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研究进展

2022-01-01宋普桥综述审校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脾胃针刺手法

宋普桥 综述 史 勇 审校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长春 130022)

小儿推拿在中医学体系中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门学科。小儿推拿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基础,结合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等,对儿童疾病进行辨证论治。治疗时运用适合于儿童的各种手法,刺激小儿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我国有着用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悠久历史。近些年来小儿厌食发病率逐渐上升,纯绿色、无介入的小儿推拿受到了临床医生的重视。

1 小儿厌食

祖国医学把儿童长时间不思饮食、饮食量明显下降、甚至厌恶食物的这种状态,称为小儿厌食病。大多数儿童的预后良好,若长时间厌食,后期可出现身体虚弱、面黄肌瘦、体格发育迟缓等症状。小儿厌食在6岁以下发病率比较高[1]。在中医古籍中没有明确符合厌食定义的概念,但是在很多书中,记载过类似于厌食的症状,如小儿疳积、纳呆、纳差、小儿积滞、伤食、恶食等。中医认为厌食的病因主要有先天因素、后天不足、喂养失当、情志因素及其他疾病累积脾胃等。小儿厌食和微量元素缺乏有关,比如锌微量元素的缺乏[2]。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重在调理脾胃[3]。

2 小儿推拿在小儿厌食治疗中的应用

2.1 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2.1.1小儿特定穴治疗 单纯手法治疗小儿厌食,主要选穴小儿特定穴和腹部的穴位,加上脾胃俞、足三里等。小儿特定穴是古代小儿推拿医生长期临床实践发现的,具有特定的位置、名称、操作方法、明确的主治范围的穴位,是现在儿科推拿的主要选穴。

过去5年有很多临床医生,做了单纯手法的疗效对比研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吕艳等[4]进行了手法和口服多酶片治疗小儿厌食的对比研究。操作时选用揉、按、点等操作手法,用脾经、大肠经、四横纹、内八卦等穴位。在推拿处方中,重点用的是小儿特定穴,结果有效率96.84%,证明单纯手法治疗小儿厌食效果明显。田志丽[5]研究发现,选用脾经、胃经、内八卦、四横纹、脊柱作为推拿处方,观察组好转率为94.17%,说明在本次对比研究中,单纯手法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酵母锌咀嚼片联合胃酶合剂有效[5]。仔细分析田志丽的推拿穴位处方,全部选用的是小儿特定穴。上述两篇临床观察试验设计合理,对比效果明显,说明小儿特定穴在治疗小儿厌食中有着明确疗效。

此外,小儿特定穴治疗小儿厌食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指标来进行量化和验证。李绮玲[6]选用小儿特定穴位,脾经、内八卦、四横纹等,进行常规手法操作。观察组血锌浓度及唾液淀粉酶含量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临床各种厌食症状也有较明显的好转。因此,在临床上治疗小儿厌食时多采用儿童特定穴,脾经、内八卦、四横纹是近5年临床报道类文献中运用频率比较高的穴位。

2.1.2捏脊治疗 临床上有的医生仅仅只用一个手法治疗小儿厌食,例如只用捏脊这个手法,在脊柱上从长强穴到大椎穴进行操作。捏脊的方向是从下而上。捏脊从下而上,起到补益脾胃的治疗作用。根据曾均[7]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做的临床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辨病体系中属于厌食范畴。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观察组采取推拿治疗,核心手法是在督脉上进行捏脊操作,重点刺激背俞穴。治疗后观察组儿童督脉位置的温度会升高,好转率高于对照组。

另外,李桂华等[8]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捏脊、摩腹、推脾等手法治疗小儿厌食效果明显。临床上选取32名厌食症儿童进行推拿治疗。首先捏脊,然后按揉脾胃俞,按腹、揉腹、运腹。这些儿童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3.75%。可见捏脊这个手法在小儿厌食的治疗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捏脊在治疗小儿厌食的作用机理,仍待进一步研究。

2.2 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

2.2.1推拿联合针刺四缝穴 临床上有医生选择推拿手法和针刺联合治疗小儿厌食。从临床报道看,按摩联合针刺四缝文献比较多。四缝穴治疗小儿营养不良、小儿疳积,因此,脾胃疾病长选用该穴位。于继群[9]研究发现对照组运用针刺四缝穴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推拿联合针刺四缝。观察组儿童的有效率高达96.00%。黄国定等[10]用三字经手法结合针刺四缝穴,对照组给予健儿消食口服液,联合组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按摩手法和针刺四缝,联合组好转率达到96%。从上述临床报道看,针刺四缝结合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的效果明确。

2.2.2推拿联合针刺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的要穴,在治疗脾胃疾病时,基本都要选用,而且足三里亦是儿科常用的保健穴。有的医家尝试着推拿手法结合针刺足三里穴来治疗小儿厌食。徐强等[11]研究发现,对照组针刺足三里,观察组针刺足三里的基础上推脾经、运内八卦、捏脊等,观察组有效率100%。临床上除了针刺足三里和四缝之外,也有针刺其他穴位配合推拿的报道,取得了比较确切的效果。在临床中,根据小儿个体的患病情况,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厌食也是一种值得参考的思路。但小儿对针刺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采用该疗法时,需要医生关注小儿个体情志的变化,谨慎选用。

2.3 推拿手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把中药研磨成粉末,用鸡蛋清等黏合剂,贴敷在患儿经络或穴位上,被称为穴位贴敷[12]。穴位贴敷既可以通过穴位吸收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减轻了肝肾代谢的负担,因此,比较适合儿童。肖慧等[13]做的穴位贴敷临床观察,对照组选用神阙穴和双侧脾俞,药物用四君子散、保和丸加黄酒作为黏合剂,观察组在前者的基础上加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有效率98.5%。单纯手法联合药物贴敷,效果明显高于手法治疗。

此外王克天等[14]做的临床多中心观察,更能说明推拿联合穴位贴敷的有效性,在临床上值得被推荐。a组做小儿推拿,b组做穴位贴敷自拟消积散,c组推拿联合穴位贴敷自拟消积散,d组西医组基于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穴位贴敷联合推拿组儿童有效率远远高于其他组。小儿的皮肤娇嫩,穴位贴敷中药,药效容易被吸收,应该避免选取刺激性强的药物,也要严格控制贴敷的时间,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2.4 推拿手法联合口服中药治疗

覃基烜等[15]对对照组厌食儿童采取醒脾养儿颗粒常规治疗,观察组芳香运脾方配合按摩手法治疗,观察组获得了92.5%的有效率。吴学喜[16]把厌食儿童分成了中药组、西药组、单纯手法组、推拿联合中药组进行多中心临床效果观察。推拿联合中药组有效率为93.3%,效果最优。林芳[17]给对照组口服多酶片,给研究组儿童口服中药结合常规小儿推拿治疗,研究组效果明显。上面这3个临床报道从多个角度证明了,口服中药联合推拿在治疗小儿厌食中效果明显,且治愈后,复发率比较低。

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选取的方剂还有六君子汤、滋培汤、异功散、益黄散、自拟消积散、保和丸、醒脾养儿颗粒、助胃膏等。这些中药方比较和缓,补益脾胃作用加理气消食作用,配合适合的小儿推拿手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2.5 推拿联合其他疗法治疗

2.5.1推拿联合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疗法,是利用生物全系理论,刺激耳朵上对应的部位,从而预防和治疗身体疾病。推拿联合耳穴压豆,近些年来受到了欢迎,其既没有药物的副作用,也没有针刺给儿童带来的痛苦,且治疗厌食效果有充分临床证据[18],因此,应该进一步被重视。

2.5.2推拿联合口服西药治疗 西药,尤其是各种消化酶制剂,结合按摩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报道也很多。李辉珍等[19]给两组厌食患儿服用西药多酶片治疗,研究组加上捏脊推拿治疗,研究组有效率为95.3%。口服各种消化酶,可以促进胃肠消化食物的速率,缓解小儿厌食的症状,为手法的治本赢得时间,从而加强了推拿的作用,符合现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

3 小结与展望

小儿厌食是儿童常见疾病,单纯手法治疗厌食多采用儿童特定穴和腹部的穴位,捏脊也是临床重点采用的单穴。常用的手法有点、按、运、揉、摩等。针刺四缝联合推拿、足三里联合推拿是常用的治疗方案。推拿联合中药治疗,多用消食补气、化湿类的药物。耳穴压豆联合按摩、西药联合按摩,也有不少临床报道。小儿推拿具有绿色、无副作用的优点,小儿容易接受,在临床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不过梳理近5年的临床文献,也可以发现文献不足之处,临床辨证没有统一的标准,且证型比较多,不利于后期对症治疗。随着小儿推拿的不断发展,相信证型统一标准的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小儿推拿在小儿厌食方面必将发展得更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申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脾胃针刺手法
清明的雨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层递手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细嚼慢咽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