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广西三江侗族民居建筑形制发展演变

2022-01-01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砖瓦 2022年5期
关键词:三江侗族民居

梁 可(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三江侗族民居建筑早期在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等作用下,侗族人民创造的符合当地风格的建筑形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发展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早期的侗族民族建筑功能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了,导致一些村民放弃侗族民居建筑,选择舒适度更高的现代建筑。为了侗族民居建筑能够历久弥新,与时俱进,使其建造技艺得到传承发展,对侗族民族建筑进行考察研究,希望其在满足当地居民物质、精神需求的前提下,更好地创新发展。

1 侗族居民建筑所处的自然地形以及气候特点

三江侗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位于广西北部的丘陵地带,其隶属于柳州市,于湘、桂、黔三个省份的交界处,整体地势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群山围绕,山区地势险峻,隐藏在山区中较为偏僻,河流山林密集,形成自然保护性强、躲避灾难的绝佳之地,但也造成生产、生活和交通不便。古时的人利用自然去改造自然,为自己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侗族居民利用复杂独特的地形地貌塑造出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生活方式以及建筑建造方式,形成了地势高低错落的山地建筑。

我国的传统人居环境观念中,民居聚落要与外部的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侗族也不例外。侗族聚落的选址原则或居高凭险,或强调山水关系的和谐,许多侗族聚落正是按照这种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方式建造的。广西干栏文化内涵丰富,其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研究对当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三江县程阳八寨完好地保存着侗族特有的干栏木构建筑、少数民族吹芦笙的歌舞文化、特色服装银饰和传统生活习俗等。三江县包含多个少数民族居民,例如苗族、侗等族裔,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族群建筑。

三江地属亚热带,降雨非常丰富且密集,受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暖和潮湿,夏季炎热潮湿、日照充足,冬季由于大雾弥漫使得太阳辐射量较低,适宜农耕作物和林木的生长条件,山林资源充足,尤其盛产杉木,漫山遍野的杉木也成了侗族当地居民主要的建筑材料。古时候的人们在经济和技术条件双重制约下,为了建造适应当地气候的舒适的居住房屋,必须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侗族民居运用底部架空的建造方式较多,一是可以达到防潮的作用,避免室内空间与潮湿的土地直接接触,保持室内空间的干燥,降低人们风湿骨痛的概率,同时屋顶的深远出檐和出挑的吊脚地面也能有效防止雨水侵入室内,充分适应三江的气候;二是可以提高视野高度,通风受光。当地气候对于民居建筑的建造技术以及空间塑造上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气候环境是民居中最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因此,适应气候环境成为建造民居特征较为重要的一步。

自然地理条件及气候决定了三江侗族使用的材料类型以及建筑结构。技术性因素则决定三江侗族这一区域存在多种形式的民居干栏建筑,而需求性因素导致了民居建筑的功能在室内空间布局之间的不同。通过这三个因素,使得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中融合适宜当地的技术,来满足侗族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2 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制特征

2.1 侗族民居建筑选址及建筑架构形式

由于广西三江侗族地理位置相对特殊复杂,侗族民居建筑在选址上利用地形在山地上形成了独特的建造技术,民居建筑多建在山坡上。三江侗族村落一般分布在背部靠山,山脚下坡度较缓或者两侧有开阔的平缓的地方,使建筑临近水源,方便耕作取水,但又不容易遭受水淹。选择在地势较高、背靠山的山脚位置,一方面可以避风避雨,在心理上有依托感;另一方面除了风水的因素外,建造的地基较为牢固,日照充足,视野开阔。这种顺应大自然的生态规律,因地制宜,依山而建,这样的选址方法有效地利用了空间,不浪费一丝的土地资源,合理地利用周围地形,与周围环境融合和谐共存,建造出了侗族独特的干栏式民居建筑。在长期的山区生活中,选择了适宜人生活的环境,使侗族居民的生活有了物质保障。

三江侗族建筑的架构形式有三种:全木干栏、砖木干栏、混合干栏。其与一般干栏架构方式不同,靠斜坡而建造,一半靠地一半悬空,是半干栏式建筑。建造的底层架空有通风防潮的作用,底层用于饲养家禽牲畜和堆放杂物,高度较矮;二、三层则为人居住的环境;顶层屋顶则采用四坡顶屋面。三江侗族的半干栏式的楼居为人工填土,楼层较多的干栏民居建筑,依山就势,是把斜坡用人工填土的方式变成坎,其中一半找平而另一半干栏,这样的建造方式则更安全。侗族民居的选址和架构形式在技艺上,不仅符合力学原理,还带有一定的艺术性。全木的架构用树桩作为整体建筑屋架,在上面架上檩条等结构,侗族常用的檩条和柱之间的建造技艺还有穿枋和斗枋——前者是穿透柱身的。柱子的距离较为密集,柱子直径比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子之间不架上梁,用若干穿枋联系起来,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比较普遍,优点是材料运用少,山面抗风性能较好;缺点是室内由于柱与柱之间的距离较近,使得室内空间显得狭窄。后者是斗枋用在檐柱柱头之间,形如抬梁构架中的阑额。不仅前面两种,还有一柱一檩(一根柱子上搭一根檩条的建筑方式)以及大叉手(把檩条架在斜梁上)。这种干栏式结构的建造方式非常坚固牢靠,柱子是整个建筑的基础,而墙体则是起到的保护作用。

2.2 建筑材料选择

三江侗族民居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自然资源有非常大的关系。桂北部和桂西北部盛产大量的杉木,使得当地传统干栏建筑材料都以木材为主。三江侗族传统干栏民居建筑除了木制,还有砖木干栏、土木干栏、石木干栏以及混合式结构模式。房屋构造的穿枋、斗枋、梁架除使用木材之外,其他局部像围护体多使用别的建筑材料建造,包括砖墙、夯土墙等。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林木资源杉木、泥土等自然资源,一能降低运输成本,这些建筑材料在价格上也较为低廉,大大地节省开支;二使用砖石、泥土、木材等自然材料能使干栏建筑形成冬暖夏凉舒适的室内空间,室内环境也能保持相对干爽;三自然材料的可持续再生能力较强,像制作夯土的泥土就可以重复使用;四加工自然资源材料在工艺上的要求不高,其加工成本较低,对于三江侗族群山环绕的山区原始村落所要求的生活需要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并且加工过程无污染、低消耗,对山水环境没有造成危害,很好地维持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使用自然材料优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缺点,例如土木结合的干栏式建筑,夯土墙需要承重,故普遍建造得比较厚,使得室内空间环境狭小,且泥砖、土墙的防潮效果差。还有全木制的干栏式建筑,三江侗族处在我国西南地区,全年湿润多雨,木制材料在时间的流逝中容易出现变形、开裂、腐蚀、变黑等。相比现代建筑的混凝土建筑墙面来说,干栏式建筑的木制隔板墙不能很好地降低噪音,居民的生活隐私方面得不到保障。并且由于干栏建筑大部分都是全木制作,在防火、防水方面性能上较差,有严重的安全性问题,这些都是使用自然材料存在的弊端。这些材料的选择无论是在舒适程度上的需求、对安全方面的需求还是在建筑内部式样上,都满足不了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物质文明较为发达的社会中居民的生活需求。

为了使建筑使用寿命延长,避免传统材料的使用所带来的弊端,可以在传统的侗族干栏民居建筑的局部去变更材料,比如使用混凝土和红砖代替夯土墙,使墙体变薄,使室内空间更敞亮且防水方面得以改善;又或是使用现代技术合成的仿真瓦片去代替泥土烧制的瓦片,避免使用长久而产生漏雨等问题,延长使用寿命。村落民居少量使用现代的材料和新技术,需要把新技术、新材料嫁接融合在传统技艺上。侗族居民在经济收入上不算高,建筑的支出占了比重较大的一部分,这种融合值得在传统村落中推广,在不破坏传统侗族民居建筑的基础上做出更新改造,不仅节约资金费用,还使侗族居民的舒适性得到提升,在安全性、隐私性上也得到保障,也能够契合当地的气候环境,使少数民族的民居环境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3 影响侗族传统民居形制变化的因素

3.1 受汉化影响严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获取更加便利、交通方式更加便捷,使得汉文化入侵不断冲击当地少数民族的侗族文化。而侗族居民的受教育文化水平不高,政府对保护传统侗族干栏民居的宣传不到位,加之当地对侗族建筑文化的保护观念薄弱,一部分较为富裕的居民为了寻求更加舒适的现代小洋房,引进了一些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并改变了一开始使用的传统木制材料,使用混凝土、瓷砖、钢筋等现代建筑材料去建造民居,更能满足本地居民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一改以往的建筑习惯,不再是从前传统的干栏式建筑。这种现代建筑的“小洋房”与当地的环境不融合,破坏了当地的建筑风貌。

3.2 侗族传统民居建筑技艺濒临失传

侗族传统民居建筑技艺缺少在书面上的记录,这门技艺仅仅掌握在少数的老一辈手上,并且采用的是家族式传承的方式,其存在许多的缺点,这是导致技艺濒临失传的原因之一。其次,技艺学习的时间漫长且辛苦,导致现在的侗族年轻人大多数都不愿意学习和传承侗族传统民居的建造技艺,这是传统民居建筑发展传承的一大阻碍。

3.3 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功能和居住环境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由于侗族传统民居建筑大部分是木结构,其自身的防火性、防水性都较差,时间长了之后房屋会出现倾斜、噪音等问题,导致当地居民放弃侗族的传统民居建造方式。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侗族传统民居内室内环境较为昏暗,屋内也缺少排污设施、卫生间等现代居民生活所必备的空间功能、这也是影响侗族传统民居形式变化的因素。

4 侗族传统民居建筑传承思路

4.1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建筑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冲击着传统侗族民居建筑,在时代的洪流下,传统的侗族民居建筑在功能上、环境上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了,所以,当地建筑也应该创新发展,吸收现代建筑的优点融入传统侗族民居建筑中,保留传统的侗族民居建筑外观,适当保留它的木质结构、外形、传统装饰纹样等方面特色,而在非主要的方面,例如功能上的添加改造等,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去把两者充分融合。将现代建筑与传统侗族民居建筑二者的“精华”融合共同发展,在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得到更好地传承发展。

4.2 大力推动保护乡村策略发展乡村旅游

国内许多传统村寨都拥有特色的民风和文化习俗,特别是三江侗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没有遭到破坏,山水秀丽,并且拥有独特的干栏式建筑,这些都是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需要具备的条件,可以吸引各地热爱旅游的人,完善公共设施,发展建设服务业,不仅促进当地居民收入,还可以有效发展传承、保护当地传统建筑民居。在加强三江侗族的旅游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宣传三江侗族民居的建造技艺等,提高当地特色建筑的知名度,使旅客充分了解三江侗族民居建筑的发展历史。旅游业会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使得当地居民保护意识提高,更加注重民居的修缮和保护,从而继续建造特色民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说正确地开发有利于侗族民居建筑得到保护。

4.3 加大教育投资,改变传统技艺传承方式

我国村落地区使用最多的传承方式是家族式传承方式,这也是技艺面临失传的原因之一,所以需要改变传统的家族式传承方式。一是尝试把侗族的建造技艺、历史发展加入当地中小学教材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耳濡目染;二是把传统侗族民居建筑的建造技艺、历史传承等类型的课程加入大学生的选修课中,让对侗族民居建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习。

5 结语

广西三江侗族民居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营建技艺,传统侗族民居建筑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下,由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木构建造方式。在汉文化和现代技术的冲击下,纯木干栏、砖木干栏以及混合干栏等建筑也进行了演变,这种建筑技术上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基础的前提下,科学地传承发展侗族民居建筑文化,对发展保护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具有非凡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三江侗族民居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试分析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