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锁劳动教育深层密码为学生成长赋能

2021-12-29

科学咨询 2021年34期
关键词:社团劳动岗位

李 妍

(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学 江苏常州 213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自2010年开始任教,11年以来,笔者一直担任七、八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并且担任了9年班主任,自2019年开始接手校团委工作。无论是在地理教学工作中,还是在班级管理及校团委工作中,笔者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力求将劳动教育渗透于课程中、浸润在实践中。从“课”到“育”,从“单一”到“融合”,从“体验”到“实践”,从被动安排“劳动任务”到主动打卡“劳动清单”,笔者深切体悟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做到深挖劳动教育内涵,为学生的成长赋能。

一、课程育劳,劳育课程——课程赋能成长

(一)生活性劳育课程——劳动岗位清单制

1.改变劳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认知偏差

在过往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劳动常常被理解为一种对学生的责罚,例如:某个学生上课说话,不仅遭到了班主任的严厉批评,而且还被罚做值日。

为改变长期以来的固有偏差,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将班级劳动岗位责任清单细化为7个分支43个岗位。并且每个岗位公开招募,竞聘上岗,挂牌服务。比如,班级的图书角、植物角、节能岗等用学生的名字命名,班级的劳动工具、体育器材等都贴有责任管理员标签。一改往常的劳动岗位安排制度,甚至是劳动任务惩罚办法,而是将劳动岗位责任清单化,给学生选择劳动岗位的权利,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改变劳动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伪科学认知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实际上,这种带有阶层差异的观念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在校级学生会岗位责任竞聘中,弱化岗位的层级观念。笔者将学生会分成7个部门20几个分支,40几个责任岗。岗位无高低之分,且实施分支内岗位轮换制,同样评聘上岗、部门间互评,每月表彰先进学生会部门。此项课程,让学生在学生会岗位中真正体会到服务大家的快乐与光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并非让学生干部岗位成为强化劳动阶级性观念的萌芽。

3.改变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客人”观

进入初中后,学业负担加重。大部分学生在家主要是忙于学业,家长也随之弱化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因此从家校共育的维度笔者在班级推出了“家务天天做”课程。课程中,学生成为了家庭劳动岗位清单制定制的主人。在学生们晒出的清单中,我们能够看到多种多样的家务劳动。有拖地、叠被子、洗衣服等传统家务劳动,同时也有亲子阅读角、家庭生态园创建等创意家庭劳动岗位,还能够看到“晒晒我的拿手菜”、“分享我的买菜小账本”等劳动岗位达人秀。在这样的家庭劳动课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关心别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在爱家护家的行动中学会了感恩父母,责任担当。

(二)生产性劳育课程——让种植不仅仅是种植

1.新中藤萝园

根据新闸当地特色和校园实际情况,笔者与同伴开设了农业种植校本课程。开辟“新中藤萝园”,施种西红柿、黄瓜、萝卜、茄子等瓜果蔬菜,并辅以花卉苗木的栽培;实施班级承包责任制,在班内成立各小分队,负责种植、看护、摄影、记录、宣传等任务,及时交流心得体会。同时,开展科技种植探究和户外实地考察活动,不定期给学生普及现代农业技术知识。让学生在体验种植乐趣的同时,体会劳动和收获的艰辛。

2.新中劳动社团

有了藤萝园这片天地作为依托,笔者和同伴尝试拓宽了学生生产性劳动课程的范围,在新中劳动社团进行实践。将许多新鲜的劳动体验课程带入了这片种植园,让种植不仅仅是种植。例如,在藤萝园护绿,我们引导学生制作鸟窝、树牌,亲手搭建蔬菜大棚;在藤萝园采摘,我们带领学生利用自产食材,进行美食烹饪比赛。把劳动教育的课堂搬进大自然,让田间劳作为学生的成长赋能,学生在充分感受传统农耕文明魅力的同时,体会劳动的快乐。

3.新中班级种植角

在新中,班级种植文化已经扎根于每个班级。我们会从七年级新生的入学夏令营开始,通过建立班级植物角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劳动技能。植物角之所以能够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它的建设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直接相连。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班级主要种植和研究的植物类型,并深挖植物的精神内涵作为班级精神文化内涵。同时请同学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行记录,定期为植物角成长汇报,为植物撰写成长日记,拍摄成长纪录片,将植物角成立的日期作为集体生日等活动让学生在经营班级植物角的同时,也经营自身的成长,让劳育课程在无形中滋润学生成长,为学生成长赋能。

二、课堂育劳,劳育课堂——课堂赋能成长

(一)打造多元社团课,打破课堂边界

目前我校共组织开设学生社团主题活动25个,以“五育并举”为原则开展。包括:天下杂谈、谈古论今等德育类社团;经纬空间、电脑设计、日语、头脑风暴、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智育类社团;新中女篮、田径、健美操等体育类社团;妙笔生花、合唱、刺绣、书法等美育类社团以及新中劳动社、职业体验社等劳育类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正在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面貌。

而劳育社团正在悄悄地展开融合的翅膀,打破社团课程的边界。春天,樱花纷飞,学生们来到校园寻春,将朵朵樱花带入我们的刺绣社团;秋天,学生们亲手打下校园里的桂花,带入烹饪社团晾晒,制作桂花蜜、桂花糕;在劳动社团学生们拿起锄头,整地施肥种萝卜,欢庆我们自己的“丰收节”。在校园里,我们辛勤劳作的样子可能是美术社团素描本上的画像;我们丰收的果实可能是生物社团里显微镜下的标本……学生们跟随劳作、认识农作物,在观察、访问、调查、绘画、写作、实验探究等活动中经历一次次综合性学习。

此外,笔者还组织开设了职业体验、非遗文化体验、创客等维度的社团。除让学生拥有劳动体验外,还带领学生积极走出学校,在博物馆、规划馆、农业实践基地等场所进行劳动实践。

(二)开创“大劳动教育”模式,从单一走向融合

以社团阵地为依托,力争打破课堂边界。设计多元化的社团课程,将劳动课、艺术课、科学课等多门学科融为一体打造社团活动设置。学生不再是散点的体验,而是从各个学科中、各位教师处全方位地习得正确的劳动观念,不断提升劳动素养。拓宽学校的劳作范围,在关注作物的生长过程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绘画、拍摄等方法,探寻生物奥秘,积累自然科学知识,建构科学探究经验。农场上的美术课堂,视野多维立体,笔触直观感性,实现了“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教育功能。农场里的语文课堂,学生不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观察力。记录与测量,设问与探究,分析与归纳,学生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继而猜想、查找资料、验证,从而解决问题。

三、评价育劳,劳育评价——评价赋能成长

(一)评价方式多元化

老师带着学生到劳动基地收收蔬菜、摘摘果子、挖挖土,其间拍拍照、走走形式,完成“劳动教育打卡”,如此就能保证劳动教育的效果吗?开展了一系列的劳动教育活动,学生究竟在过程中收获如何?劳动是多元化的,劳动形式是多元化的,劳动合作方式和对象是多元化的,那么评价必定也是多元化的。

根据劳动岗位清单制,劳动任务打卡制,劳动达人展评制等制度平台,我们采取家庭积分、同伴积分和教师积分三条线积分制度,将劳动过程量化,发现学生劳动过程中所收获的成长和体验,凸显劳动参与性与合作性的特征。

改进结果性评价、凸显过程性评价、注重增值性评价、健全智慧综合评价、改革评价反馈方式,形成智慧多元的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一体化评价机制对应不同阶段学生劳动成果的奖励,给学生带来满满的荣誉感。“一个学期结束,学校能给孩子和家长们的绝不能只是试卷和假期作业。”同时记录了学生的劳动成长历程,每次活动、获得的每点进步、付出的每分努力!

(二)展示评价切实化

如何让学生的劳动成果可以在得到多元化的展示的同时,得到相应的较为合理的评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合理整合学生多样化的劳动成果。围绕学校劳动清单、家庭劳动清单和服务性劳动清单,笔者和同伴共同设计了一套过程性评价量表。结合“新中学生生涯手册”和“新中学生双积双评记录手册”记录评价学生的劳动教育成长历程。

生涯手册从家庭、课堂、志愿服务等角度对学生的劳动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积分。再利用“学生生涯手册”作为支撑材料,在“双积双评记录手册”中,以学期为单位进一步积分,而双积双评手册积分则与学生的各项评优评先和入团直接挂钩。凭借这样的双重评价系统,我们在量化评价过程的同时,让展示评价更加易操作,可依循,适切性更强。同时,也在学生的发展中,更加突出劳动的地位和意义。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深挖劳动教育内涵,打造合适的多元化劳育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劳育劳动,同时,尝试打破劳育与智育、美育、体育的边界,是一直以来笔者的尝试与突破。笔者也将在坚持中育品质,用劳动教育为学生点亮生命的底色!

猜你喜欢

社团劳动岗位
缤纷社团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热爱劳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