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的“云课堂”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1-12-30齐云龙

中文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云课堂资源库课程

齐云龙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一、国家教学资源库的“云课堂”在线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局限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的一项重要教育信息技术改革项目。据统计,目前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有77个专业群,其中与艺术设计相关的有艺术设计、包装技术与设计、数字媒体专业群、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立足于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在线教学云平台(“云课堂”),帮助教师或培训师整合平台资源和自有资源,为学生或员工开设专属在线课程,开展线上教学或培训。

基于国家资源库的“云课堂”优势在于:海量资源的碎片化云存储,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局限,在线教学手段灵活且便于数据提取,能够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并科学进行学业评价等。但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中,单一在线“云课堂”教学又显得不够灵活,有以下几点局限:第一,单一在线学习过程主要由学习者自我控制,缺乏教师现场严格把控,容易导致课程完成率低;第二,学习方式大多是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学习体验较差,讨论缺乏现场感,容易流于形式;第三,实践操作环节需要教师现场一对一指导,难以线上完成。

结合课题组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包装容器造型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基于国家资源库的“云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通过“云课堂”和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来完成艺术设计学习任务,既包括在“云课堂”平台的自主学习,又包括在传统课堂中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现场辅导的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保证更好地完成学习。

二、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的“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的“云课堂”混合式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在线组课、教学实施两大模块,其中教学实施又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实施阶段和最终的评价环节。

1.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进行“云课堂”在线组课

国家教学资源库的优势在于海量资源的碎片化云存储,以课题组参与建设的包装技术与设计国家教学资源库为例,该资源库涵盖了包装领域的37门课程,建成了包括微课、动画、工程录像、教学课件、教学图例、教学文档等18000多条颗粒化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既能存在于原建的课程中,又能被灵活拆分重新组课。

首先,教师注册教学账号,然后通过资源库配套的在线教学平台“云课堂”,结合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建立课程空间;再依据章节知识点,在线调取教学资源库相关知识点素材(既可以按已有课程整体调取,也可以按需个别采集)进行组课;组课完成后,教师导入已经分配好的学生账号组建教学班,平台自动生成课程班级邀请码及班级二维码,方便老师通过微信、QQ群等发布相关开课通知,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具体的混合式教学实施阶段。

“云课堂”的用户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端主要是组课及实施课程教学;学生端主要是查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考核方式、课程通知、课程成员等信息,根据教师导学建议进行预习及课堂学习。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后,可以通过“云课堂”提交课程作业让教师查看批改,并能够得到教师及时的反馈[1]。

2.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的艺术设计“云课堂”混合式教学实施

“云课堂”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中现场讲解相应知识点及技巧训练,课后重点巩固提高学习成果。混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有“智能组课、发布预习、课程导学、实训指导、过程管控”几个角色职能,学生在不同的实训教室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学习并及时反馈(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国家资源库的“云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图(以包装容器造型设计课程为例)

2.1 课前准备(线上)。教师将“云课堂”在线学习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及相应的学习要求下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以包装容器造型设计课程为例,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单是:学生查看包装容器造型的设计流程(微课视频),并在课程讨论区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云课堂”的智能时间统计查看学生的预习时长,并到讨论区查看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学生预习的程度作出初步判断,以便于设计和调整在课堂研讨阶段中的教学内容和活动[2]。

2.2 课中教学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这是“云课堂”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实施阶段,包括四个环节。以包装容器造型设计课程的容器创意开发环节为例。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在“云课堂”中的预习情况,集中解答普遍性的问题;其次,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结合案例对课程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讲解;再次,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实际项目对包装容器造型设计思路进行头脑风暴,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学生参与开放式讨论,总结出有潜力的创意思路及设计定位;最后,教师依据头脑风暴成果,启发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进一步归纳为设计草图,并在绘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提出启发性建议及个别指导[3]。在整个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他人的意见,并结合教师指导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完成知识内化。

2.3 课后巩固提高(线上线下学习)。教师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查找案例等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以作业的形式提交到“云课堂”作业模块中。教师通过查阅作业,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2.4 建构混合式教学成绩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结合了包装容器造型设计“云课堂”教学特点、学习者特征及平台特点,主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模块,“考勤、作业、表现、任务完成度、互动参与度、测验、考试”七个维度,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立体评价。

三、基于国家资源库的“云课堂”混合式教学系统的推广优势

1.以云存储、云计算技术为支撑,课堂教学管理更科学

“云课堂”以先进的云存储、云计算技术为支撑,教师可以利用云存储手段将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进行处理并上传到“云课堂”后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整个课堂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分析、计算,使用者可以通过“云课堂”平台实时获取学生学习的各项数据,以便及时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管控[4]。

2.被动接受变为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气氛更加主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不必再拘泥于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以及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主动参与,通过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对“云课堂”中的课程进行学习。

3.打破学习时间及空间限制,有效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

“云课堂”的学习资源是开放共享的,教师可以利用“云课堂”自由上传教学资源,学生可以从“云课堂”中自由下载学习资源。“云课堂”打破了学习时间及空间限制,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进行预习及课后复习[5]。

4.丰富多样的APP“云课堂”教学体验,课堂互动更加有趣

在“云课堂”中,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端学习并提出问题,师生都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解答;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师端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课堂互动,即由原来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学生则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5.更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设施,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混合式教学不同于单纯的在线教学或传统教学,不仅能够更加高效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及过程管理的优势,又能结合现有实训教学条件,学练结合,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云课堂资源库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