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新要求及发展战略探讨

2022-01-01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孟令子刘娜

区域治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孟令子,刘娜

一、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面临新要求、承载新使命

(一)新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临的挑战

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是我国现在正进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使命,高新区的高质量建设还要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1)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现如今,世界科技和产业正加速变革,我国也在加速发展,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前行,充分体现了哈尔滨市高新区整体科技水平还未达到一定高度、具有先发优势的初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切实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高端产业稀少等问题。同时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集聚效应还不够,引领新常态的动能还不足,不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2)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尚未完全形成。哈尔滨市高新区在以往的科技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面临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各新型产业要素会显著降低,政策上面的优势也逐渐减少,在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要素驱动的态势已经很难维持下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需要适应形式,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在发展战略上要进一步升级和提升。

(3)科技体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艰巨。我市在政策上的创新较小,尤其缺乏主动性、连贯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在未来的发展中,仍需要深入探索,发挥好“引领”及“带动”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紧紧围绕“四位一体”的战略使命,着力推进“五个转变”。现如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须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并适应环境条件的变革,不断深入挖掘自身优势产业,处在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的新时期,应在各个方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达到发展新层次。

(二)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新要求

(1)以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为核心,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当今全球已经步入新发展格局之中,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与各个领域都是相互关联的,在产业变革中,推动新业态、新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各行业、各领域都竞相科技创新,创新的主题已经不仅仅停留于高精尖人才层面,更是催生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哈尔滨市高新区抓住历史的关键时期,创造创新创业新生态,积极在高新技术上、在产业发展上、在发展模式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形成产业集聚与先导区。

(2)努力推进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哈尔滨高新区要积极相应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上加大投入,促进重点核心技术突破,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今后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新优势。

(3)新常态的战略定力,提升实现高水平发展。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陈旧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老旧的政策措施已经不再适用,产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以前重点凭借要素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抛弃。高新区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注重科技创新,注重创新主体,坚定不移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4)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随着科技和产业的不断变革发展,高物耗、高污染型经济体系已经逐渐被淘汰,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在我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新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过硬。但是“质量”和“效益”不是单纯的指经济质量和效益,也囊括了生态质量和效益。换句话说,就是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和环境的质量、效益要相互结合。国家高新区作为高质量发展探路者,在绿色发展方面更要走在前列,起到引领作用。不断在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上进行探索,在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上谋求新路径,为引领我国科技、生态、经济等各方面高质量发展作出表率。

二、哈尔滨高新区发展战略目标

通过推进哈尔滨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要素高效集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显著提升,形成引领、支撑全省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全国在人才、技术、资金有影响力的重要洼地,成为“一带一路”中连接蒙、中亚、俄、延伸欧盟的重要节点。

(一)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以科技引领为中心,聚集高端创新主体,推动源头创新,打造若干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造就一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创新产品与成果,打造一批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企业家队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占GDP比重达到3%以上,万人有效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上市公司。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造就一批在海内外拥有重大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使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进一步聚集高端产业

加强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产业的先导区、集聚区。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环境友好、机制健全、发展强劲、要素聚合的创新发展型产业生态。

(四)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行政体制的改革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际进展,政府效能和效率显著提高;强化创新环境营造和规划政策引导,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减少外部因素直接干预。整合科研财政投入体制,重点指向关键性战略性领域,改变目前部门小而散、不合理分割的状态;科技体制改革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技术市场导向机制愈加健全,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因素更加顺畅,创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服务机构支撑高新区发展壮大,推动形成区域金融机构聚集区。在人才激励、科技金融、股权激励、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成功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政策。

(五)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作用

建设主体突出、配套完善、链条完备、具有新区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成为全省成果转化得标杆、体制改革先行区、科技金融示范区、创新要素集聚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和数量双提升,形成可移植、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经验,为建立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六)进一步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基本建成全国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人才“特区”,建立完善人才“选人准、能引进、能留住、能用好”的机制环境,形成海内外尖端人才集聚与示范区创业发展的状态。

(七)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继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使得科技服务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在原有基础提升及建立一批功能完善、多元产权组织形式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与央企的合作共建力度,提高孵化器运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规划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机构和组织,进一步完善覆盖创新链全过程的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基本形成。

(八)进一步健全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发展体系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支持高新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探索绿色发展体系,同时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推动哈尔滨高新区加强绿色技术供给、打造绿色产业结构、提升绿色生态氛围、实行绿色制造工程、健全绿色发展机制,逐步转变生产方式,不断推进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的建设,将哈尔滨高新区打造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

相关链接

哈尔滨市,简称“哈”,别称冰城,古称上京、会宁府、阿勒锦、滨江,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全市共辖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7个县,总面积5310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93.77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哈尔滨市常住人口为10009854人。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遂宁高新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