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1-12-30郭春晖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日语教学质量人才

郭春晖

(凯里学院 贵州凯里 556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日关系越加密切,两国在各个领域都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1]。各行各业对日语翻译人才的需求持续走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现在很多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还比较滞后,教材与设施都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再加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翻译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课堂教学效率相对较低,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翻译能力的有效提高,而且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要想切实转变这种情况,高校就必须加大教材、基础设施与环境的优化力度[2-3],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日语专业学生对翻译重要性的认识,优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更为多元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日语翻译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日语翻译人才。因此,本文展开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日语翻译教学的受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很多高校的日语翻译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翻译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程度不足

一直以来,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过程中,翻译课都处于从属地位。现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设置的日语翻译课基本上都是高年级日语专业学生在高级日语和日语泛读课程以外的附属性课程。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翻译教学对学生日后就业发展的重要影响,造成翻译课课时占比相对较小。客观而言,翻译能力需要学生经过长期且持续不断的积累训练才可以真正掌握。在积累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正确的翻译意识。但是,现在高校的日语翻译课程设置及课时都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翻译能力难以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模式单一

迄今为止,很多高校负责日语翻译教学的教师教学观念还没有挣脱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在开展翻译教学的时候,他们更多地还是死板地按照翻译教材采用泛读、精读等教学方式,将重心放在了顺译、倒译等翻译技巧的理论讲解方面[4],缺乏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知也存在严重不足。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兴趣难以得到充分激发。这最终对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严重阻碍。

(三)教材内容滞后

目前,高校在培养日语翻译人才的时候,使用的翻译教材基本上都是翻译理论阐述与词语、句子翻译的理论技巧等内容,内容陈旧落后,实用性也相对较低,导致日语翻译教学效率低下,影响了学生翻译能力的成长。

(四)教学环境与条件不完善

翻译实际上属于实践性较强且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想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高校必须拥有适应翻译教学需要且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但是,现在的很多高校还没有配备足够的设备,教学环境也并不完善,导致预期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另外,翻译教师需要具备优秀的实践能力。然而,实际分析发现,我国很多高校日语翻译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文化水平也比较高,但都是一毕业就踏上教学岗位,缺乏实践经验,大多只会照本宣科,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因此,很难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二、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在现代化背景下,社会对日语翻译人才的要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比较大的挑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很难真正培养出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日语翻译人才。但到现在为止,很多高校依旧按照传统模式展开教学,没有认识到日语翻译课程的重要作用,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也都存在缺陷和不足。再加上教学环境及条件不完善,教师自身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就导致翻译教学质量不符合预期,甚至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造成了比较大的阻碍。要想切实转变这种情况,进一步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优秀的日语翻译人才,高校必须切实做好如下工作。

(一)提高对翻译课程的关注度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必须转变对日语翻译教学的认识,挣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5],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及市场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提高翻译课程的课时占比,制定更为科学、明确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规划,从而为翻译教学的高效展开夯实根基。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在进行日语翻译知识教学的时候,还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深学生对日语翻译教学重要价值的认识。这样才能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使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实践、探索及创新学习,帮助他们在充分掌握翻译理论技巧的同时,增强笔译与口译能力,真正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日语翻译人才。

(二)优化日语翻译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在日语翻译教学中以自身为主导,进行理论知识的“填鸭”教学,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了厌恶学习的心理,极大阻碍了翻译教学效率及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日语翻译教学质量,高校日语翻译教师必须跟上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潮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更为多元、趣味性和互动性更强的方法展开知识教学[6],并将课堂主导权真正还给学生,将自身放在引导、辅助的位置,和学生展开更密切的交流,从而营造更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完全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情境创设、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在学生讨论、交流以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翻译技巧。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使他们的翻译能力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有效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独立思考探究能力、协作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三)及时更新日语翻译教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日语翻译教材中的内容已经表现出了比较强的滞后性,并不符合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需要,还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明确认识到翻译教材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及社会对翻译人才的要求进行教材内容的更新或重新编制,尽量将更多商务、贸易及旅游等领域的内容融入翻译教材,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日语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日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翻译需要学生拥有过硬的语言实践能力。现在,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的学生除了少部分从事教学、文学语言研究工作外,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等领域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可以按照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设置实践性与针对性都相对更强的选修课程,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日语翻译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大对完善教学环境与条件的投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与条件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认识到教学环境与条件对日语翻译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构建专用于日语翻译教学的多媒体教室,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营造更为浓厚的日语学习氛围,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根基。要想进一步提升翻译教学质量,高校可以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有效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翻译资料库,展开校际间的沟通交流及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对他们综合翻译能力的有效提高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另外,高校还应该认识到师资水平对翻译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准确认识自身“双师型”、技能型、专业化与翻译应用型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加大师资团队建设力度。高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可以提高招聘门槛,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实践能力,并提高薪资待遇,以更为优渥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教学团队。高校还应该为自身现有的翻译教学团队提供更多培训及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建设一个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为翻译教学的高效开展及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沟通交流越加频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社会对日语翻译的需求不断提升,需要高校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优秀的日语翻译人才。然而,通过实际分析,笔者发现,在高校日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目前还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内容滞后及教学环境与条件不完善等问题,教学氛围极度枯燥乏味,很难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不仅影响了日语翻译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及我国经济发展都造成了比较大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日语翻译教师必须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将学生放到课堂主体地位上,采用更为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课堂知识教学。学校也应该优化教材内容、教学环境与条件,营造更为优越的日语翻译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日语翻译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推动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日语教学质量人才
人才云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