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阳方言“担”字句分析

2021-12-31龙扬琴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肩挑邵阳被动

龙扬琴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邵阳县是湖南省邵阳市的下属县,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偏西,全县辖12个镇、8个乡。依据陈晖、鲍厚星《湖南省的汉语方言》[1]对湖南方言的分片,邵阳县的方言属于老湘语区娄邵片,与普通话差异较大。本文主要研究邵阳县所辖的塘渡口、塘田市及白仓三镇的“担字句”。

“担”是邵阳方言口语中的常用词,在邵阳方言中读作[tã45]。它不仅可以表示“把”“拿”“被”“给”等多种意义,而且在句中可充当动词、介词、连词和助词。“担”作介词表示“处置”义和“被动”义时,可构成处置句、被动句和处置、被动同现句等句型。本文主要对“担”表示“处置”和“被动”义时所构成的句式进行分析,探讨该句式形成的处置句和被动句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对邵阳方言中的“担”字句进行研究,可以为深入研究湘方言提供必要的材料。

一、“担”字句所构成的句式

(一)构成处置句

邵阳方言以“担”作为处置句的标志,“担”表示处置义,引进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把”。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把”字渐渐进入到邵阳方言系统中,和“担”一起成为处置句的标记,也可进入到“S+担+O+VP”格式中。但“把”字的使用范围仍没有“担”字广,暂时只在青年人中流行。邵阳方言的处置句和普通话中的处置句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例如:

例1.落雨哩,快担窗子关到(下雨了,快把窗子关上)。

例2.担衣衫洗呱(把衣服洗了)。

例3.等哈出去咯时候莫担门锁到哩(等下出去的时候别把门锁上了)。

这三例处置句的特点与普通话的相同。例1、例2“担”字的宾语都是有定的名词性宾语,例3将否定词放在处置短语和动词之间。

普通话中表处置性的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否定词,在邵阳话中,否定词有时可放于表处置性的短语和动词之间。例如:

例4.何嘎担扎东西嗯当数(怎么不把东西当回事)。

例5.几担果件事冇放在心上(他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例6.几担衣衫冇担回来(他没把衣服拿回来)。

这几例处置句都将否定词放在处置短语和动词之间。

“担”后所接的宾语有时候是无定的。例如:

例7.你今天做咯事担别家都笑疯呱哩(你今天做的事把别人都笑疯了)。

例8.港起咯件事,真咯要担人气死(说起这件事,真的要把人气死)。

彭笑芳的《湘方言处置标记的研究》将“担”字处置句按参与数量情况分为单处置标记型和双处置标记型两大类型,[2]即“S+担+O+VP”格式为单处置标记型,“S+担+O+担+VP”格式为双处置标记型。邵阳方言的“担”字处置句基本符合“S+担+O+VP”格式,如以下两个例子:

例9.担东西放到(把东西放下)。

例10.你担宝宝抱到(你把宝宝抱着)。

在日常用语中,施事主语一般都省略不说。如“快担窗子关到”“担门锁到”等例子,施事主语在表示已知的名词时,都可以省略。“S+担+O+VP”格式有时可进行变换,即将受事宾语提前到句子开头,构成“O+S+担+VP”格式,在此类格式中,施事主语有时也可以省略,例如:

例11.咯扎屋你担扫一哈(你把这间房扫一下)。

例12.咯扎东西你担担回去恰呱算哩(你把这个东西拿回去吃了算了)。

例13.热死了,衣衫担脱呱(热死了,把衣服脱了)。

双处置标记型“S+担+O+担+VP”格式现在使用频率较低,例如:

例14.你担自嘎担管好(你把自己给管好)。

例15.你担水担呷呱(你把水给喝了)。

其实,后一个“担”字在邵阳方言中相当于助词“给”,可以起加重句子语气的作用,在说话时也可以省略,例14可变为“你担自嘎管好”,例15可变为“你担水呷呱”,且省去后一个“担”字不影响句子的基本意思。但后一个“担”字若是表示“给予”义,后跟代词,构成“S+担+O+担+代词”格式,则“担”字不能省略,如:

例16.你担伞担我(你把伞给我)。

例17.我担书担几哩(我把书给他了)。

(二)构成被动句

邵阳方言被动句的被动标记有“担/让”两个,在句子中作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普通话中表被动意味的“被”。“担/让”可构成“O+担/让+S+VP”格式,但“让”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都高于“担”。

1.“担”字被动句

“担”字的使用频率没有“让”字高,但也有明显的特点。在使用范围上,只能用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后面一般跟表示事情已经完成的语气词“哩/呱哩”。语用意义上,“担”字句只用于描述消极的、不如意的事情。例如:

例18.几果几天冇在屋里,几屋鸡都担别嘎偷行呱好几扎(他这几天不在家,他家鸡都被别人偷走了好几只)。

例19.你做咯事千万莫担别嘎晓得哩(你做的事千万别被别人知道了)。

例20.雨落得太大哩,衣衫全部担淋湿呱哩(雨下得太大了,衣服全部被淋湿了)。

2.“让”字被动句

以“让”为被动标记构成的被动句是邵阳方言的代表句式,它与普通话中的被动句功能相似。“让”字句的语用范围比“担”字句要广,“担”字句只能用于描述消极的、不如意的事情,而“让”字句不仅可以用于表述事情的消极方面,也可以用于中性的、积极的事情中。例如:

例21.东西担狗恰呱哩(东西被狗吃了)。

例22.杯子担几打烂呱哩(杯子被他打烂了)。

例23.几让同学喊出去嗨哩(他让同学叫出去玩了)。

例24.几让评为优秀班干部哩(他让评为优秀班干部了)。

前两例的“担”字均可由“让”字代替,变成“东西让狗恰呱哩”和“杯子让几打烂呱哩”,描述的都是不如意、消极的事情。但后两例的“让”字不能由“担”字代替,它们表示的是中性和积极的事情。

“担/让”字除了可以构成最基本的“O+担/让+S+VP”格式,还可拓展为“O+担/让+S+担+VP”格式,例如:

例25.衣衫担雨淋湿呱哩(衣服被雨淋湿了)。

例26.今天担狗咬呱一口(今天让狗咬了一口)。

例27.鸡担贼担偷行呱哩(鸡被贼给偷走了)。

例28.衣衫担别嘎担剪烂呱哩(衣服被别人给剪烂了)。

例25和例26为“O+担/让+S+VP”格式,后两例为“O+担/让+S+担+VP”格式,后一个“担”字相当于普通话的助词“给”,在实际说话的过程中可以省略。

(三)构成处置、被动同现句

新的语法现象往往产生于高频率使用的词或句式中,随着处置句和被动句的高频率使用,处置、被动同现句也出现在日常语言中。把被同现句最早出现在宋代,元明清时期逐渐增多,该句式较处置句和被动句出现得晚。[3]元以后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对这一句式有记载。邵阳方言中还保留了一部分此类句式。邵阳方言的处置句大都为“S+担+O+VP”格式,被动句大都为“O+担/让+S+VP”格式,其处置、被动同现句的格式只是在两者的基础上稍加扩展,成为“担+N受+担/让+N施+VP”“担/让+N施+担+N受+VP”格式,处置、被动同现句的其他格式则在这一格式的基础上变化发展。

1.处置短语在前的同现句

该类同现句一类格式为“担+N受+担/让+N施+VP”,其中表被动的“担”都可以由“让”字代替。多用于已经完成的事情中,后面都接有表完成的语气词“呱哩”。且都为描述不如意的事情,焦点指向处置短语的受事宾语。例如:

例29.几担扎脚担石头砸到呱哩(他把只脚让石头砸到了)。

例30.几担碗饭担狗全部恰呱哩(他把碗饭让狗全部吃了)。

例31.你莫担衣衫担别嘎担走呱哩(你别把衣服让别人拿走了))。

“石头砸到脚”“饭被狗吃了”“衣服被别人拿走了”均表示发生在过去的不如意的事情,语义焦点分别是“石头”“饭”“衣服”。

另一类格式为“担+N受+担/让+N施+担+VP”,和邵阳方言中的处置句和被动句一样,最后一个“担”字相当于助词“给”,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但省略也不会影响句子的意思。例如:

例32.担本书担别嘎担撕烂呱哩(把本书让别人给撕烂了)。

例33.担东西担别嘎担担行呱哩(把东西让别人给拿走了)。

例34.几担零食担同学担呷光呱哩(他把零食让同学给吃完了)。

2.被动短语在前的同现句

前文已经说过,被动标记“让”字的使用频率高于“担”字。此类同现句中的被动标记都是“让”,“担”字不出现于此类句式中。该类同现句的格式为“让+N施+担+N受+VP”,例如:

例35.几昨晚让你担魂哈脱呱(他昨晚被你把魂吓掉了)。

例36.几今天让贼担钱全部偷行哩(他今天被贼把钱偷光了)。

例37.让开水担脚癞起一扎泡(让开水把脚烫出了一个水泡)。

二、“担”字溯源

甘于恩和黄碧云的《吴语的拔字句和湘语的把字句》将“把”字发展的脉络标示为:由具有“握、持”义的动词“把”,发展为表“处置”义的介词“把”和表“给予”义的动词“把”,再由表“给予”义的动词“把”发展出表“给予”义的介词“把”,从而引申出表“使役”和表“被动”的介词“把”。[4]他们认为“表‘处置’义的‘把’来源于表‘握、持’义的‘把’,表‘被动’义的‘把’来源于表‘给予’义的介词‘把’”的观点是值得借鉴的。“担”字的语法化或许和此有相似之处。

邵阳方言中,“担”表示“肩挑”义是其基本意义。许慎《说文解字》中并没有“担”的记载,不过有另一个字“儋”。据《集韵·谈韵》:“儋,《说文》:‘何也。’或从手。”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儋,俗作担。”说明“儋”与“担”是同一字,其本义即“肩挑”。邵阳方言保存了“担”字的基本意义,在“担水”“担柴”等方言常用词汇中仍用“肩挑”义。

而在文献记载中,“担”表示“拿、握”义最先出现在明朝。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担,方言。拿。《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丫头自不来担,难道要老娘送进房去不成?’《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以后夫妻之情,看不过,只得又是一五一十担将出来,无过是买柴粮米之类。’”[5]这两篇文章中的“担”都表示“拿”义。或许因为“担”所表示的“拿、握”义多用于方言中,古代学者又大多不重视方言的研究,所以对“担”字的文献记录很少。“担”由“肩挑”义引申为“拿”义,在文献资料中最早出现在明朝,但“担”在口语中一定不是由明朝才开始发展出“拿”的意思,应该是在明朝以前就开始了语义的变化。随着语言的发展,“担”后来又由“拿”义引申出“给予”义。如:

例38.我帮你担到东西(我帮你拿着东西)。

例39.几送呱一本书担我(他送了一本书给我)。

例40.我担几一支笔(我给他一支笔)。

例41.我冒担东西担你(我没拿/给东西给你)。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第一例的“担”表示“拿”义,例39和例40为“给予”义,而例41的“担”字既可以分析为“拿”义,又可以分析为“给予”义。

(一)处置标记“担”的来源

彭笑芳的《湘方言处置标记的研究》提出,“担”字虚化为处置标记的途径应该有三条。一是由其语源义“肩挑”义直接虚化为处置义。如:

例42.我担担菜去卖(我挑担菜去卖)。

例43.我担咯担菜送回去就来(我把这担菜送回去就来)。

例44.我担咯担菜去卖嘎就回来(我把/挑这担菜去卖了就回来)。

例42和例43的“担”字分别表示“肩挑”义和“处置”义,例44可以重新分析为“肩挑”义或“处置”义。由此可见,语源义“肩挑”可以直接虚化为介词“处置”义。

二是由“拿、持”义直接语法化为“处置”义,这也是一般“处置”义语法化的途径。据《汉语大词典》等字典记载,“拿”字有用作介词“把”表示处置的意义,如:《官场现形记》第四回:“随凤占不免又拿他埋怨了一顿。”《水浒传》第五二回:“李逵拿殷天赐提起来,拳头脚尖一发上,柴进哪里劝得住。”其中的“拿”都有表示处置的意义,相当于“把”。

三是由“拿”字的意义类推而来。“担”在邵阳方言中可表示“拿、持”“给予”等“拿”字也有的意义,渐渐拥有了“拿”的大部分意义。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担”可能也会通过类推而获得“拿”的“处置”义。

“担”字的虚化可能是由三条中的一条虚化而来,也可能是由三条虚化途径共同作用而形成,总之,他们对“担”字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影响。

(二)被动标记“担”的来源

大多数南方方言的被动义除了来自“遭受”义,还来源于动词的“给予”义。邵阳方言中的被动标记“担”和表“给予”义的“担”来源相同,表“被动”义的介词“担”是由动词“担”虚化而来。虚化轨迹为表“给予”义的“担”到表“使、让”的“担”,最后发展为表“被动”的“担”。[6]从方言例句的重新分析过程也可以得出结论,例如:水担几恰呱哩。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情况下,此句可以理解为“水给他喝了”,也可以理解“水被他喝了”。

总之,邵阳方言中的“担”字是日常使用的高频词汇,它可以有多种语法功能,表示多种意义,可以构成处置句、被动句和处置、被动同现句,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方言词。

猜你喜欢

肩挑邵阳被动
乡村振兴下的湖南邵阳茶园村农产品包装设计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一肩挑”后如何走稳?——基层对“一肩挑”的感触
“一肩挑”挑得可好?——“一肩挑”运行状态观察
蔓延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徐丽红:柔肩挑起“千斤担”
肩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