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核与实践路向

2022-01-01夏海林何启刚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群众

夏海林,何启刚

(1.中共阜阳市颍州区委党校,安徽 阜阳 236400;2.石家庄铁道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着中华民族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接续奋斗,在实现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同时,进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对于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实现是极为重要的。习近平在治国理政过程当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充分的吸收和借鉴,并且结合中国发展实际,融入了深层次的内涵。本文对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共同富裕内涵进行梳理,对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一)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

历史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更是需要坚持这一科学的理论思想,并将之向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更好的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因为这一理论成果将人类从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一般基础和前提进行了充分的揭示,这在历史上所具备的突出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他突破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幻想,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实现了共同富裕。马克思以及恩格斯等诸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就指出,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所在,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这也导致了共同富裕的实现必然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1]《共产党宣言》就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当中积累的劳动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来对工人的生活进行扩大和丰富[2]。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3],“大家创造出来的所有福利需要被所有人共同享受”[4]。习近平对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坚持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注重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有序推进,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共同富裕是不可能一下子实现的,要划分成各个阶段,一个个突破[5],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也预示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此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矛盾也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同时进行了“两个十五年”的阶段安排,在第一个十五年规划当中,要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为共同富裕奠定基础[5],在第二个十五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对共同富裕的相关论述始终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使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既尊重生产力发展规律,又与我国的国情相契合,稳扎稳打实现突破。

(二)历史逻辑: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现代回应

从人类文明伊始,中华传统文化里就蕴含着和谐大同和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在先秦时期这一文化就塑造出了大同世界这一概念。在《礼记·礼运》对追求的大同世界进行了描绘,大同社会强调社会由天下人共有,物质生活方面有着“安居乐业”的社会保障,并且人们在精神品质方面也具备良好的修养。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对于大同世界的向往是非常深刻的,希望能够过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的美好日子。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指出,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6],习近平在辛亥革命的11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以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夯实基础。在为人民群众谋取福利的同时,可以结合共同富裕这一出发点,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7]。习近平在对共同富裕的具体内涵进行论述过程中,始终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也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探索经验总结创新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在经过100多年的不懈探索之后,共产党人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伴随着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了诸多的先进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根据每个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条件和实践诉求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推进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土地是中国农民赖以生存基础,因此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在解放区、根据地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注重社会资源的平均分配。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国家政权之后,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开展了农业合作化的道路,由于生产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一政策的实施是违背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这也使得我国的共同富裕道路受到了重大的挫折,但也为我国坚定不移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积累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之初,在人口众多、区域差异悬殊的中国,齐头并进同时走向富裕并不现实,同时迫切需要回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在治国理政过程当中就创造性的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决策,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动落后地区的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实施先富带后富”的方针政策目的是更快的实现共同富裕,符合当时中国国情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一部分人和部分地区走在改革的前列实现了“先富”同时留下了一些理论与实践难题,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以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日益普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要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时代进步所带来的诸多成果[8]。习近平的诸多论述都是以中国发展实际作为出发点的,通过一系列民生措施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夯实了基础,这也使得共同富裕的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进而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共同富裕的历程表明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共同富裕建设的方略方法是根据发展的情况变化在做出调整和深化。这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引导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决心所在,一切政策的推出都是以我国现有的生产力作为依据的,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充分探索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基本向度

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也预示着下一个百年计划的正式开启,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的系列论述中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涵盖全体人民,不仅包含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更是涵盖了精神生活,不仅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5]由此也凸显了共同富裕所涵盖的理论内涵。

(一)主体之维: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富裕

马克思主义认为:“行动着的群众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在实践活动当中,人民群众也创造着历史。”[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避免贫富差距的扩大化,那么在发展过程中要让更多的成果惠及人民百姓,因此需要注重制度层面的开拓创新,保障共同富裕的实现。”[5]党在领导中华人民走向幸福美满生活的同时,贯彻落实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人民是共同富裕的主体,主体的人是全体而不是个体或少数。习近平的论述明确指出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在深入一线进行考察调研过程中也指出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在2012年考察河北阜平县这一革命老区的时,习近平就明确指出,所有的贫困家庭和贫困群众都要在扶贫工作中受到关怀,都要一个不少的实现脱贫;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通过对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的论述指出,它是惠及全体人民百姓的,是坚决避免两极分化的富裕。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让全体人民群众能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享受进步成果。在此过程中也注重每一位人民百姓的智慧和创造性,让他们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添砖加瓦,人人参与其中也能够为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奠定基础。

(二)目标之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则成立之日起,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的,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引领着人民群众不断获取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幸福美好生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一系列的实际行动,仅仅通过口号的形式并不能够让人民群众真切的感受到共同富裕所带来的突出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血肉联系,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要突出惠民生解民忧,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国家的大事,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小事,也要高度的重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得到提升。

(三)价值之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然选择

在省部级的专题会议上,习近平就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涉及党的执政基础,它已经突破了经济问题的范畴,这说明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关系着党的执政根基和民心向背。首先,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回应。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教育、医疗、就业、收入、消费等方面更高层次的需求和期盼,都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在高质量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具备与之对应的生产力水平,促进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习近平在对共同富裕论述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包含共同富裕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想带领着中国人民在时代前进的道路上创造更大的幸福伟业,特别指出一些国家由于贫富分化的问题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教训深刻。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我国需要杜绝一切两极分化的现象,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巩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执政之基。

(四)实践之维: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在对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相契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中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关键内容,充分认识推进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结合我国现有的生产发展实际以及经济政治状况,要明确共同富裕是储蓄,是不断递进式的曲折前进状况的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设立一系列的阶段性目标,这也预示着共同富裕并不存在终极目标。新发展阶段下推进共同富裕只能通过各个阶段目标的完成,才能最终实现长期性、可持续性的稳步发展。

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向

(一)提高发展质量 筑牢“共富”基础

在新时代发展前进的道路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极为普遍的,而发展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在“富裕”上作好文章,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在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时,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切的发展都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最终的成果都由人民群众共享,这才是正确的发展观念,才符合现代化的具体需要。”其次,要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要求表明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不再是一个远景目标和施政理想,而必须要有切实举措、见到实效。这就要求每个地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本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高质量实施产业赋能行动,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二)提升供给水平 优化公共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中对于优化公共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要高品质实施幸福生活行动,实现共同富裕成果共享。为实现此目标必须在提升供给水平和优化公共服务上下功夫。一要构建城乡通畅一体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体系,推动城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网络一体化建设;二要构建城乡普惠高效新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优化配置城乡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比如在教育方面,需要在普惠性的人力资本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普通家庭在发展过程中,在教育方面的压力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不仅如此,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绝大部分人民群众都能够在成长过程中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社会保障方面,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基本养老金水平并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的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就业方面,打通城乡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动渠道,对重点群体和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开展精准培训,推进农村创业创新等。

(三)统筹城乡发展 缩小区域差距

习近平对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清晰的指出,现阶段实现农村的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进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环节,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仍然是我国前进道路上的重点课题,为此需要在政策上进行创新。首先,要坚持党建统领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好党的统筹和引领作用,将他们充分的组织起来,投身于乡村振兴工作当中,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二要重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从教育、养老、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入手,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三要高水平实施城乡融合行动,促进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城乡空间一体布局。统筹考虑城乡生产、生活、生态需要,一体推进城乡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一体提升。联动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行动,推动城乡居住就同步改善。高水准实施文明善治行动,保障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序推进,铸造共同富裕治理基础。

(四)强化精神引领 丰富文化生活

尽管共同富裕是一个整体性全局性概念,但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却离不开每个人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努力奋斗。是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在发展过程中,物质层面实现富足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首先需要做到的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引领作用充分凸显出来,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工作,尤其需要关注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工作的有序推进,结合教育引导以及文化熏陶等诸多方式更好的宣传国家的价值目标及其社会的价值取向,实施契合新时代的具体要求的举措为高品质生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要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更高精神品味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产品。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城乡群众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多让群众咧嘴笑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