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M的初中APP程序开发教学模式研究
——以制作APP“开车不发短信”为例

2021-12-30陈凯俊康冬丽

科学咨询 2021年4期
关键词:短信组件软件

陈凯俊 康冬丽

(广州市真光中学 广东广州 510000)

STEM教育模式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跨学科的运用,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1]。以App Inventor模块化编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若纯粹把代码块灌输,学生只能掌握代码的使用,缺少真实情景的应用,缺乏知识迁移的训练。而将STEM融入App Inventor教学,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以制作App“开车不发短信”为例,介绍这一教学模式。

一、真实情景导入,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学会使用具体工具解决现实问题;单元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软件使用,还要能将所学的软件迁移应用到其他软件中,加大软件之间的互通性。

本研究选取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已具备A P P Inventor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开发应用的基本步骤。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学习主动性都比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这与教师以往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采用真实情景导入,引导学生分析开发“开车不发短信”APP应用的功能,实现功能的程序编码,并通过动手实践开发应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码习惯。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素质修养的提高,让学生在应用的开展中获得全面成长[2]。

根据学情分析,播放一个真实数据视频,每年将近160万次车祸源于司机在开车时使用手机,其中至少20万次交通事故与司机收发短信有关,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了解开车玩手机的危险性,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真实情景的导入下,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开发一款可以预防驾驶危险的APP。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出问题,学生分析App功能模块

老师进行问题引导——如何设计与实现App。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提出有关的软件功能,如导航、语音提醒功能等。让学生自主了解相关的APP知识,根据对其他APP应用的了解,提升对“开车不发短信”应用的概述。了解“开车不发短信”应用的功能,掌握应用中短信收发器组件、文本输入框组件、语音合成器组件的基本功能。将制作好的“开车不发短信”APP的测试过程录制成微课短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回答:1.本节课学习制作的软件应具备哪些功能?(1)接到短信自动读取;(2)接到短信自动回复;(3)自定义短信等。2.整个APP设计界面需要用到哪些组件及其组件的作用?3.分析如何编写“开车不发短信”的代码。在问题的提出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对“开车不发短信”APP的各部分功能模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问题的提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对整个APP应用的功能了解得更加完善,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完成“开车不发短信”App功能的设计后,教师布置三个任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任务一

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在分析软件界面所应用到的组件中包括标签、文本输入框、按钮、短信收发器和语音合成器组件,并完成学案中的看图填文巩固知识,在此基础上,利用五分钟内完成软件整体的界面设计,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同学们可以观看微课视频的教学步骤,或者小组间互帮互助,完成最终的软件界面设计。在此期间,教师在一旁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让学生对整个界面的设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懂得互帮互助,实现同共进步。任务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界面中的组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任务二

依据界面设计及软件功能的分析,进行APP代码的编写,实现APP的功能。教师针对“开车不发短信”软件的功能进行具体的逻辑分析,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在STEM教育理念下思考、探究、协作式学习,知道来信的自动回复,在收到短信时可以获得对方电话号码和短信内容,反之回复短信需要输入电话号码及短信内容,读出短信需要应用到语音合成器将文本转为语音,自定义短信内容的设定需要应用到文本输入框组件。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交流,能够自行完成代码的编写及进行实时测试,对个别同学可以进行微课视频辅助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对整个软件功能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思考,做好精准精确地开发软件,为下一步打下基础。此任务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使其体验微课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

(三)任务三

已经完成前面两个任务的同学,参考任务二的实践过程,探讨一下如何为应用添加一个回复位置信息的功能。延伸任务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试想一下如果用软件的人是自己,在开车过程中会希望整个软件有哪些功能。让学生充分动脑思考,与同伴展开讨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将“开车不发短信”APP软件完善到极致,将整个应用软件变得更加人性化,提升软件的性能。

(四)任务四

学生经过仔细研究后,最后开展测试环节,要求对整个“开车不发短信”APP应用进行完整个测试,以便寻找不合适的地方,再进行修改,更好地提升APP的开发。还可以让自己的父母和亲友们提出相关的意见,在真实的开车环境下进行试用,找出它的优点和缺点,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这样可以将整个APP进行完善,增强它的生活化和实用性。

四、课堂总结,学生知识建构

根据任务完成“开车不发短信”软件的开发应用,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意义,教师进行课堂知识总结:软件设计的目的、设计App功能、界面设计、代码编写和App测试。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设计相关的实验报告书,让学生结合整个APP的开发过程进行填写,这样能起到辅导作用,让学生对先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回忆整个APP应用的开发过程。

五、教学反思,教师自我增长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发现与改进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本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1.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尽管在微课教学下,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小,但毕竟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应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探究,还可以请他们做教师的助手,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尽可能做出万全之策,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2.对于App作品的测试,教师可以将同学们设计的App投放到开发市场上,由学校有车的老师进行安装使用测试,并收集数据进行反馈。学生在发现自己动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后,体会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也会更期待接下来的学习。相信,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学情,开辟一条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道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结合生活开展教学,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更加全面,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增长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猜你喜欢

短信组件软件
无人机智能巡检在光伏电站组件诊断中的应用
禅宗软件
Kistler全新的Kitimer2.0系统组件:使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测试更加可靠和高效
一种嵌入式软件组件更新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通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组件运用
道歉短信
软件对对碰
代发短信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