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践及策略研究
——以新疆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1-12-30李高兰于海燕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7期
关键词:精准图书馆科技

李高兰,于海燕,周 培

(新疆大学 图书馆,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扶贫对象识别机制与建档立卡工作,我国扶贫工作从地域扶贫转向对象扶贫;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扶智,走一条文化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多位一体的可持续性扶贫巩固道路。图书馆届关注社会贫困问题,基于丰富的文化资源参与脱贫攻坚文化扶贫,承担社会责任,持续聚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文化、教育、科技扶贫等方面的开发与服务[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脱贫要立足于实际,发展经济与文化事业,继承和发展文化传承[3]。图书馆在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指导下,立足实际参与扶贫工作,精准调研扶贫对象需求。笔者通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叶城县某村担任扶贫专干期间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调研图书馆参与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科技等信息情况,提出发展文化扶贫、教育保障、科技并进的开发式扶贫手段;提出政策支持,行业参与,社会力量共筑扶贫事业基础,以激发扶贫对象内生动力为核心,以提升造血为手段的扶贫模式。

1 喀什市叶城县某村文化、教育、科技扶贫现状调研情况及问题分析

笔者所在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山区村,以畜牧为主,村有100余户300余人,皆为塔吉克族,2014年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户212人,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现对村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1.1 基础设施

图书室与阅览室各一间并配套简易桌椅,除周一活动时有借阅,平时来访阅读人次少,且无专人管理;目前有两处文化活动中心与露天大舞台,供村民开展文体活动与娱乐休闲,能满足村名的需求;村通通信网络及广播电视,有信息来源获取途径,但开展网络文化学习及科技发展较少;幼儿园教学点配套教师与保育员各一名,户外玩具游乐场所缺乏,小学在乡镇、初高中在县城,虽通硬化路,但乡至村交通路程在50km~100km,交通通行仍不便,学生基本寄宿,学习生活家庭参与少,主要依靠学校教育;成立畜牧养殖合作社,以富户带贫困户实现集中养殖,科技支撑作用并不凸显。

1.2 服务内容

文化室有图书约700册,主要来自政府配送及社会捐赠,其中文学类图书约占35%、政治法律类约占10%、农业科技类图书约占10%、历史地理类图书约占6%、医药卫生类图书约占5%,文化室配置提供书籍及服务无法与老百姓的需求有效对接,偏离“精准”原则且缺乏宣传,造成文化服务僵化,导致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4]。对于非在校生,文化宣传集中在政策思想的宣传及法律卫生方面的服务,主要通过夜校进行国语教学,服务处于国语扫盲阶段。技能培训涉及烹饪、电工类,但学完并未转化为致富的技术,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机会来源于政府提供。适龄儿童基本享受十五年义务教育与阳光雨露工程,大专及以上教育享受专项教育基金补助。村文化活动多为载歌载舞,形式单一。

总体而言,村文化室使用率低,图书资料与村民需求不匹配,村文化人才缺乏,特色文化资源待开发;义务教育得到有力保障,但非在校生文化程度偏低;村内有获取信息和部分技能培训机会但就业主要依靠政策支持,自身动力或机会缺乏;有合作社但未构建品牌优势。

2 新疆大学图书馆参与扶贫尝试

在扶贫工作中,本馆分别派馆员下村参与访惠聚、支教、深度扶贫工作,利用图书馆的优势资源助力精准扶贫的实际工作。

2.1 扶贫先扶志

思想层面上,组织富裕户讲经验,增加贫困户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开展新文化、新风貌定期评比,从思想层面上实现我要脱贫的进步。

2.2 扶贫先扶智

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夜校教育,国语学习带动壮年、中年人学习氛围,形成一人带一户的家庭学习氛围;在支教工作中参与青少年的义务教育,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节假日,组织孩子与家长一起学习,增进家庭教育;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结对贫困学生参与学生生活教育。

2.3 扶贫要扶本地人才

响应政策需求,全馆馆员参与结对帮扶,定期参与下乡入户文化宣传及教育帮助,参与乡村发展,激活村内文化氛围;下派专人参加支教、访惠聚及深度扶贫工作,到群众中去、到现场去了解村民需求,帮带本地干部国语及计算机培养,发展本土文化人才,指导信息的获取途径。

2.4 图书资源帮助

高校图书馆具备丰富的科技、文化、教育、语言等方面的文化资料及资源服务平台,依托高校教学科研资源具有较丰富的科技技术,现阶段根据实地工作人员反馈及需求实际自发的捐助书籍、资金及衣物等资源。

3 在精准扶贫战略下高校图书馆基于工作实际深化扶贫及巩固扶贫工作的对策

图书馆在脱贫攻坚文化、教育、科技方面有所尝试,从精神层面及物质层面给予贫困群体帮助,但思想层面的帮扶成效是缓慢的,但却是最根本的斩断贫困根源—传递及巩固脱贫成效的方式,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及科技扶贫是贯穿于整个扶贫过程,并持续于稳定脱贫后续巩固阶段的有效策略。

3.1 持续不断激发贫困群体的志气、志向,构建“我要脱贫”到“我能脱贫”的自信心

通过乡村送文化、送文明、送脱贫案例让群众感受文化的力量,从改变生活水平到改变经济能力,激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志向;通过乡邻的致富经验分享及文化活动评比,使村民产生要脱贫,能脱贫的意志,产生不服输的精神力量;在高年级学生中,高校老师结对帮扶引导贫困学生学会独立、自强、自力更生[5]。

3.2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树人根本[6]

青少年是国家希望,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的教育机会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抓手。图书馆能有效地提升学子的文化素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助力青少年教育工作;图书馆输送合适资源至校园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助力[7]。图书馆员参与村民语言教育,通过语言培训,帮助群众通过语言关,并提高村民与外界的文化信息交流,获取更多有效的发展机会及经济讯息。

3.3 扶贫扶技,让贫困户有一项致富的技能,有具有竞争力的就业能力

图书馆开展服务进学院,服务进社会,搭建科技平台助力脱贫攻坚,基于高校科研及科技水平搭建与村实业发展需求平台,精准调研每户贫困户的需求,教育科研平台,构建科研院所及农、林、牧、渔各部门开展农科服务下乡村,手把手教及乡土技术人才培养对接工作,给予相应的技能培训机会及学习资源;通过合作社先发展一批人,再带动多数人模式,发展乡村优势产业及村集体经济,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高校科研力量及已有的科技成果,通过搭建村到乡的直通平台,匹配合适的高校科技成果在乡村孵化并发展[8]。

3.4 挖掘潜力资源,助力软实力发展与开发

综合考虑地理优势,开发文化旅游、地域旅游产业。图书馆具有保护文化传承的责任,民族文化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开发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并转化为经济产能,通过文化展示、文化传承再现、艺术融入娱乐活动中,调动群众参与主动性,打造文化产业链、艺术舞蹈产业、饮食产业链等经济实体,鼓励青年群体创新创业,既实现文化认同又实现文化扶贫格局[9]。

3.5 强化与基层图书馆及村乡土文化人的联系

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图书馆咨询及信息服务到基层;资源方面,构建开放获取或共享电子资源实现资源的帮扶;在业务上、资源上以及人才培养上建立合作机制,发挥地方及乡土“头雁”能力,做好宣传服务[10]。

4 结束语

文化扶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策略,图书馆肩负社会扶贫责任,长期外派干部参与村级开展扶贫工作,深入基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从孩子抓起,要以发展本土人才为根本,要联合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开展文旅产业、农业科技服务、工业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切实发挥图书馆科技、文化、信息功能。

猜你喜欢

精准图书馆科技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图书馆
科技助我来看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科技在线
精准扶贫二首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