禁止对没有纳入规划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及时制止不符合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相关规定的行为,确保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为了缓解如今土地资源用地紧张的状况,解决土地供需的矛盾,减少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资源的浪费情况,必须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针对不同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需求,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土地利用制度,规范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地划分土地资源,尽量减小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从而减少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土地资源的使用标准要在土地利用制度中明确体现,要保证项目实际建设时基于使用标准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土地使用标准要规范化、专业化,明确不同类型的土地运用哪种方式进行开发利用,土地开发后用来进行怎样的建设等内容,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向性,明确土地利用目标,使土地的开发利用更加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二)不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重视对土地质量的调查

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地质量监测的水平,监测站需要增加经济投入,积极争取经费,为后续监测点的覆盖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积极建立并健全土地质量监测体系。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对监测区域内土地质量实际情况的了解,并动态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从而构建完善的、层次分明的、网络化的土地监测质量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动态化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保持长效性,从而进一步了解被监测地区土地情况的实际变化,并结合动态数据库的构建情况,为相关土地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信息数据依据。

在实际土地质量的监测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强化监测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特定的区域做好对土壤酸碱度、磷元素、有机质的深入调查,通过对各类数据的进一步分析,了解土地在使用过程中肥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数据信息的进一步研究,也能发现当地土地的被污染情况,从而及时有效地采取解决措施,提升土地的综合效益。此外,对于监测站而言,需要保持每年一次的频率对土地质量进行监测,具体需要对农户的施肥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进行分析和汇总,对检测区的土地潜力进行评估判断,从而提出科学化的建议,提升土地的质量,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

(三)科学规划城镇化建设,加强生态环保教育

第一,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会受到规划方案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为了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对工业进行合理布局。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需要提前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当地的环境资源进行全面考察,客观评价环境的承受能力,做好数据信息的全面搜集工作,从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第二,紧紧围绕城镇化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产业园区,对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从而做好排量的控制工作。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民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但部分地区的民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不少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非常薄弱,无法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而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手段相对滞后,导致民众存在不同程度的厌烦情绪,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效果。

就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创新环保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第一,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从而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增强学生群体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巩固环保工作的基础。第二,优化宣传教育的内容,以民众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环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具体的案例向群众讲述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从而积极转变群众的思想。第三,城镇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城镇化建设的方案,全面指导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不断提升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邀请生态环境保护的专家,对当地的生态资源进行评估,做好管理层的培训工作,增强领导团队的生态保护意识。

风险治理的目标,在于确保具有更大社会和生态价值与效益的资源不被短视的个体行为所不可逆转的损耗;更进一步地,在于减轻不符合社会需要的外部性和损害,维护正的外部效应,并且使政府低成本地提供服务。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安全的风险治理核心是建立城乡土地资源配置的良好秩序,确保城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本点是利用风险治理的调控作用,显现土地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引导土地使用者集约使用土地,协调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福利最大化。基于此目标,必须尽快落实城市土地利用,改变唯经济增长论的政绩评价体系,实施“绿色GDP”考核。

(四)做好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

基于生态系统的开发、保护和修复工作,在整个工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受损程度,按照严格划分标准进行区分,针对受损程度较轻的地区,可通过封山育林的方式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原有的活力和生机;针对那些受损程度较为严重的地区,比如荒山、矿山、海域等地,在实地修复时,可通过阶梯式修复模式,对修复效果进行逐级推进。比如:

1.重塑地貌

在整个修复过程中,要注意地貌重塑,这是所有修复工作开展的基础。地貌重塑的内容包括对出现坍塌、沉降的地貌进行有效治理,防治问题进一步恶化,同时对地貌系统进行科学化改善。

2.土壤重构

土壤重构是指针对遭受污染或者出现沙漠化的土地进行整治和修复。具体操作:需根据现场土地遭受污染或者沙漠化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针对土地污染问题采取整土、换土等物理修复方法或其他化学修复模式开展;针对沙漠化问题,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通过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方法进行整治修复。

3.植被重建

植被重建主要是针对城市地区,通过生物技术展开绿地治理。植被重建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美化城市,同时能缓解土壤因为自然灾害而遭受的侵蚀,对土壤形成一个绿色、天然的保护屏障,有效隔绝来自外界的破坏。在海岛、海岸线等区域开展植被重建工作,不仅能够实现对有效空间的合理利用,同时有助于提升该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稳定、和谐发展。

在土地治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地貌重塑、土壤重构还是植被重建工作的开展,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基于当地原本地质、地形及植被基础上进行重新构建,尊重自然和生态,不能凭借个人主观意愿、随意进行设计和改变,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同时,土地治理过程中,要明确所有工作的开展目标,即:打造绿色城市和乡村发展,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环保的景观格局。

三、结语

总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如何协调土地利用安全与土地治理之间的关系,需要制定合适的治理方案。相关从业者做好研究分析工作,归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安全与治理效果,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城镇化环境保护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环境保护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GIS⁃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