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1-12-30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双创体系

张 涛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菏泽 2743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增大。行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和创新力上。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极高专业水平和较好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就业人员的主要培养场所,更要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要认识到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取向,既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核心技术,还要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更加自由和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一、当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逐渐意识到创新能力对于社会进步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为了促进高职学生更好地发展,高职院校也不断从社会人才需求和人才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这样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变革。目前,由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及采用时间较短等因素,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1]。

(一)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我们知道,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参加社会劳动的从业人员。因此,高职院校一般都是偏向于招聘一些实践技能强的教师,理论课程讲师较少,同时也很少从与社会行业接轨程度的高低出发进行教师的招聘。学院内很缺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这就导致学生得不到较为专业的技术训练,也得不到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与社会企业联系过少,无法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就会使校内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脱离,使学生很难学以致用。这不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相应的操作技术,不利于他们整体素质的提升[2]。

(二)校内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

近年来,虽然很多学校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明白了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要意义,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尽可能地节省教学成本,只是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一个口号,没有通过实际的行动去落实这一措施。很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原来的教学设备,在教材内容上也没有根据创新创业教学理念的改变而创新,教学内容仍然局限于操作技术的重复记忆,没有根据社会的实际生产发展现状作出改变,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3]。

(三)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院校之间的竞争压力之下,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接触并初步应用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由于该体系的使用和构建时间较短、缺乏系统的构建方式,再加上各个高职院校之间存在差异性,因而,高职院校没有比较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有的高职院校注重素质教育,因此他们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进行创新和创业理论的教学。有的高职院校,尤其是重工业型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他们注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的院校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以上几类培养模式都不能代表真正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目标,其不具备全面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就业环境现状,设定最佳、最为全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有了科学的培养目标,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具体课程设计[4]。

(四)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过于制度化

我们知道,国家不断提出新型的教育改革措施,力求通过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管理制度来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很多高职院校也确实在校内建立起了比较全面的管理制度网络。其网络管理包括教研部门的管理、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以及相关的教师评选和考核管理制度,还有涉及学生培养的管理制度。这在整个高职校园内形成了一种比较制度化的管理现状。管理层的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都是按照校园内既定的明文规章展开。这样全面的制度化管理虽然能够符合当前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能够使校园内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但是,这样固定化、制度化的管理工作不能真正体现当前教育行业日益追求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以政府相关的教育管理指标为本校制度的主要依据,没有充分考虑到本校内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没有考虑社会的实际就业需求,制定的管理制度会出现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况,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外,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师的评优评选管理制度的固定化,不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性,不能够鼓励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教师也不会主动地去了解企业需求,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只会从完成管理制度的要求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制度化管理工作不利于教师进行人本化的教学工作,不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

(一)设立比较全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最根本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就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良好的创新和创业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我们可以把人才培养目标分为共性目标和个性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共性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言,目的是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授他们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人才的个性培养目标主要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爱好,设定符合他们发展的目标。其主要包括个人创新意识培养、个人创新能力培养以及个人创业能力和创业态度的培养,同时还要根据他们的发展空间进行一定的延伸,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5]。

(二)建设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很多高职院校通过聘用具有创业经验以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作为兼职教师,来带领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创新和创业知识。但是,这样的兼职教学模式具有非正规性和时间的限制,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为了更好地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可以加强对专职教师创新创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通过加强相关教师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丰富他们的创新创业经验。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创新创业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6]。

(三)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在课程融合过程中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同时,教师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不断完善课程内容,通过融合教学来补齐学生的知识短板。例如,对于那些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主要学习一些具体的实训课程,而对于一些基本方法和创新创业理论了解过少。因此,我们可以将相应的理论课程融入他们的实训课程中。对于那些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将一些具体的生产技能培训课程融入教学中。这样的课程融入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7]。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构建,客观地分析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立全面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促进课程融合等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双创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