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前路手术迟发性食管瘘患者并发皮下气肿的护理1例

2022-01-01李敏王雅琪伍红平涂羽王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气肿瘘口皮下

李敏 王雅琪 伍红平 涂羽 王芳

食管瘘在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中发生率仅为 0.02%~1.52%,但其病死率达19%[1]。颈椎前路术后造成食管瘘的原因包括创伤、术中操作损伤、内固定安置不合适、内固定材料松动等。由于迟发性食管瘘口周围组织受到慢性炎症侵蚀,瘘口愈合时间较长,导致诊疗及护理更加复杂[2]。食管瘘以恢复食管连续性、预防和控制感染、保证营养支持为诊疗原则[3]。2020年我科收治1例颈椎前路手术13年后并发迟发性食管瘘的患者,取出内固定材料后,由于食管瘘口组织变性,不能进行食管修补缝合,从而引发皮下气肿及局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症状可控后转下级医院治疗,2个月后随访,患者可经口进食。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3岁,2020年10月9日以“吞咽困难3年,呛咳伴声音嘶哑,颈椎前路融合术后”转入我院。患者13年前因颈椎骨折行“颈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入院时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超声胃镜提示食管中上端上皮内瘤样变,食管腔内可见银白色板状物,颈椎CT提示:颈5至胸1椎体前方可见金属内固定影,且内固定稍前移,食管上段后壁似不连续。

2 治疗及转归

10月12日针对该患者组织了多学科会诊,胸外科考虑食管瘘口周围组织非常脆弱,不能作缝合修补,但可以充分引流,使食管瘘口自行愈合,消化科及营养科建议通过PICC置管术及鼻肠管置入术维持术后营养,给食管瘘口自行愈合创造有利时间窗。10月20日患者在全麻下行经前路颈椎内固定材料取出术,食管瘘口未修补。术后第2天患者呼吸频率增至25~30次/min,左面部、左眼睑、左颈部、胸部出现肿胀,触之皮肤有捻发感,切口引流管引流出褐色液体及大量气体;遵医嘱立即予以低流量吸氧(1~2 L/min),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术后第3天患者左面部肿胀加重,左眼睁眼困难,颈部及胸部大面积皮下气肿伴皮温升高,捻发感。立即行急诊切口清创引流,术后放置乳胶片引流,颈部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未缝合,无菌纱布覆盖并包扎;术后遵医嘱给予抗感染、切口换药,避免并发症发生。术后第9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感染基本控制,食管瘘及切口未完全愈合,保留鼻肠管,转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2个月后随访,颈部切口已愈合,可经口进食。

3 护理方法

3.1 皮下气肿的护理

3.1.1 皮肤肿胀的护理术后第2天,患者面部、左眼睑、颈部、胸部出现肿胀,查体胸部肿胀皮肤有捻发感,切口引流液由1 d前的暗红色变为深褐色混浊样,引流量由1 d前的45 ml增加到150 ml,且引流袋内积聚700 ml左右气体。胸外科会诊考虑皮下气肿。由于患者颈部置有16F硅胶引流管,呼吸25~30次/min,吸氧1~2 L/min,床旁多功能监护仪监护,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以及皮下气肿的程度及分布,床旁备气管切开包预防颈部肿胀引起的呼吸困难。术后第3天,患者面部、颈部、胸部大面积肿胀,皮下捻发感明显,皮温升高,无胸闷、呼吸困难症状,考虑食管瘘引起局部感染,紧急行切口清创引流术,并放置乳胶片引流,原硅胶引流管保留并进行负压引流。术后颈部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开放引流未缝合,予无菌纱布包扎,密切观察切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情况,预防切口感染。

3.1.2 皮下气肿消散的护理持续低流量吸氧法可以帮助患者消散皮下气肿。因患者右侧鼻腔插有鼻肠管,应用单孔吸氧管于左侧鼻腔吸入,插入鼻腔深度约0.5~1cm,应避免插入过深而引起的患者不适及呼气通道过窄。皮下排气法可以在每次换药时进行,利用手部掌面力量按压皮下气肿处,驱赶气体从切口远端向切口处排除,排气后消毒更换无菌棉垫,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感染。由于患者张口呻吟及开口说话可加重皮下气肿,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和用力呼吸。劝导患者减少经口说话和呼吸,鼓励其通过动作、笔、电子产品等方式进行表达,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患者在出院时皮下气肿症状已消失。

3.2 感染控制的护理

术后第2天,患者体温高达39.4℃,心率117次/min,呼吸20次/min;白细胞介质(IL-2)531.9 pg/ml,降钙素原(PCT)5 pg/ml,血沉(ESR)55 mm/h,C反应蛋白148.09 mg/L,白细胞计数17.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8%,提示局部感染。给予温水擦浴和冰袋贴敷降温后,体温未下降,遵医嘱行血培养,柴胡注射液2 ml肌内注射,布洛芬混悬液10 ml口服降温处理。降温措施尽量在患者舒适状态下进行,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保持病室温度18~22℃,湿度40%~60%,避免长时间、大面积皮肤暴露,出汗后及时擦拭、更换潮湿的衣裤和棉被,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舒适。术后第3~4天,患者体温波动在36.1~37.7℃。行切口清创引流术后,切口每日换药2~3次,严格无菌纱布覆盖,全程规范操作;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术后第3天遵医嘱给予广谱抗生素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1.5 g抗感染治疗,每8 h输注 1次,连续输注6 d[4]。术后第5天起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出院前白细胞介素(IL-2)降至15.04 pg/ml,白细胞计数6.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3%。

3.3 营养支持的护理

患者入院时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术前禁食21 d,通过PICC通道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等进行营养支持。患者入院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2002)[5-7]评分4分,有明显营养风险,通过消化科会诊及营养科的营养诊断后,制订了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并于术前1 d植入三腔鼻肠管,手术当日开始经鼻肠管进行饮食喂养。术后8 h患者进水及全营养液各100 ml,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约100 ml食物残渣。消化科考虑患者因前期禁食和手术应激等原因,出现胃轻瘫症状,遵医嘱予西咪替丁注射液0.2 g稀释后静脉滴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肌内注射。因食管瘘口未缝合,为避免食物反流对瘘口造成再侵蚀,嘱患者禁食,胃肠减压引流出约200 ml深褐色胃内容物,术后第2天继续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由于手术、呕吐、引流、局部感染等原因,患者每天总热量需达到20~30 kcal/kg,氨基酸1.0~2.0 g/kg,葡萄糖2.0~6.0 g/kg,脂肪1.0~2.0 g/kg,并需重视钙、磷、微量元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等的添加,以保证患者充足营养,避免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8-9]。在肠外营养实施过程中,每日监测血糖1次,输注速度控制在40~60滴/min,使营养液均速输注体内,防止发生血糖紊乱[9-10]。患者由于长期禁食、手术、呕吐等原因,术后第1天出现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检测结果提示血钾(K+)2.69 mmol/L,总蛋白(TP)48.3 g/L,白蛋白(ALB)23.1 g/L。遵医嘱每日静脉补充10%氯化钾、白蛋白,出院时患者电解质恢复正常,白蛋白维持在27.2 g/L,未继续下降。

3.4 体位及支具的护理

术后为了引流通畅,可适当抬高床头,角度不宜超过30°,颈下置一颈部围领,双侧用沙袋保持头部正中位。术后第1天,患者恶心、呕吐时取左侧卧位,侧肩下放置铺有防水垫的软枕,背部垫翻身枕,保持脊柱成一条直线,防止颈椎扭曲,此种体位不仅可以防止误吸,也有利于切口引流。术后第2天,患者佩戴颈椎支具下床,出现皮下气肿后,嘱患者安静休息,佩戴颈椎支具在床上坐位或床旁站立等。由于患者切口未缝合,支具选择前片带孔的型号,便于观察敷料情况,避免压迫切口及引流管,引起切口局部受压出血及引流不畅。支具佩戴的松紧度遵循“勿紧、勿松、不压迫”的原则,过紧易引起患者呼吸不适,甚至造成呼吸不畅;过松则未能起到支撑保护颈椎的作用。

3.5 心理护理

患者因吞咽困难入院,对术后能解决吞咽困难、顺利经口进食的期望值较高,但术后并未快速恢复其经口进食的功能,且由于并发皮下气肿,面部及眼睑肿胀,睁眼困难,颈部及胸部皮下捻发感,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5分,属于轻度焦虑[11]。同时,因皮下气肿减少口腔活动而影响了交流,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此时护士察觉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护理。首先通过术后并发症相关知识及康复护理等内容的宣讲,安抚患者,让其明白术后症状的转归需要一个过程,医、护、患三方积极配合能更快地促进恢复。其次,通过文字、电子产品等方式帮助患者表达出内心的疑惑及担忧。最后,通过看电视、听音乐、冥想等心理疗法转移患者焦虑情绪[12]。最终患者出院时心理焦虑的症状得到减轻。

4 小结

本文总结了1例迟发性食管瘘并发皮下气肿的护理。发生原因是因为内固定材料松动,向前移动,逐渐侵蚀了食管,进而形成瘘口,且造成局部组织脆弱不宜缝合修补[2]。术前因食管瘘口后方有内固定材料支撑包裹,未出现皮下气肿,但内固定材料取出后,瘘口成为外界与皮下组织之间的通道,出现皮下气肿。如果围术期医护人员能进行有效沟通,并预见患者因食管瘘口不能缝合易产生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就可以在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和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预见性护理,降低术后发生皮下气肿的可能性。大部分患者并发食管瘘会表现为咽疼,手术切口红肿、裂开,切口内有食物残渣或液体流出[13]。本例患者在术后第2天引流液颜色、性状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了积极的诊治,避免了手术切口感染的扩大化,因此术后患者病情的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禁食多日、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史,在术后当日经鼻肠管喂养时,循序渐进,观察患者胃肠功能,避免呕吐食物残渣对瘘口造成刺激与污染,进而引起感染。在术后瘘口自然愈合后,建议尽早恢复经口或肠内营养,避免长期全肠外营养治疗,从而预防肠外营养相关性肝功能改变、胆汁淤积、代谢性骨病等的发生[14-16]。针对迟发性食管瘘的颈椎手术患者,取出内固定材料后,应注重病情观察,医护有效沟通,积极预防并发症。若发生皮下气肿,护理人员应掌握皮下气肿护理、感染控制、营养支持[17-20]、体位及支具护理、心理护理等重点,根据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气肿瘘口皮下
超声下瘘口压迫加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肱假性动脉瘤17例临床改良探究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瘘口定位与内镜手术21例分析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浅析羊气肿疽流行病的预防及治疗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术后复发的处理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