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调查

2021-12-30

青海金融 2021年7期
关键词:投研净值资管

■ 张 弘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甘肃兰州 730030)

一、理财子公司出现的契机与必然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前后,国内银行理财业务经历了从井喷式增长到转型发展的过程。资管新规出台前国内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业务偏离代客本源、资金池期限错配以及刚性兑付等问题的出现将本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借由银行扩散至整个金融系统。

在打赢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攻坚战的背景下,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并实施,为银行理财业务健康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两年多的治理,银行理财业务逐渐回归代客本源,向着资产管理类业务转型发展,商业银行对理财资金的主动管理正变得愈发重要。截至2020年底,银行非保本主动管理型理财产品已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的99.81%。日益增多的主动管理型理财产品亟需商业银行有效规避风险以防止在表内外相互传染,同时为确保理财业务的专业化、特色化及多元化发展,银行理财子公司由此应运而生。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出现肩负着促进理财业务回归本源以及彻底实现产品净值化的使命,也为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从监管层面来说,银行理财子公司对于实现商业银行表内外资金风险隔离和强化对表外资金的监管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也为理财子公司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政策机遇。截至2020年底,全国开始运营的理财子公司共有20家,包括6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6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6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1家农商行理财子公司以及1家外资与中资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资运作的理财公司。从已开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注册地来看,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注册地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20年全国运营的理财子公司明细表

二、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的特点及优势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银行业理财机构有了独立的法人地位,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运作的自主化及专业化。对于商业银行母行自身而言,理财子公司的成立既是推动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脱颖而出的巨大挑战。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在理清自身与理财子公司关系的同时,认清当前形势下理财业务的转型发展方向、找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定位和优势。就业务层面来讲,银行理财子公司与母行存在承接与协同关系,在客户资源、品牌声誉、销售渠道等方面理财子公司依托母行资源优势顺利开展理财业务,在延续母行理财经营理念的同时又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及优势。

(一)银行理财子公司加速进场,产品发行增速快

2020年伴随着国内“大资管”发展趋势影响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进一步转型过渡,符合监管鼓励方向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继续加速扩容,仅2020年全年就陆续有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运营。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凭借资金端准入门槛低、投资群体覆盖广的优势,既加快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又持续承接母行迁移产品快速扩充产品规模,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数量环比增速达14.78%,增速远超银行。其中,工银理财、农银理财、招银理财、中银理财、建银理财5家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期末资金余额居全国前五位,并且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数量较多,6家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产品2696只,期末存续资金余额共计4.24万亿元,占全部理财子公司期末资金余额的63.44%。由于2021年是银行理财转型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商业银行理财转型将进一步加速,理财子公司规模仍将进一步扩大。

(二)银行理财子公司逐步转型权益类理财投资,为市场持续注入资金活水

除了产品发行数量和资金余额的持续攀增,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投资结构上也逐渐转型优化,开始投资于权益类理财产品,为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需求、丰富产品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转型投资权益类理财产品也有助于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源头活水,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类存续产品期末资金余额196.57亿元,占全部期末资金的0.29%,占比高于商业银行。权益类产品是银行理财子公司逐渐完善产品体系、为客群提供差异化产品的主动选择,随着未来居民财富的积累和投资意识的增强,权益类产品定将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期限拉长,深度参与资本市场资产配置

相较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平均期限更长。截至2020年底,理财子公司产品期限在1~2年(含)的理财产品占比最高,期末存续产品募集余额占49.24%,其次是2~3年(含)期限的产品,占比21.99%,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要长。由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资产配置中,与母行相比有较多资产投向权益类与非标类,而这部分资产往往期限较长,资产端的较长期限决定了产品端的期限也比较长,因此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较母行要长。同时较长的投资期限也有助于理财子公司更为深度地参与资本市场、合理完善资产配置,稳定因短期产品带来的净值波动较大问题,拉长的产品期限也将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获取更高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银行理财子公司回归业务本源,实现产品100%净值化转型

为打破刚性兑付,资管新规明确提出对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实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而银行理财子公司积极落实新规要求,产品已全部实现净值化转型。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子公司净值型存续产品3627只,占比100%。虽然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但银行稳步推进净值化转型方面十分彻底,切实贯彻落实了资管新规的要求。在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理财子公司承载了母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重要使命,对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不仅意味着要做到新发产品的完全净值型,也要不断承接母行存量理财产品的迁移转型工作。目前商业银行母行依旧存在较多非净值型老旧产品,仍需银行理财子公司进一步转型承接。

三、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五大挑战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与发展是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重要环节,其业务相较银行也表现出了一些自身特点和优势,这对促进整个资管行业转型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同时也需注意到,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在产品投研、团队建设、资产配置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未来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一)面临母行其他资管子公司以及其他资管行业的竞争压力

随着金融业间的激烈竞争和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水平受限,大部分商业银行开展混合经营,同一系统下同时拥有基金、期货、保险等多个资管业务的营业牌照。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优势源于母行建立的声誉与客户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母行其他资管子公司的竞争压力。因资管子公司之间部分业务存在同质性问题,如何合理设计相关体制形成资管子公司之间的良性互补而不是恶意竞争,对于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都是一项重要挑战。银行理财子公司也要面对信托公司客户资源、证券公司投资研究、基金公司交易能力以及保险公司资金稳定性等多方面的优势,竞争压力显著,亟需取长补短挖掘自身优势。

(二)面临打破原商业银行理财模式、重新规划盈利方案的压力

资管新规明确提出资管业务不得刚性兑付,这就要求银行理财子公司业务发展不再是以保本理财产品为主、赚取利差收入,而是以净值型产品为主、收取管理费用。而与母行分离后,银行理财子公司需独立运营和研究,重新规划盈利途径,面对市场上庞大的低风险偏好的客户群,如何做好净值型产品设计与创新,尽快整改母行前期老业务,提供新型优质理财产品及服务是未来理财子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面临权益类产品体系不健全、资金规模募集难度大的压力

权益类投资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盈利模式之一,但银行理财子公司大多分离于母行资产管理部门,虽然银行在货币市场工具及债权方面具有强力团队,但缺少在资管部门权益类资产的投研人员,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纯权益类产品数量依然较少。截至2020年底,权益类存续产品数量合计96支,仅占全部产品数量的2.65%。权益类产品体系、投研能力等都还在完善之中,资金募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理财投资者受较强的刚性兑付心理预期影响,对净值型产品的净值波动接受程度普遍较低。鉴于短期内难以改变理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银行理财子公司净值型权益类产品资金募集仍面临挑战。

(四)面临客户投资习惯较固定、长期限产品募集难的压力

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期限大部分在1年期以上,存续产品募集余额占88.07%,期限较母行普遍要长。而大多数客户受投资习惯影响更倾向于资金门槛低、流动性较强、风险不高的短期限产品,长期限产品募集存在一定困难。对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如何引导客户投资意向,推出能被客户广泛接受的优质长期限产品是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

(五)面临脱离母行独立运营、风控管理难度大的压力

过去较长时间内商业银行通过期限错配、调节收益的资金池运作,长期将运营风险隐患留在业务中。资管新规的实施打破了资金池运作模式,要求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后对产品进行单独管理,由此对整个业务运作模式的调整与改变,也将带来一定风险管控的压力。尤其是在银行理财子公司脱离母行的成立初期,风控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既存在母行的一些风险隐患与老问题,也面临着业务创新、转型过程中带来的新型风险挑战,需要银行理财子公司兼顾母行产品承接过程中的风险与新研发产品存在的隐形风险,全面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水平。

四、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发展建议

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资管市场的新角色,既表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又面临着行业内的各项挑战。伴随着大资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理财子公司的陆续营业,未来资管市场的竞争与合作环境将迎来重塑。虽然自2020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理财子公司的出现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公司治理、业务专业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为资管市场的新生事物,银行理财子公司如何在此机遇下立足脚步、取得长期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与母行其他资管子公司的合作,实现业务差异化特色发展

银行理财子公司应立足母行长远战略及发展需求,细化市场,合理规划和分配与母行其他资管子公司之间的业务范畴、资源配置以及盈利模式,建立良性互补的合作关系,避免陷入理财同质性问题中。具体而言,在权益类产品投研方面,应加强与期货子公司以及公募基金的合作,总结期货与公募基金在权益类业务方面的开展经验以及在投研体系上的优势,弥补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体系不健全及投研能力较弱的短板,并以合理发行FOF、MOM1FOF(Fund of Fund,基金中的基金)指将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或注册的公开募集的基金份额的基金。MOM(Manager of Manager,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指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不直接管理基金投资,而是将基金资产委托给其他基金经理来管理,MOM基金经理仅负责挑选和监督受委托基金经理表现,并在需要时进行更换。产品作为切入点逐渐提高权益类产品的权重;在养老理财产品发行方面,应加强与保险公司资管合作,借鉴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险管理类产品的丰富经验,承接母行充足的客户资源,发展特色化稳健养老理财。

(二)对标净值型与权益类产品,构建完善的投研体系

银行理财子公司要逐步完善净值化管理运营及投研体系,从重视产品募集向重视客户需求转变,通过投研团队的专业分工以及客户投资需求的深度挖掘,设计出不同产品期限和收益结构的多元化净值型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实现净值化产品的持续创新。同时在权益类产品投研方面,可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及聘请外部投资顾问来助力投资,加强自身主动管理能力及全资产、全策略的投研能力,不断推进为客户提供策略化服务的业务模式。

(三)做好不同期限净值型产品的宣传,逐步推动投资者意识的转变

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做好不同期限净值型产品的宣传工作,通过丰富的线下线上产品及收益介绍,吸引投资者广泛接纳各期限净值型产品,从而扩大自身的资金来源渠道及业务投资范围。如定期开展理财培训,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营业网点、电子APP等多个途径宣传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各期限净值型理财产品,做到多渠道、全范围的理财投资者宣传教育。

(四)建立专业化人才体系,构建长期激励机制

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招聘工作,以保障公司的平稳过渡和业界竞争力。一方面通过从母行资管部转移有经验的原职人员以填补公司初期运营的空缺,并在市场公开招聘引进权益类投资、风险管控、计算机技术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定期培养业务投研准、风险管理强、运营水平高的业务骨干来不断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实施长期业绩激励机制,激发公司职员工作热情,吸引行业精英加入,以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先机。

(五)面对多重挑战严守合规底线,确保公司长期稳健运营

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资管市场的新生事物,是在资管新规出台后的各项监管要求下开业运营的,产品合规底线要严格控制。一方面业务开展必须符合监管规定,在积极创新产品的同时,也要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银行理财子公司长期稳健运营;另一方面持续完善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规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细致化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起工作各环节稳定推动机制,并结合现场指导、网络普及、手册编制等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合规性培训,提升公司全员合规意识,对存在违规操作的员工要进行严格管理教育。

猜你喜欢

投研净值资管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金融生态重塑在即
盛松成:资管新规意义重大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天弘基金三管齐下打造投研“实力派”
新三板估值难题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