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中IL-7、PGLYRP-1、SOST的表达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2021-12-29张卫华刘才桢田俊容熊思颖王婷婷王东梅吴建红

转化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张卫华,刘才桢,田俊容,熊思颖,王婷婷,王东梅,吴建红

[ 关键字] 白介素7;肽聚糖识别蛋白1;硬骨素;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 致关节破坏[1]。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分析以及实验室检查。这些诊断手段存在时效性差等问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大影响,如果患者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诊断,有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2]。因此,迫切需要方便、快速的诊断手段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预判,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率。目前,血清中的多种分子已经成为各类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肽聚糖识别蛋白1(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1,PGLYRP-1)与先天免疫系统和防御素相关途径相关[3]。有研究发现血清中PGLYPR-1 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特征之间存在关联[4]。白介素7(interleukin 7,IL-7)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形成异二聚体,其作为前-B 细胞生长刺激因子起作用[5]。Burska 等[6]认为IL-7 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硬骨素(sclerostin,SOST)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具有C-末端半胱氨酸结构域,并且与骨形态发生蛋白拮抗剂的DAN(差异筛选选择的神经母细胞瘤基因异常)家族的序列相似[7]。与健康者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周围骨中的硬化蛋白表达降低[8]。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中IL-7、PGLYRP-1和SOST联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9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达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82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类风湿组;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26~69(54.22±14.05)岁。82 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非类风湿组;其中,男44 例,女38 例;年龄34~71(55.10±14.92)岁,其中,结缔组织病14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5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4例、狼疮性肾炎8 例、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1 例。两组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②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③患有精神疾病者;④癌症患者。同时,纳入同时期至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2 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2 例,女40 例;年龄29~70(53.11±16.48)岁。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血清ⅠL-7, PGLYRP-1, SOST 的检测 采取3组受试者的肘前静脉血6 mL,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L-7 ELISA 试剂盒购自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货号:JK-(a)-1277)。PGLYRP-1 ELISA 试剂盒购自上海将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货号:0-107954)。SOSTELISA 试剂盒购自上海机纯实业有限公司(货号:JCSJ4385)。根据相应说明书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IL-7, PGLYRP-1, SOST的表达量。

1.3 统计学处理 PRISM 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SNK 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IL - 7,PGLYRP-1, SOST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ⅠL-7、PGLYRP-1、SOST 的表达比较 类风湿组患者血清中的IL-7和SOST均低于非类风湿组和对照组(P<0.05),类风湿组患者血清中的PG‐LYRP-1 高于非类风湿组和对照组(P<0.05)。非类风湿组患者血清中IL-7 低于对照组(P<0.05);非类风湿组患者血清中PGLYRP-1 高于对照组(P<0.05),类风湿组与对照组血清中SOST 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表1。

表1 3组受试人员血清中IL-7、PGLYRP-1、SOST的表达量比较

2.2 3 组受试者血清中ⅠL-7、PGLYRP-1、SOST 的ROC 曲线、AUC、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3 组ROC曲线见图1。IL-7在类风湿组患者与非类风湿组患者中的阳性临界值为14.51 pg/mL,在非类风湿组与对照组中的阳性临界值为14.96 pg/mL,在类风湿组患者与对照中的阳性临界值为21.55 pg/mL。PGLYRP-1 在类风湿组患者与非类风湿组患者中的阳性临界值为113.4(pg/mL) ,在非类风湿组患者与对照组中的阳性临界值为104.29 pg/mL,在类风湿组患者与对照组中的阳性临界值为55.38 pg/mL。SOST 在类风湿组患者与非类风湿组患者中的阳性临界值为35.47 pg/mL,在类风湿组患者与对照组中的阳性临界值为35.93 pg/mL。

图1 血清IL-7, PGLYRP‐1, SOST的ROC曲线

2.3 血清中ⅠL-7, PGLYRP-1, SOST 联合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为真阳性,未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即82 例非类风湿关节炎和82例健康体检者)的为真阴性。以IL-7的阳性临界值14.51 pg/mL、PGLYRP-1 的阳性临界值113.4 pg/mL、SOST 的阳性临界值35.47 pg/mL 为诊断标准,三者均满足为联合诊断阳性,反之则为联合诊断阴性。血清中IL-7, PGLYRP-1, SOST 联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的的灵敏度为91.46%(75/82),特异度为75.61%(124/164),准确度为80.89%(199/246),表3。

表3 血清中IL-7, PGLYRP-1, SOST联合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2.4 类风湿关节炎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 将均大于IL-7 阳性临界值14.51 pg/mL、PGLYRP-1阳性临界值113.4 pg/mL、SOST阳性临界值35.47 pg/mL的赋值为1,其余的赋值为0,进行非条件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IL-7,PGLYRP-1, SOST 的表达水平均是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表4。

表4 类风湿关节炎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是滑膜持续发炎,最终导致关节破坏和变形。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全身性炎性关节炎[9]。妇女、吸烟者和有此病史的人最常受到影响[10]。在本研究中,利用ELISA 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7、PGLYRP-1、SOST 的表达量,发现血清中IL-7、PGLYRP-1、SOST 联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的的灵敏度为91.46%,特异度为75.61%,准确度为80.89%。

SOST 通过调节成骨细胞活性,Wnt 途径在控制骨形成方面中起重要作用[11]。本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SOST均低于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SOS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 和61%。SOST 是Wnt 通路的重要调节因子,通过阻断Wnt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骨形成[12-14]。Wnt拮抗剂如分泌的卷曲蛋白相关蛋白-1 和SOST 的表达可以在炎症期间诱导,并且还可以通过抑制骨形成来抑制骨侵蚀的修复。阻断Wnt 等标志物(如SOST)会引发骨质侵蚀的修复甚至愈合,提示Wnt 通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起重要作用。

表2 血清IL-7、PGLYRP-1、SOST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ROC曲线分析

PGLYRP-1 是一种分泌的循环蛋白,通过激活先天免疫机制来结合肽聚糖并促进炎症[15]。在本研究中,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PG‐LYRP-1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PGLYRP-1 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6% 和89%。PGLYRP-1 几乎全部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分泌颗粒中,其目标肽聚糖是已知存在于人动脉粥样硬化瘤中的细菌壁成分[16],但关于PGLYRP 的潜在作用的研究很少。目前,有研究发现血清中PGLYRP-1 水平与人类普遍存在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17],提示PGLYRP-1 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双向标志物。

IL-7 是人体中由IL7R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18]。本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IL-7低于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IL-7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 和72%。该蛋白质是IL - 7R 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TSLPR)的一部分,它们嵌入免疫系统细胞的细胞膜中[19-22]。IL-7R 存在于B 细胞和T 细胞以及产生它们的早期血液形成细胞中。TSLPR 存在于几种类型的免疫细胞中。在早期的血液形成细胞中,通过IL-7R 的信号传导确保了成熟B 细胞和T 细胞的发育。IL-7R信号传导还刺激这些细胞的后期生长和分裂(增殖)和存活。同样,TSLPR 与细胞因子TSLP 相互作用,触发一系列支持多种免疫系统细胞增殖和成熟的信号。提示IL-7 可以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细胞中诱导许多促炎活性。

综上所述,血清中IL-7、PGLYRP-1、SOST 的表达量检测可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标志物。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蒙医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关节炎血脂与中医证候分型相关性研究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