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做好博物馆文化建设工作

2022-01-01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杨爱东

区域治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参观者文物博物馆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 杨爱东

文物保护对博物馆文物管理有重要影响,在文物保存过程中易受到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例如人为操作不当、保护环境不适宜等。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有效收集文物信息,建立规范的文物保护制度;能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充分展现文物的魅力和美感,为保护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做出贡献。

一、互联网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开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政治交往日益密切。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带动了沿线省市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在新技术不断应用的前提下,在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我国信息化发展最为显著的代表就是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串连成的庞大网络,利用互联网设备,可以将信息瞬息发送到千里之外,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人与人远程沟通的速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我们对互联网的活学活用,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有的互联网思维。

二、智慧博物馆的特征

(一)丰富的数据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数据是“智慧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数据的利用对博物馆智慧化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游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博物馆管理人员利用智慧化信息平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博物馆智慧化发展。

(二)连接一切

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互联网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平台,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不仅可以结合传统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点,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变革。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整合社会各种资源的巨大力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产业特别是博物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三)信息服务的全面性

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在生活中可以便捷使用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时时刻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着各种便利的服务,游客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任何媒介来获取全面的信息服务。

(四)开放生态

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市场驱动,让创业者有机会实现其价值。

三、“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做好博物馆文化建设工作

(一)建立网络指导体系对文物进行保存和修复

1.通过网络指导机制规范文物修复保护

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信息化交流平台,将博物馆中各个部门都联系起来,针对需要修复的文物资料,组建文物研讨小组,对博物馆中出现破损的文物进行全面核查,在网络技术的辅助下,对文物破坏程度进行分类,选出其中修复难度较低的文物,在远程指导下完成修复,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对于修补难度较大的文物,可以利用直播的形式,同时做好视频记录,将传统工艺更为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提供参考。不管是在修复还是保存方面,都具有一定难度,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修复知识、工艺技巧等,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不同领域的人才都能够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也有助于规范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的流程。

2.提高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博物馆需要尽快落实人员培训制度,聘请专业人员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创新培训形式,例如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或是采用PPT、多媒体的方式,使培训形式更加多样化。在培训过程中,需要积极转变文物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意识,让其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保护文物是其必须要履行的职责。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不管是博物馆工作人员还是政府,都需要充分发挥带头引导作用,广纳贤士,进行推广宣传,吸引和留住更多专业人才。除此之外,博物馆需要长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让文物管理者掌握专业技能,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和员工薪酬直接挂钩,促进其主动学习,提升自我。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物管理者需要与时俱进,提升信息素养,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具备信息采集、整理、分析能力,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文物管理和保护的效率。

(二)基于无线网络的即时获取服务

在博物馆内设置局域网,当用户使用博物馆内部局域网时通过PDR(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定位以及iBeacon辅助定位可以将参观者在场馆内的位置定位在1米范围内。目前大部分手机都具有MEMS传感器,MEMS传感器中的加速度计、陀螺仪输出信号与人体的行走状态具有一定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可以计算出人体每一步行走的距离,再结合物体的姿态航向角可以得到物体的前进方向,从而推算出人体每一步之后的位置,这种算法即为行人航位推算PDR定位。iBeacon辅助定位:基于信号接收强度的定位服务,由于终端接收到的信号会随着发射端的距离而变化,所以可以依据信号强弱来进行辅助定位。这样移动终端可以在参观者到达指定位置时自动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随机发送相关信息到用户终端,利用这个功能可以实现博物馆的讲解和展品相关视频播放的服务。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博物馆已经建成该局域网并投入使用,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博物馆采用这项技术。西安博物院开发的“易观导览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参观者所在的位置,并且为参观者自动讲解所处位置文物的相关知识。只要把手机带在身上,无论走到小雁塔下,还是大雄宝殿中,或是漫步绿荫丛中的藏经楼,步至文物展馆内,这位“手机随身导游”都会跟随你的脚步自动讲解。

(三)将博物馆的保护文物的基础设备进行更新、完善

当前我国部分博物馆的一些基础设备已经处于被淘汰的边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的相关工作也应跟上发展的脚步。而博物馆工作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文物保护的基石—基础设备作为强有力的后盾,所以博物馆的基础设备应及时更新、完善。博物馆完善的基础设备有利于为文物保护工作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中,拥有完善的基础设备的博物馆才能更好地适应更新科技的普及,才更能吸引参观者的兴趣。

(四)科技手段丰富文物数字化展览形式

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公众早已习惯利用网络等便捷的渠道查询和搜索数据资讯。将博物馆中的文物资料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能够彻底改进文物的展出形式,创新观众的参观形式。博物馆网站即可作为线上参观的主入口,使参观者或研究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方便他们了解相关的文物知识。同时,博物馆网站需要定期更新博物馆的内部展览动态和最新活动,比如馆藏变化、历史文化、文物的研究进展以及近期即将举办的展览活动预告等。而在博物馆内部的场馆实地规划方面,可以增设视频互动、VR模拟、全息投影等体验区,为观众提供直观立体的参观环境。

(五)创新增强体验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教育与服务设施,应当放弃陈旧观念,追求教育模式、服务理念、参观内容的创新。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后提出对博物馆的建议和意见,并加以解决。甚至可以让参观者自发参与博物馆相关内容的修改和制定,并让后面的参观者可以看到展品更新的介绍和评价,经博物馆专业人员审核后采用,这样就会使博物馆的信息得到更新,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在2014年5月引入了任天堂3DS掌上视频控制导游系统,该系统为一个可实时定位的交互式地图,可以根据游客的要求直接引导其前往想观赏的展品前,并且在参观展品的过程中还能够听到上万条关于艺术作品的音频评论,并可观看手语演示,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六)博物馆要通过互联网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博物馆中的文物都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其精髓。所以在对文物进行妥善保护的同时,还要加强博物馆文物的宣传工作。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及新科技逐渐成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这些技术加强对博物馆中的文物及文化的宣传工作,对外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人民群众了解博物馆中的那些文物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底蕴,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投身保护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事业中。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也越来越被重视。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加快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博物馆内外的资源,拓展博物馆服务社会和提供教育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以物化人的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参观者文物博物馆
最美的蝌蚪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关上手机再看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