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非遗活态传承新模式的探究
——以洛南县麦秆画为例

2021-12-30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麦秆活态互联网+

(西安医学院 卫生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0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原始的特色,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大众主流审美改变,文化逐渐西化,物质文明发展与非遗发展逐渐出现断层,导致非遗手工艺品处于濒临消失状态。如何促使非遗手工艺品重新焕发生机,与时代接轨,成为当下亟需研究的课题。

1 研究“互联网+活态传承”的意义

非遗手工艺品作为一项文化瑰宝,经过上千年的代代相传,早已成为中华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入民族精神中而不可分割。随着社会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爆炸时代发展的核心产物,贯穿人们生活始末,发挥着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发展新形态[1]。麦秆画要以传承人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紧跟互联网高速发展趋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使其文化资源得到高度开发与利用,产出更具有附加值的产品,与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交融,确保在“互联网+”技术下让旅游业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使洛南麦秆画成为当地特有文化符号,树立文化旅游品牌,推动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大众的文化自信。

洛南麦秆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持续传承,就需培养大量传承人,通过“互联网+”技术弱化地域、时间等因素带来的不便,扩大学习人群数量,提高麦秆画在各个地区辐射范围内的影响力。同时,麦秆画的活态传承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当下主流价值观和高科技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形成以活态传承为主,以互联网技术为辅的模式,能更好地促进麦秆画活起来、传下去。

2 影响麦秆画传承发展的因素

2.1 传承手段的落后性

当下所谓的文化传承手段,应当涉及两个内涵。第一,静态的保护性传承,即对于非遗的相关信息和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收集,以文字形式记录它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流程、主要传承人及其表现形式等,再以博物馆或文化馆为载体,为现存实物提供一个收藏和展览的平台。第二,将非遗手工艺发展为一种产业融入生活生产中,从制作技术的源头下手,不断改良,即“活态传承”的新模式[2]。洛南县麦秆画目前仅仅使用静态保护这一方法,而这正是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面临的困境。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活态传承”已经成为当下非遗传承效果最好的一种模式。在当下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下,传统非遗手工艺不仅因缺少创新因素而失去大批兴趣者,更严峻的是,与下一代的文化认同感出现偏差,导致麦秆画陷入无人了解、无人问津的地步,使原生态非遗传承环境逐渐萎靡。

2.2 传承方式的单一性

在非遗手工艺传承的历史中,家族式传承是历史最悠久、最全面的传承方式。传承人往往以亲缘关系为纽带,通过口述、言传身教等方式使其得以代代相传式发展。洛南县麦秆画也采取这一传承方式,但由于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麦秆画受教范围缩小,并且传统手工艺对年轻一代吸引力的下降,使手工艺传承出现断层现象,非遗传承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在麦秆画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难度增大。

2.3 缺乏政府科学性引导

当今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任何事物要想被人民群众所熟知和接受,都离不开网络平台的宣传和推广,无论是主流媒体的报道还是政府或个人组织的公益性宣讲活动,都必须利用现有的有利资源为提高手工艺的知名度做努力。麦秆画因地域的封闭性及自身关注度较低等问题使其难以广泛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人们遗忘。为继承和弘扬优秀非遗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生机勃勃发展,政府需要进行科学性引导。

2.4 缺乏完善的保护政策

与其他手工产品相比,洛南县麦秆画因其非遗的特质,其发展更加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县政府曾出台多部文件支持产业发展,然而却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可操作性低下、微观指导性弱以及实施难度大等问题,县文物保护局未能与非遗传人很好地衔接,虽然曾斥资支持建立专业合作社,引导非遗传人进行非遗申报工作,但是却未对合作社后续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政策规划,致使合作社逐渐边缘化,麦秆画发展愈发艰难。

3 “互联网+”非遗活态传承发展策略

3.1 改变单一传承方式

农民是非遗的造就者和生产者[3],保护该县非遗就应该让其植根于洛南县广大劳动人民,洛南麦秆画是洛南当地千百年劳动人民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缩影,脱离了洛南当地风土人情的麦秆画难以体现洛南麦秆画的地域文化特色。当地政府应重视培养非遗传承人,吸取此前经验,在原基础上再次重组麦秆画合作社,由现有传人教授贫困户学习麦秆画的制作工艺,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为贫困户农民提供一种谋生手段。

作为最基本的传承载体之一的教育事业单位在传承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洛南县可在全陕南范围内的高校开设麦秆画选修教学课程,推动高校联合,借助各类教育平台,积极传播并开展麦秆画相关制作比赛和活动;在手工艺网站建立麦秆画兴趣班,由传人通过网课使自愿学习者了解麦秆画的历史渊源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并教授学习制作麦秆画基础的工艺技术,为麦秆画传承培养充足的后备军[4]。

3.2 创新传承技艺和提高非遗艺术性

根据前期进行有关消费者对麦秆画喜好的调查可以发现,花草类自然景观、动物及卡通人物为代表的常见构图内容仍是大部分受调查者的主要喜好,而流行性元素也随着近年互联网的助推作用占比逐渐上升,这便为麦秆画后续进行创造性绘图指明了方向,从而有利于生产者设计出大众真正需要和感兴趣的麦秆画样式。

借鉴其他地区非遗发展优点,结合该地特点融入麦秆画制作中,以改变麦秆画整体工艺落后等问题。如创造性吸收油画的鲜明色彩,改变麦秆画单一的基础色调,使其具有更丰富的色彩和语言表达空间;在麦秆画的制作内容里融入仓颉造字等本地民间传说,促使整幅麦秆画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地方特色,提高当地消费人群的市场认同感,做到立足整体,对局部工艺进行不断创新和发展,使麦秆画外形和文化内涵的表达更能符合当下大众审美潮流。

3.3 加强宣传推广

要提升麦秆画的文化影响力,需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除以文字、图片形式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外,还需考虑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5]。目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不断兴起,其囊括了各年龄段不同人群,且用户数量庞大,为麦秆画的宣传提供了稳定平台和受众人群,通过这些平台以直播、互动的方式,让民众了解洛南麦秆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等,从而提高各地方人民群众对洛南麦秆画的关注度,增强对麦秆画文化的普遍认同感。

随着政府在文化领域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近几年发展火爆的旅游业的助力下,将洛南麦秆画紧紧和洛南县当地音乐小镇等文化旅游景区相联系。如开设以景区文化背景为基石的麦秆画实体店,打造麦秆画体验馆,以麦秆画手工制造为主;再如以书签、手机壳等简单手工艺品制造为主,使旅客在旅行游玩期间可以对洛南麦秆画进行认识与了解,提高人们对麦秆画的认可度,达到共赢的局面。

4 结语

随着近年国家大力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以人为本的活态传承理念占据了主导地位。事实证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指导,将麦秆画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提高社会对麦秆画的文化认同感,以政府科学性引导为主,紧跟时代政策,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状态,形成特色的传承发展模式,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能够助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并达到保护和传承的目的。传承和发展洛南麦秆画融入新模式,构建非遗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策略,是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和方向。

猜你喜欢

麦秆活态互联网+
大丰麦秆画
名医名家活态传承的现状及研究思路
胡三荣:“麦秆画”绘出致富路
折段麦秆来作画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活态传承的策略
福州喜娘 活态传承的闽都婚嫁习俗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