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生发展视角下的老年教育与创造性行为

2021-12-29姚若松袁欣悦蔡冰贺立新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创造型心理健康老年人

□姚若松 袁欣悦 蔡冰 贺立新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约占总人口的27%。发展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理念。以此理念作为发展老年教育的推力,从毕生发展的视角鼓励老年人参与老年大学的教育和接受创新型教育。在老年教育中,根据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活动的目的和特点,采用适合老年人发展的创新型教育,既是提高老年人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实现全社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人口学为新形势下的教育实践提出的新要求与新命题。

一、毕生发展视角下的老年教育

毕生发展观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其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连续性,个体整个生命的发展过程都会受到各种生活事件和先前经验的影响,并产生心理上的发展和变化,但生命历程中任何阶段的经验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该为老年人的继续发展创造教育性环境与发展性事件,以促进与提升老年人潜在的发展态势。

世界卫生组织2002 年正式提出的“积极老龄化”框架,正是保持老年人发展连续性的体现。积极老龄化强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老年个体和群体,其基本要义为“健康、参与、保障”。其中,“参与”指社会参与,包含老年人离开职场角色后能够继续保持参加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其中参与老年大学学习和活动是老年人保持社会参与、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从毕生发展观中发展的连续性分析,老年人仍然有积极参与各种科学健康的文化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需求。参与老年大学的学习可以避免心理空虚和无聊,激发其上进心和好奇心。老年人对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学习的同时延缓心理和身体衰老,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毕生发展观的第二要义是发展内涵的多样性。个体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发展的路径千差万别,包括生物的、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影响。因此,每个人发展的过程和结果都不尽相同。从接受教育的角度看,青少年参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知识和技能,而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更多是希望在退休后保持社会参与度。从另一角度看,老年人为社会继续做贡献,无论是家务劳动、社区公益、经济活动、文化发展都需要不断学习,老年教育能促进老年人广泛的社会参与,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的目标。

个体生命全程都在发展,将毕生发展观应用于老年教育中,可以概括为“活到老,学到老”。一方面,进入老年期后个体仍在不断发展,老年人可以寻求积极的生活方式,将老年生活建设得丰富多彩,实现积极养老;另一方面,老年大学给予老年人更多途径去拓展交际圈和更新知识,只要他们愿意努力,就可以突破“老而无用”观念的束缚,实现自我价值。

二、老年教育与创造性行为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老年教育起步虽晚而成绩斐然,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弱到强的转变,种种合力共同推动了老年教育的发展。在积极老龄化和老年教育的共同推进下,衍生出休闲型教育、适应型教育和创造型教育三种主流观点。创造型教育是有别于休闲型教育和适应型教育的老年教育模式。休闲型教育以满足老年人休闲、养生、圆梦、追未尽事的学习需求为主导思想;适应型教育以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学习需求为主导思想,使老年人在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提高自己并奉献社会;而创造型教育以满足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发挥自身潜能、创造新的社会价值为主导思想,使老年人成为创造社会价值的可开发和可利用的人力资本。

在创造型教育的熏陶下,来自各行各业的老年人能够根据自身爱好、需求、潜能进行学习和参与活动,发挥自身物质、精神和社会方面的经验和智慧,保持健康愉悦的身心状态,继续为社会做贡献。研究发现,有创造性表现的老年人能够使个体表现出更高的自我评价,降低孤独感。经常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老年人,会比一般老年人体验到更高的热情和幸福。他们自尊自信,善于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在生活中更具有好奇心和更多的积极情绪,更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成功老化”的典范。

三、毕生发展观指导下开展创造型教育的探索

(一)激发与释放老年人的参与意愿

当前,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群体的后职业发展,国家积极发挥老年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的作用,尝试对老年人进行再教育和技能培训,使老年人更好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进行老年教育要侧重于安排一些能够使老年学员感兴趣的活动,搭建求知、求乐、交友的平台,助其摆脱失落感。通过课堂上富有趣味性的教与学、学员间友好的相互交流、校内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社会上适宜老年人身心特点的公益活动,使老年学员彰显个人才华,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享受生活,实现自我价值。此外,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要具广泛性、趣味性、层次性、实用性、时代性。让老年学员在“享受教育”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体会到集体温暖,提高生命生活质量,从而增强幸福感。

(二)在各个学科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中,健康是参与和保障的前提。健康的老年人才有余力、有动力去参与社会活动。特别是心理健康的老年人,他们乐观、积极,更能发挥自身潜能,创造新的自我价值。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与创新型教育的目标同为促进老年学员更好地发展。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可以为终身学习、毕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目的是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不利于学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使老年学员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进而使老年人表现出更多创造性行为。如,提升问题的解决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以及表现出其他积极的个性化行为。在老年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教师应根据老年学员的心理及学科特点,自觉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在教学中有机、灵活、适度地将适合学员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老年大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为学员搭建交流平台,让学员分享对歌曲的欣赏感受;或者让学员试唱和表演等。这样既能鼓励内向的学员参与其中,又有助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通过鼓励以肯定学员的进步,这样不仅能让学员把握歌曲基调或者发现问题,还能提升学员的自信心,真正做到一举两得。

此外,角色扮演可让老年学员体验各种情感,有助于提高其社会认知能力,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文学欣赏常以角色扮演为主要教学方法,即教师指导学员扮演文本中的正面人物,引导其融入文本人物的时代、情境,促进其换位思考,达到理解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的目的。

(三)拓宽教育途径,切合市场潮流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如何将新兴技术与老年教育相结合是当前老年大学需要考虑的问题。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应关注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老年大学的资源分配和社会现状等方面。2019年7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印发《老年大学5G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的通知,要求各老年大学建设5G智慧校园,助力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互联网成为拓宽老年教育途径的新趋势,各老年大学应顺应时代,切合时代潮流开设网络课程。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网络和直播课程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特殊时期老年人继续学习的主要途径。将互联网中各个平台作为教育的媒介,更加有利于老年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例如,老年大学可以与高校、正规教育机构共同开发网络课程。这种方式摆脱了传统上课教室容量小、偏远地区老年人无法获取较好资源、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无法参与学习等缺点,将优秀的教师团队和丰富的课程放置到网络上,对于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老年人来说,网络课程既可以作为传统课程的替代形式,又可以作为学习感兴趣课程的拓展渠道。老年人学习新的、感兴趣的、实用的知识,能够使身心健康愉悦,会提升自我评价,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幽默开朗,这些积极的表现是散发个体人格魅力和融入团体的前提,有助于老年人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意义、更有尊严。■

猜你喜欢

创造型心理健康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企业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模式初探
现代教学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