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人才发展问题与改进措施解析

2021-12-3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8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学研究科研人员

雷 荻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战略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发展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趋势。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创新创业人才沟通交流的平台单一,而各科研院所创新创业人才管理机制行政化色彩浓厚,创新创业人才思维僵化。另一方面,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人才薪酬、评价和激励机制。针对当下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存在的阻碍因素,为了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探究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有效措施。

1 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功能单一

第四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定对人才有更大的需求,同时,对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提出更高的标准。然而,在社会资本高速积累的今天是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并不完善,缺乏功能齐全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提供的服务有限,虽然能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资金支持,提出有效措施,但还缺乏综合性管理和资源共享服务。因此,构建开放式“一站化”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是当前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改进迫切需要解决的困境[1]。

1.2 创新创业人才薪酬机制不灵活

一方面,科研院所对单位内部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一味与科技成果挂钩,科研院所只对高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大力支持,只保障科研人员的基本劳资,还保留着传统的薪酬模式。另一方面,领导层没有认识到灵活的薪酬机制对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也缺乏科学管理的理念。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而科研院所没有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灵活的薪酬机制,导致人员创新创业力低,难以留住人才。

1.3 创新创业人才管理机制行政化色彩浓厚

当今时代旋律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倡导以人才为本的理念,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科研院所创新创业人才管理机制行政化的色彩浓厚,导致创新创业人才的浪费。积极响应国家人才政策,但却缺乏针对科研院所本身情况的考虑,难以收获成效,而科研所内部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管理机制,普遍偏向对人才的管理,使用科研院所的行政命令对创新创业人才进行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4 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政策难以落实

科研人员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就是科研单位激励政策的落实,然而传统的激励政策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效果弱化,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政策设计与协同不足,激励作用难以发挥,创新激励政策亟待加强,科研院所的激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制度异化的情形。科研院所人员的绩效工资总额有严格的标准限制,部分激励政策欠缺具体的实施标准,落实存在障碍。工资总额核定与科学研究成果关系不大,偏重物质激励,缺乏精神和价值层面激励,难以发挥正确的科学研究精神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产生功利的科研心理。科研人员兼职、离岗创新创业存在后顾之忧[2]。

1.5 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机制滞后

科研院所对单位科研人员的评价机制滞后,没有形成准确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有针对性的人才评价机制,缺乏评价机制与时俱进的理念,没有形成科研院所创新创业人才研发成果需求与社会资本需求有效结合作的评价机制。评价导向将重评职称而不注重科学研究的实效性,把功利主义的歪风邪气引进科学研究,未能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环境。科研院所选择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机制依旧是传统的“以人才的业绩贡献为考评重点、以能力素质为考评基础,以品德态度为考评导向”的标准,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依旧是重学历、重职称,重资历,而不注重科研成果的高价值、科研成果的创新、科研成果的实际社会经济效应等情况。

1.6 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政策体系不完善

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政策与人才服务体系欠缺,创业条件艰苦,降低创业成本未能充分发挥研究院所在科研创新、引才用才方面的主体作用。缺乏将薪酬绩效与岗位职务等级评选纳入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政策的理念,对单位内部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补贴不到位、人才进行科技成果使用的权限受到限制、创新科学研究成果缺乏特色,改进的人才政策与其他方面政策的衔接不到位。科学研究成果培育的优惠力度不大,可操作性不强,创新创业人才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不大,难以有高价值的科研成果出现。

2 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改进措施

2.1 建立完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

加强科研院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单位现实状况,形成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一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单位全面推进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智力支持。坚持做到党管人才、满足人才自主管理需求的原则。推进单位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把改革创新作为人才发展的动力,提升科研院所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人才结构。积极响应国家有关人才建设的方针政策,增强单位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投入,积极引入人才,完善对人才的培养、开发、激励机制,塑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引导正确的科研价值导向。加大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本单位。营造有利于单位内部人才创新思维产生和能够脱颖而出的体制环境,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能够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3]。

2.2 发挥教育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单位内部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教育活动的进行,坚持做到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搭建人才沟通咨询平台、重视对人才正确科学研究价值观的引导。单位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氛围,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完整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机制。形成人才创新创业良性循环系统,打造立体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生态培育体系。利用科学技术搭建全方位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系统,注重发挥教育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适合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优化单位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氛围,着力打造全方位、有机制、多角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基础工程。

2.3 搭建创新创业人才“一站式”服务交流平台

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开放化“一站式”交流服务平台,科研院所单位内部应该做到逐渐取消其内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和行政管理级别,加快探索建立科学管理结构模式,形成与国际人才管理媲美的制度。积极借鉴国际成熟的经验,结合单位人才需求来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并创造适合其发挥作用的服务交流平台。一方面,保障人才足够、稳定的科研基金支持和科研设施支持,满足人才基本生活需求的住房和薪酬。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的功能还必须提高对人才创新创业研究的渠道,增强国内国际化合作,提供人才发挥价值的舞台,精准分类人才所需的各种资源,提高人才创新创业平台针对性解决方案,提供综合性和资源共享的新时代高科技人才管理模式。

2.4 加大对科研人员的绩效激励力度

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人才绩效激励体制的重要性,加大对科研人员的绩效激励力度。科研院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人才的激励,给创新创业人才开通快速渠道,减少人才报到程序的冗杂,提高引才效率。在保障人才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上,要推动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鼓励单位内部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成果的创新。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待遇,增强其社会地位,进一步放宽人才的年龄限制,在创新创业扶持、人才安居、奖励补贴、子女入学、荣誉表彰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措施。服务人才,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营造爱才氛围,对人才的绩效考评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提高人才科学研究创新激情,促进人才高质量高价值科研成果的培育[4]。

2.5 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改变原有的创新创业人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对人才进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利用因子分析法定性定量的从科学研究成果到绩效和投入的时间精力纳入考核标准,构建单位创新创业型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从多样化的角度建立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考评新模式,综合分析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品质、团队合作分工能力,探索建立了学术研究性、社会经济效益性双重考量,多角度因素相互衔接的科学考评体系。

2.6 完善人才流动和使用机制

科研单位要充分掌握人才运用自主权,打破人才使用在身份和所有制方面的约束,各科研院所之间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优秀人才的流动,提高人才与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流动和人才使用活动的监督体系,加大对人才流动监督的力度,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健康流动,提高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做到人才流向公开,人才流动有踪可循,价值能够得到实现,基础生活条件的以保障。保护人才的自主权利,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3 结束语

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是科研单位在新时代环境培育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的根本,是提高科研院所本身自主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竞争力。要引导单位内部科研人员坚守科学研究底线、保持学术诚实。科学合理管理人才不仅对人才进行政策优待,生活条件满足的物质保障,还要强化人才的学风作风建设,弘扬科学研究精神,强化单位内部人才的科学研究伦理约束和创新成果研发,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的监督制约体系,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水平,使得创新创业人才发展。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科学研究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童第周: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