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水利环境质量控制分析

2022-01-01廊坊市水利局吴村闸管理所陈晨

区域治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水利水质

廊坊市水利局吴村闸管理所 陈晨

水利工程建设,属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我国水利事业发展拥有久远历史,自大禹治水开始便已开始。当前,水利并非仅限于狭义层面的河流河道的综合治理,同样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等诸多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水利工程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水利产品数量和质量也随之提高,服务领域、保障范围同样得以不断拓宽,水利所具有的重要性也得以充分凸显。此外,基于有关部门统计数据得知,我国水利产业中间需求率已经超过90%,仅次于原材料与交通能源等指标,这也充分凸显出水利对国民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针对水利产业发展而言,水利环境属于备受关注的焦点,需通过科学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为水利环境提供可靠保障,以此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环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社会保持快速发展进步,人们对河流的依赖自远古人类起源至今,便从未有所间断,如李冰最初所修建的水利工程,为一方百姓所造福,又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无不是人们在水利事业上所作出的努力。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河流堤防也受到严重破坏影响,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等,使水利工程面临着严峻挑战。

不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低碳环保观念的全面普及,水利、环境等问题治理,也成为保障生态环境的关键基础。在水利环境问题频发的情况下,如何及时有效解决非常关键,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对此做出妥善解决。水利工程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水利环境质量控制技术务必紧随发展趋势,同时,对水利环境质量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性形成深刻认识,为水利工程提供质量保障,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所服务,最终推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1]。

二、水利环境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针对水利环境问题,具体涉及到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河流环境治理等。

①城市地下水开发使用,对水利环境的影响及造成的问题

如地面裂缝、塌陷和地震等,地下水的过度开发采集,可直接或是间接造成地震灾害问题的出现。而有关地面沉降,是因为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导致含水层地质压力出现明显的降低,以至于地层出现压缩形变现象,最终引起地面出现凹陷沉降,这也成为各大城市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同时,海水入侵影响,使水质出现明显恶化,且地下水的过量使用,地质平衡也因此受到破坏影响,海水流入地下,使地下水水质出现相应的污染。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则需尽可能地避免对地下水的过度开发使用,应对河流湖泊等水利加以重点利用。依托城市水务局,对水务一体化管理加以积极推广;对水资源作出科学高效利用,并总体优化配置;联合众多水资源,对此加以科学高效利用,以涵养方式为主,达到储备水源的目的;基于整体资源,科学宏观调控,实现节约用水;对地下水检测加以重点关注,进一步落实水利普查质量控制检测[2]。

②水库、河流常见问题及处理

有关水库坍岸预防治理,如河槽型水库,蓄水位限制标准应控制河流一级阶地附近,而基岩库岸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会发生大规模不稳定问题。一级阶的部分,前源土质库坍岸也成为河槽型水库所面临的重要地质环境问题。而有关水库淹没,蓄水位限制标准应控制河流一级阶地附近,不过,一级阶地属于人类生活聚居地,因书库蓄水造成河流水位上涨,会造成地下水位出现明显升高,并造成书库研淹没,同样也成为河槽型水库所面临的重要地质环境问题。

有关化学浸没问题,下游河道位置,由于上游枢纽所产生的影响,上游枢纽部分,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需严格根据标准实行排放,对生态环境采取严格保护。

水库修建造成居民迁徙问题,移民选址应当以适合居住的良好生态环境为主,同时,适宜性评价方面,不应仅局限于稳定性评价,同样需对其他方面做出综合考虑和权衡利弊,并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三、水利环境质量控制措施

水利环境质量控制,是关乎水利治理全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国民经济发展与人们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所以,水利环境质量控制,应当基于严格标准为主,为质量控制提供基础保障。

(一)构建科学调控体系

针对水利环境质量控制,调控体系的科学构建尤为重要。应积极构建多年的调控体系,有关蓄、汛期的流程,应当及时监测记录,并以此为基础依据,作出科学准确评估,为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保障。

(二)加强河网水系沟通

位于平原地区,如河网密集地区,需对河道清淤疏浚加以重点关注,并加强护坡水系联通,以此对水资源宏观调控水系作出进一步的科学制定与优化完善,对各类水资源作出科学综合调控,促使河道能够更加畅通,确保水利环境质量能够得以真正提高[3]。

(三)改善农村水域水质

基于农村具体情况,通过集中、分散处理方式的紧密结合,为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提供基础保障。同时,根据水质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严格标准,对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规划加以全面严格落实,对水源地采取科学严格保护和综合治理;对农村饮水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以进一步优化完善,对水质质量采取科学严格监测。此外,对灌区渠道水质与灌区渠系的科学改善,则属于农村水利环境质量的关键,使灌溉水质可以更加安全有保障,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改善。

(四)重视科学管理

水资源整体利用率的有效提高,务必对治水用水采取科学严格管理。针对水利工作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当积极构建科学系统的水利资源管理机构,基于环境保护法以及水法等有关法律,充分保障依法治水、管水与用水。除此之外,对水利资源管理,采取科学宏观调控,制定合理可行的水利规划,对区域之间水资源调配以及跨地区调水等采取全面科学统筹,对抗旱、防洪的矛盾作出合理妥善解决。基于水文、气象预报,做好排、灌、补、泄水和引蓄方面的重要决策,并对水费标准作出科学制定,并对水资源污染等关键问题保持高度重视和严格监督管理。

(五)融入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水利环境质量控制期间,对生态环保予以重点关注,对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加以紧密融合,为动植物生存与人文地质环境变化提供基础保障。与此同时,对环保技术指数保持重点关注,如水利工程方面,对环保材料加以合理使用,有效避免造成严重污染影响。除此之外,积极构建科学系统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对各环节环境变化做到实时跟踪与追踪,对存在的不良影响做到及时发现,对环境措施作出合理改进,避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此为水利环境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保障。

(六)制定水利环境协调发展规划

河流湖泊水系均属于多种资源所构成,属于重要的生态系统。当前,城市化建设保持高速发展,农业行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水土流失与水资源浪费尤为显著,以至于生态环境进一步严重恶化,范围、程度均随之扩大。所以,流域规划方面,需基于全局、生态与经济层面,做出综合全面的科学分析研究,对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做到综合考虑。如此,使自然灾害问题可以得到有效避免,使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对显著提高;对水量、水质保持重点关注;对现状与未来加以重点考虑。总而言之,确保水利可以同环境保持协调发展[4]。

(七)重视工程建设环境管理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设计期间,应对环境保护方案作出重点控制,尽可能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影响,如需改变情况下,则需制定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有关工区布置方面,如土石方开发、料场布设等环节,避免造成严重破坏,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由于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应采取必要的合理措施。除此之外,施工期间,对水质采取重点保护,避免造成严重污染,尽可能避免降尘。

总而言之,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措施,以此为水利环境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保障。

(八)重视已建工程环境监测管理

针对已建成水利工程,则需根据大环保以及专业环保的严格标准,积极构建环境监测方面的指标体系,对责任单位作出具体明确,并对职能职责作出充分明确,使责任能够真正落实到个人,并配备专业科学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同时,构建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以及报告制度,基于动态监测资料,对环境要素做出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以此完善资料标准和改善措施,确保水利环境质量控制水平能够得以有效提高。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部分地区水利环境质量存在明显的突出问题,水利环境质量控制处在的技术性限制,以至于自然灾害问题频繁出现,对水利工程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所以,务必对水利环境质量保持重点关注,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促使水利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以此推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水利水质
环境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水质的年轮——读《时光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