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紫砂经典器型“石瓢”的前世与今生

2021-12-30范文技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壶把石器器型

范文技

古有一人,为官一方,闲暇之时常微服于市井之中,或体察民情,或淘采古玩。一日,闲走中偶遇一乞丐,乞丐身前置有一石器,此石器不方不圆,上小下大,形状奇特,前所未见。此人平时爱好古玩收藏,细观之下见此石器古朴陈旧中却有雅致古拙之貌,底端竟刻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顿生惊喜,速速买来,匆匆回家,细品研究,果然是元代石器。此人乃是紫砂大玩家,由于擅书画,爱品茗,常常设计紫砂器型,偶得一奇形怪状元代石器,灵感自是油然而生。于是,此人以此石器为身形设计茶壶,再配以壶嘴、壶把、壶盖,数次易稿后终成。该壶铭文:“不肥而坚,是此永年。曼生作瓢壶铭。”此人就是对紫砂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的陈曼生,此壶就是流传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茗壶的“曼生石瓢”。

曼生一生设计茗壶款式无数,多数流传至今,比如:曼生十八式、井栏、柱础、却月、周盘、合欢、葫芦等等,其中任何一款都是直至今天依然流行的经典器型,而尤以“曼生石瓢”为最。纵观从古至今广为流传的一些器型:掇子、仿古、西施、德钟等等,虽都是经典茗壶,却没有哪一款壶型能像石瓢这样被各个时代的紫砂巨匠揣摩研究、亲自演绎,并以大师之名延续着石瓢的香火。从曼生石瓢、子冶石瓢、心舟石瓢,到现代的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石瓢被一代代紫砂巨匠在传承中创新,赋予其新生。在此之外,石瓢自出现至今,历经二百余年,出现了形式姿态各异的款式,并被严肃、严谨地以款式定位定义,比如矮瓢、高瓢、瘦瓢、满瓢、捺瓢、霸王瓢、方瓢等等石瓢款式。在行话中,石瓢被称为“跌不破的形”,在壶友心中,石瓢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之誉。可见,石瓢于紫砂匠人与紫砂爱好者都是经典的存在。

无论是矮瓢、高瓢,还是瘦瓢、满瓢,无论是子冶石瓢,还是景舟石瓢,它们虽形态各异,却“瓢”不离经,纵览这二百余年出现的石瓢款式,均有这三个特点:几何三角形制入壶、呈金字塔形、重心下垂,这三点是石瓢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形制特点。另外,壶把基本呈倒三角式(矮瓢呈圆环形),壶钮为拱状钮(桥型钮、牛鼻钮、三角形钮等均为拱状),壶流基本为直流嘴(矮石瓢为弯流嘴),壶盖为压截盖式(细分之下无外乎三种:压盖、截盖、平盖)。可见,形制是石瓢从曼生石瓢之始一路走来一路传承的根脉。

紫砂在时代的发展中发展,各个时代的紫砂巨匠几乎都参与到石瓢的研究与改制,上文提到形制中的变化均是传承中的创新。子冶石瓢的瘦绝、心舟石瓢的平实、光明石瓢的丰润、景舟石瓢的韵致、汉堂石瓢的俊秀等等,他们在几何三角形制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制:首先,依据壶身形态的调整,在壶嘴、壶把、壶钮等方面做了相应的匹配,比如矮瓢的壶把呈圆环形,壶流也对应改成了弯流。其次,依据壶的形态,匹配了契合的装饰。比如曼生石瓢以陶刻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子冶石瓢不仅形态做了较大改变,壶上的装饰更是一绝。从壶盖到壶身,画竹刻字,恣意纵横。发展到现代,石瓢上的装饰更多,比如泥绘、绞泥、描金等等,都给石瓢锦上添花,与之和谐共生。

紫砂匠人们在传承中加入自己的美学品位、人生态度和所处时代的审美意识与倾向。风姿各异、各有千秋,却殊途同归,共同演绎了石瓢三角美学的精髓与古拙雅韵、兼收并蓄的精气神韵。石瓢,自曼生开始,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紫砂之路。一路走来一路高歌,在各个时代谱写了自己的辉煌,曼生石瓢、子冶石瓢、心舟石瓢、景舟石瓢、汉堂石瓢等留下了各个时代属于石瓢的传奇。高瓢、矮瓢、满瓢、霸王瓢等等,演绎了石瓢不同形态的美。

总结:石瓢的传承,一壶一壶都是有迹可循的;石瓢的创新,一步一步都是合理踏实的。石瓢的传承与创新是紫砂壶艺发展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意义。回首继承的根脉,梳理创新的规律,寻找发展的方向,为当代及以后的紫砂发展之路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猜你喜欢

壶把石器器型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趣味多音字(十)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