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信走心”:小学低年级家校沟通策略研究

2022-01-01刘定波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信任班主任家长

刘定波

(鄞州区华泰小学教育集团,浙江 宁波 31500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样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1]基础教育从来都不是只有老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事,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一年级六周岁的儿童教育,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更为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班主任要是能处理好跟家长的关系,教育效果势必能事半功倍[2]。那么,一年级的班主任如何抓住初次见面的契机,跟家长良好地沟通呢?

一、“三信”策略,让家长安心

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是班主任和家长(学生)相处的重要阶段,可称之为“磨合期”,也是彼此留下“第一印象”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家长心目中的三“信”之人,即成为家长“信服之人”“信任之人”和“信赖之人”。《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三个词语的解释是:“信服”相信并佩服,“信任”相信敢于托付,“信赖”信任并依靠。信服是第一步,信任是第二步,而信赖就是最高境界的第三步。如果班主任能让家长信服、信任、信赖,那么这个班就没有理由带不好了!

(一)过硬的专业素养,让家长信服

魏书生曾说:“班主任是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学生的发展,它包括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的专业修养。世上没有“爹妈大学”,成为爹妈的门槛低至“零”,尤其是如今八零后、九零后父母,有的自己似乎都活得像个孩子。要让家长明白,对于“教育”一事,“教师”才是真正专科毕业的专业人士,值得信任。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呢?不要错过第一次家访和第一次家长会两个重要的时机。

开学前的第一次家访,向孩子提出“两不两必须”的要求——不睡懒觉、不看电视(不玩电子产品),每天必须看书(或听故事)、必须跳绳。这两件事是家长最希望孩子做,却往往做得不彻底的事。基于“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在开学前的一段时间里,家长可以借此对孩子实现有效管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学前收心期”。老师替他们解决了困扰他们一整个暑假的大麻烦。开学后的第一次家长会,除了常规的内容之外,把家长当作小学生,给他们上一堂语文课(比如写字教学),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教师自身专业的同时,还能让家长懂得在家如何有效地指导孩子学习。

在家长面前谈论专业的话题,我们必须表现得绝对自信。就好比买东西,卖家越是“一口咬定不二话”,反而会让买家感觉安心。对于教育的问题也是一样,老师表现得越坚定,家长就会越相信。特别是有了几次正确有效的教育成果之后,这样的信服力就更加坚不可摧了。

(二)对孩子精准的了解,让家长信任

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曾说:“教育最大的阻力来自家长的不信任!” 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离不开信任,只有建立起信任的桥梁,家长才会放心把孩子交托给老师,才能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3]。家长真正的信任来自于老师对每个孩子乃至每个家庭的关注。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所做的一切,真的只想为了孩子好。跟个别家长的第一次面对面谈话必须慎重,强调话题的精准性。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个孩子与家庭情况后,才能与家长约谈。摒弃泛泛之谈,有效沟通就要一针见血,谈及要害。

小F 是个很聪明的男孩,在幼儿园阶段,很上进也很要强。但是一学期来,学习的劲头不足,甚至还有些自我放逐的苗头。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发现根本问题来自于家庭的特殊性和妈妈对孩子教育的认知上。在一次幼小衔接幼儿园小朋友进班听课活动后,小F 忍不住说:“我要变乖一点了,因为要做幼儿园小朋友的榜样。”最佳时机来了,顺势约谈了他的母亲和继父。谈话之后,夫妻俩明白了孩子不求上进的原因:一来继父由于特殊的身份,把父子处成了和谐的“兄弟”关系,缺乏严厉的教育;二来母亲身怀六甲,加上自认为儿子聪明且自主能力强,放松了对儿子的有效监管。在弄清楚原因之后,再告知一年级是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态度的重要时期,夫妻俩如醍醐灌顶。当天,妈妈还电话告知了生父。生父听说后当天就辞去了在杭州的工作,为了儿子毅然决然地回来了。

这就是信任的力量!老师从专业的角度、走心的观察、用心的提点,让家长无条件地相信老师,并敢于托付。这也是教育的魅力。

(三)急家长之所急,让家长信赖

“亲其师,才会信其教;信其师,才会爱其教。”信赖,往往会创造最美好的境界。完全的彼此信赖,是班主任和家长相处的最高境界[4]。当家长看到老师的真诚待人,看到老师从心底里为孩子好,看到老师偶尔还有“两把刷子”能解决一些问题,渐渐地,家长也会变得无限真诚。在老师面前,甚至可以没有任何秘密,告诉你孩子非常隐性的小秘密,告诉你夫妻间的一些问题,甚至会把家里难以启齿的问题找你倾诉和求助。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予帮助或安慰。尽管“清官难断家务事”,有能力的话,变身为断家务事的“法官”也无妨,实在不济,就做个最好的听众。

小S 的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人在家照顾他和弟弟。一次,他妈妈也要离家大半月,兄弟俩托付给了不识字的外婆。小S 的妈妈忧心忡忡,一年级的娃要是没有家长陪同,这大半月的学习不知该怎么办。得知此事,班主任老师急她之所急,组建了第一个同小区的“学习小队”。先征求了小区家长的意见,再引导几个孩子达成了帮扶的共识,很快,大半月的“寄读”时间表顺利出炉。在接下去的大半个月时间里,小S 被几个家庭轮流陪读,不仅顺利完成了每天的学习任务,而且表现得格外认真。与此同时,几个家庭的孩子也表现出学习的高度的自觉性和暖暖的同学情谊。家长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了。

由于这个学习小组的活动,带动了整个班级浓浓的大家庭氛围。这也为将来组建更多的“家庭学习小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长对班主任的依赖,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渐渐形成,慢慢加深。

二、走心策略,让家长悦心

作为“弱势群体”的老师,貌似谁都可以对老师的工作指指点点,这让老师严重缺乏安全感。出于“自我保护”,很多老师不敢跟家长对话,更不敢说大实话。尤其是年轻老师最怕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出现的问题,好像在质问自己没有很好地照顾他们的孩子。当班主任开始防着家长,沟通就变得没有了人情味。

(一)站在同一立场

跟家长交流,最难的要数家长发起的“质问”类的谈话了。家长或许会带着对老师的质疑,有点兴师问罪的味道。越是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越不能自乱阵脚。只要我们是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合法的,就不用逃避,更不必生气。我们要明白,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所以,面对家长的质问,我们首先要持有谅解的态度;其次,我们要明白当下的结果并非我们所愿,不怪家长也不怪老师;最后,我们要明白最重要的是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面对家长的质问,先来一招深呼吸,让自己沉下心来,耐心聆听家长的诉说,不慌不乱,从家长的话语中,听出他质疑的关键;再用一招太极拳,认可并接受家长或心疼、或气愤、或无奈的心情,用同理心来稳住家长的情绪;最后使一招乾坤大挪移,转移矛盾,指出问题的焦点,让家长发现孩子身上的根本性问题[4]。整个谈话过程,既让家长感受到应有的尊重,又让家长明白,老师始终跟自己在同一个立场上,都是为了孩子好。

小J 是个不善言辞又很自我的孩子,家长向班主任反映了最近总被另一个孩子欺负,还列举了亲眼所见的事为证,坐实了孩子被欺负的事实。在这个家长长达十几分钟的诉说中,班主任始终保持认真的倾听,偶尔用“嗯”“哦”“然后呢”反馈。等妈妈讲完后,班主任讲了亲眼所见的刚巧发生在当天的事:那孩子帮助小J 交本子却被小J 狠狠地用本子打了。在老师调解时,J 还振振有词地不承认错误。班主任把事情陈述完后,话题一转,让家长明白:J 缺乏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家长的教育中,包办太多,过度保护等问题,最终导致了小J 缺乏与人交流能力、缺乏过集体生活的能力。当然,也表态家长会对另一个男孩正确引导,让家长放心。

跟家长走心地谈话,最终都是奔着更好地教育孩子这个目的,矛盾就自然化解了。

(二)学会夸家长

心理专家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被赞美[6]。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赞美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想要教好一年级的学生,首先要教好家长。而教家长,从毫不吝惜地夸赞家长开始。好孩子不一定夸出来,但好家长一定是夸赞出来的。

一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端正学习态度的关键性一年。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光靠老师在校的教导是远远不够的。家里一对一的强化与日复一日的坚持,更重要。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形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因此,充分调动家长的能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时常在家长群里给予一些理念的灌输引领,营造一个和谐共享的家长群的舆论氛围是班主任在工作时间之余要做的功课。而在此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个别家长好的做法,大力赞扬他们的用心,肯定其正确高效的做法。一方面给这些家长以鼓励和信心,另一方面,也给全体家长一种榜样示范,学习先进,带动更多的家长互相学习。此外,经常在家长群里发一些这样的信息,整个家长群的氛围也变得积极向上,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氛围。除了公开表扬,还可以私信表扬。当发现孩子因为家长的缘故取得不错的表现时,及时给家长发去赞赏和感谢。作为家长,收到老师发来的鼓励,不仅能知道孩子在校表现很棒,还能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人肯定的喜悦。同时,作为班主任,也能在家长心目中加分。无论是公开表扬,还是私下称赞,只要都是打心底里的真实赞美,就都是“三赢”。

(三)平等加示弱

在教学的专业领域里,比如座位的调整、作业的布置等,教师要有绝对话语权,因为相对于家长,教师是专业的,不能因为个别家长的要求而轻易改变。比如座位问题,如果家长所提的问题确实存在,老师尽量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全班整体性调整。

比如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教育问题,教师要跟家长平等对话,因为我们是合作的。一个孩子行为的好坏、习惯的好坏、成绩的好坏、不能简单归结到是家长的问题,或者是老师的问题。家校合作是共同教育,在彼此的领域寻找问题的根源,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案,平等对话才是应有的方式。

在各种活动的安排中,倘若出现了决策性的失误,教师要勇于承认错误,敢于示弱,因为教师也是普通人。运动会第一天比赛后,一个年轻老师由于没有安排学生赛前集训导致几个集体项目表现不佳。当家长代表电话沟通指出班级失利的问题时,年轻的老师一开始用“参与第一,比赛第二”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后来自我反思主动打电话向家长代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在接下去的比赛中,提前训练,积极备战,最后在另一项集体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家长尊重和肯定。

综上,不同的家长,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跟有权势的家长对话,不卑不亢,不谄媚;跟强势的家长对话,有理有据,不畏惧;跟淳朴的家长对话,谦卑有礼,不傲慢。唯有问心无愧、坦坦荡荡,才能理直气壮,保住作为教师的尊严。

猜你喜欢

信任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信任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