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1-12-30王莹高红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王莹 高红

摘要: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工作有效落实的主渠道,将思政元素适当地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本文依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从课程思政内涵、课程体系的构建、内容的选择、典型案例及评价标准几个方面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内涵;课程思政实施

高校的重要使命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合理构建高校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高校当前迫切任务之一。为响应号召,我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专项计划,着力构建思政理论课、专业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课程中融入思政的元素,可以包括思政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旨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等产生积极的影响[1]。其内涵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家国情怀,例如国家意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华优秀文化等,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品格塑造,例如道德情操:守法、道德、正义、奉献等;人格和人文素养:健康、性格、情感、仁爱、生命观等;智力:思维、逻辑、观察、思考、判断、推理等,以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专业伦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行为、工匠精神等;科学精神:求真务实、创新精神、学术诚信、批判性思维、唯物史观、勤奋、钻研、认识论和方法论等,以引导学生如何做事。

以上列举了课程思政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然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一切有利于学生进步和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素都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2]。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

(一)科学构建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020年5月28日教高(2020)3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充分考虑工学类专业课程特点、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深入研究课程教学目标,深度挖掘提炼出课程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想价值、精神内涵,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提升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二)合理选择思政元素,多元化呈现。

从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思政元素基本的承载点[3]。从课程的知识点出发,深入挖掘、发现、提炼出可以与其自身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思政元素,并以更恰当、更有效的方式进行呈现。例如:

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是背后故事、历史故事,包括學科、学术发展史、专业成就、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故事、个人经历等。典型案例:“集成运算放大器”授课过程中,讲述国产芯片的艰难发展历史及重要成果,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说明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性,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增强创新意识;再结合某国家对我国芯片制裁及不平等贸易时事,激励学生以强国为己任,发奋学习。

讲案例的方式,可以是场景性案例、评价性案例,成功型案例、失败型案例,特别是从失败的教训中提炼警示性问题,对学生的冲击力度比较大。所讲述的案例要从事件描述、课程内容的承载点、思政元素分析、问题设置、如何应用于课程等多方面考虑。案例的选择应遵循真实、针对性强、典型、具有启发性,能吸引人的原则。典型案例:在“反馈”授课过程中,以搭建的反馈放大电路为案例,说明反馈的实质是利用输出信号影响输入信号,从而达到增强系统稳定性(负反馈)或增强系统输出(正反馈)的效果,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路中,并引申出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外界的“反馈”来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还有其它形式的教学活动作为思政元素的承载体,包括实验教学、各类实践活动等。典型案例:模拟电路单级交流放大电路实验的授课过程中,三极管构成的电路若要工作在放大状态,必须要有直流电源为其提供能量,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存在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努力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三)形成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的评价标准。

课程思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尝试、不断改进,因此也是一个自我评价、接收外界反馈、优化的过程,如何才能说明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效的融合,需要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三、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我校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所做工作,阐述了如何实现该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增强学生爱国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教学效果,思政工作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课程思政建设仍在路上,需要不断的探索、评价反馈、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优化更新,以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郑义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需破解四“关”[J].教育现代化,2018,5(42):204-205.

[2]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J].中国大学教学,2019(9):56-60.

[3]周月朋,丁兆明.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主体作用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8(11):77-79.

基金项目:皖江工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建设专项项目资助(WGKCSZ21015ZD);马鞍山市无线传感网与智能感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度开放基金项目资助(WSN202001)。

作者简介:王莹(1986年9月),女,黑龙江黑河,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

猜你喜欢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探讨
基于Xenserver的虚拟网络实验平台建设
关于语音放大器的识图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思考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走在模拟电子技术教科书改革的前沿
论信息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整合
高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贯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