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

2021-12-29史忠震

南方农机 2021年24期
关键词:学徒校企岗位

史忠震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8)

传统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职教育导致实用技能的培养显得较为薄弱,不能满足企业岗位要求。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未来机械类人才要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使其具有与企业岗位直接契合的能力[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实施将为装备制造业培养更多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实施“工业强国战略”、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制造2025”提供强大的机械人才支撑。基于此,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3年试点完成了人才培养,总结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就此展开具体论述。

1 建立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机制

学校选择有真实意愿和具有一定的实力的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合作者,通过校企商讨制定出招生招工方案。学徒是从已招生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中通过校企共同面试来确定的,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学徒制班的学生毕业后可优先选择进入学徒制合作企业,同样学徒制合作企业可优先择优录取学徒制班的学生。通过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签订四方培养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完善校企联合育人培养机制

通过校企产教融合共同制定学徒培养规划,其中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制定、考核方式等,双方共同承担培养内容。学校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企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企业岗位核心技能[2]。考核方式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标准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考核。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培养“工匠精神”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依照学生、学徒、实习生、员工的人才培育方向。学生通过认知实习、体验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四个阶段的培养,完成由“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角色完美蜕变[3-4],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进程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进程

第一学年,学生应完成学校要求的专业基础学习的任务,通过学校基础技能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技能。作为校企融合共同培养,企业也派出人员给学生授课讲授企业生产流程、安全要求、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和企业文化等知识,让学生在整体上了解企业。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学院机械加工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采用理实一体方式讲授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并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课程考核。暑假、寒假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现场感知、体验企业生产过程、岗位要求和企业文化,让学生对企业生产流程、企业文化有初步认识。

第二学年,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学习,在学校机加工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与贵阳市云龙电器配套有限公司通过共建共管方式建立)体验实习完成岗位基本技能达标训练和“工匠精神”塑造,以及在学徒制合作企业跟岗实习完成岗位核心技能达标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学生在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学习和机械加工制造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体验实习主要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实施双导师制。学校选拔教师作为学生在校导师,到机械加工制造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基础技能训练;贵阳市云龙电器配套有限公司选派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将企业相关岗位技能传授给学徒。每个岗位在校内需要学习完成时间为2周左右,考核合格的人员进入贵阳市云龙电器配套有限公司当学徒,不合格的人员作淘汰处理,进入企业的学生每组6人分配1名师傅作为岗位导师传授技能;同时学校派1名辅导员专门管理学徒制班并派1名本专业专业能力较强的老师协助对学生的教授任务。学生到学徒制合作企业跟岗实习主要利用暑假、寒假期间进行,采用“师带徒”方式。

第三学年,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培养,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学生可选择进入学徒制企业实习,学校会安排专任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管理以及自身的技能学习,同时企业对学徒进行岗位实践安排。期间安排技能考核,对多次考核不合格的学生给予淘汰,考核合格的学生成为合格员工。

4 改革教学模式

针对产教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人才的培养从而适应产业发展的新岗位要求。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方法的改革,以理论指导,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徒在理论教室和生产车间实践中成长,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学徒制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有双导师做指导,学校选拔有丰富企业和教学经验的专业老师做校内导师,深入企业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学徒制合作单位选拔各岗位的技术骨干做校外导师,主要将岗位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以“机械加工制造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平台将学校和企业连在一起作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课堂,在培养过程中将技能和素养融在一起,从而培养出既满足学校要求又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5]。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在“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中,可在具有真实工作场景的数控加工实训基地,以“做”为核心,学生为“做”而“学”,在“做”中“学”,教师为学生“学”而“教”,老师边讲解边操作,在“做”中“教”,融“教、学、做”为一体。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如在“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等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以实际零件的加工为载体,设置项目和任务,任务由简入繁,由单一到综合,各任务的知识点有一定的重叠,螺旋式地上升,通过后一个任务的训练,既可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也可对前面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每次课均以某个实际零件的加工为任务,驱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学习和训练,最后完成课程的任务,从而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3)工学结合式的岗位学习模式。通过建立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和学习一体化的岗位学习,其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体化的;如果需要,任何时间都可以为学习的目的而中断工作。

5 重构教学内容

合作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探索教学模式的衔接,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校企共同确定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以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以机械制造工艺方案制定、实施为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体系的构建

6 加强“双导师制”队伍建设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积极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全面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7 改革评价模式

通过将能力作为标准,抛开学校传统的理论卷答模式,融入多方评价模式,将自身、学校导师、企业导师、企业管理者等多方评价相融合。通过构建组成第三方评价,对学生的考核以学校、企业、行业对岗位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达标考核,并且与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相结合,学生在达标考核中分初级、中级、高级,达到等级颁发毕业证和对应等级证书,从而提高学生技能和岗位竞争力。

8 结论

经过3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基本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着力推动现代学徒制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贵州交院模式”。依照学生、学徒、实习生、员工的人才培育方向,以满足企业用人标准为前提,学生通过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跟岗学习由学生、学徒、实习生、员工角色转变的培养模式,探索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

猜你喜欢

学徒校企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今日菜色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