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拍中国》纪录片在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价值探究

2021-12-28陈冬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7期
关键词:航拍学生

陈冬丽

高二区域地理的复习,对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地理的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区域的区域认知,学生往往会遇到不小的障碍。笔者的学生主要生活在南方地区,对其他区域的认知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对某个区域的认知存在片面性。例如西北地区的干旱,对于生活在湿润的南方地区的学生来说,很难体验干旱的环境特征,而且容易误认为干旱是西北地区的全部。西北地区中的半湿润区域,学生也很难想象是一番怎样的模样。如何解决区域认知这一难题,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引入《航拍中国》影视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渗透地理核心素养。

2016年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航拍中国》系列纪录片是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又一次跨越性的发展,《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赏中国之美,讲中国故事,打造“中国风”式的自然纪录片,展示了中国美丽多样的自然景观以及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同时彰显了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航拍中国》涉及我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集,分五季播出。影片摄制组选取各省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场景,植入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及人地协调发展。内容非常契合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也符合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俯视整体,划分尺度,培养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袁孝亭教授指出,在教学中注意划块(区)结合空间方位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体会面对“极其复杂的地球表面”,分类成各个部分(划块)来认识,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厘清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秩序。《航拍中国》的每一集的开篇展示该省区的整体轮廓,先展示中尺度的空间,然后再划块展示本集将展现的几个小尺度区域。以吉林省为例,开篇先展示吉林省的轮廓图,结合台词进行空间尺度的切换: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势东高西低。长白山坐镇东南,鸭绿江、图们江勾勒出它的轮廓,松花江蜿蜒西行灌溉出沃野千里。简洁的语言配合立体形象的三维地图,给学生展现了认知区域的基本方法,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跟随航拍镜头,鸟瞰吉林,巍峨挺拔的长白山、晶莹剔透的天池、中国密度最高的火山群——靖宇火山群、花天锦地的朝鲜族婚礼、盛大绽放的向日葵花海、一望无垠的科尔沁草原、有着水墨气韵的松岭雪村、体会滑雪和汽车拉力赛的活力、体会查干湖冬捕的热闹、再去看看迈出新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建于1925年的四平机车库、封存着300多台退役机车的沈阳铁路局退役机车封存基地、有着金凤凰之称的产自中车长客的“复兴号”,最后,在前郭灌区感受稻花的芬芳。这些小尺度的区域一一在三维地图上呈现,将吉林省划分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和不同功能,有助于学生完整地认知吉林,从而形成“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学生从区域的角度,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生A的观后感:我最喜欢《航拍中国》的一点是在每段旅程开始前,他都会先展示出一张立体的地图来告诉我们线路与目的地的方位,我从小对地图很着迷,喜欢在地图上找各种地方,而这样上来先甩一张地图的做法真的太戳我了。

二、时空切换,要素影响,培养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中科院地理所的王凤慧教授认为“地理分析是地理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够都难以形成真正的地理综合”。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拆分,会在分析的基础和加以综合。《航拍中国--吉林篇》长白山是吉林的魂魄,天池在这里形成,这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湖面面积9.82平方千米,一眼看得到边,但它一眼看不到底,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天池中生物极少的原因是什么呢?极其纯净的水质,导致湖水含氧量低,周围岩石裸露,植被稀少,导致天池不具备鱼类生存的条件。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综合分析水文、地貌和植被对鱼类生存的影响。综合思维不仅体现在要素的综合,还体现在时空的综合。对于高中生来说,以相对静态的时间节点去理解一个动态的时空演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抽象的,也是具有难度的。《航拍中国》中讲述的很多地理现象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破解这一难题。《航拍中国——吉林篇》中,长白山的天池的旅游资源价值很高,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学生可以根据影片展现和自己所学得出评价其旅游资源价值高的条件。这是一个静态的评价。片中随着镜头的切换,天池由夏季进入银装素裹的冬季。随着时空的切换,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天池的旅游资源的价值得到完整,摄人心魄的展示。又如《航拍中国——新疆篇》中介绍每年6月,薰衣草开始盛开。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中国的薰衣草香料全靠进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人們在几个省份分别进行试种,等待了6年之后,只有伊犁培育成功。今天,中国95%的熏衣草都来自这里。新疆的薰衣草的种植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案例,通过分析其生产和发展条件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

三、生产生活,人地互动,培养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航拍中国》的主旋律,每一集都将这一价值观念穿插其间。

《航拍中国——新疆篇》新疆深居亚欧大陆中心,处于极度干旱的地带。天山上的近万条冰川,就像巨大的固体水库,储存了大量水源。从这里发源了370多条河流和众多湖泊,水,将这片干旱之地的命运彻底改变。天格尔峰,海拔4562米,因为攀登难度较小,很多登山者的雪山之旅从这里开始。而他们的更高目标,是135公里外的博格达峰。在海拔5000米级别的高山中,博格达峰的攀登难度排名第二。大气环境的变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加速了冰川消融。为了保护冰川,博格达峰不再对外开放。或许,远眺而不去打扰,是欣赏它的最好方式。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区,人类活动的退出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每当季节变化,牧民们都要更换一次牧场,背上家当,赶着牛羊。这一次,他们要前往的是300多公里之外的夏季牧场。领路的常常是妇女,她们牵着骆驼,运输食物和日用品,走在最前面。天黑之前,她们可以在前方扎营生火,男人们负责在队伍后方看管牛羊,这是家中最重要的财产。根据牧草的生长周期,有序地为牲畜转移草场。每年这样大规模的转场,至少有4次,迁徙的路途,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哈萨克族,算得上是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高山之上有最优质的牧草,每年6月前后,新疆的夏牧场,会迎来超过1000万只牲畜。夏天是它们养膘的最佳时机。在冬天来临之前,牧民们将带着牛羊,从高山往下迁徙,回到温暖的河谷低地。新疆的转场,是在不同高度上的移动,牧民们总能敏锐地踩到季节的节拍。”新疆牧民们赶着牛羊转场,这是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生动写照。学生观后感:之前主要通过各种文字报道与照片了解天池。当看到视频中以航拍视角,从山脚顺着公路蜿蜒向上时,心中充斥着许多想法。隐秘于林间,全长10多公里,有着100多个弯的公路与山体像是人文与自然的碰撞,并非谁征服谁,而是一种迁就山势的和解。当长镜头延伸到尽头,天池赫然出现时,简直有一种“战栗的激动”。

相信有这番感触的学生,他们的“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他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四、意志品质,行动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航拍中国》系列纪录片可以说是对中国34个省区的全面考察。《航拍中国第一季》在新疆、海南、黑龙江、陕西、江西、上海六个单元中,展现了中国东南西北中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生态,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立体化展示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风貌及社会形态,让观众以一个全新的的角度看到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 。

《航拍中国第二季》选取了浙江、四川、内蒙古、甘肃、广东、福建、江苏等七个省区,将镜头聚焦七省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历史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使用无人机、载人机和轨道卫星进行多层次影像呈现,使用VR摄像机在平面影像上进行特效呈现,并采用“一镜到底”场景飞行拍摄等手法,展示中国大美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彰显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揭秘“中国奇迹”背后的创新动力,让世界分享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航拍中国第三季》选取了云南、安徽、贵州、山东、天津、山西、吉林、湖南、河北、宁夏等十个省市自治区,力求把精美的画面和更关注人文的态度传递给大家。全片通过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空中拍摄角度,全方位展示各省自然地理风貌、历史人文景观及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式俯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新鲜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学生在观影的过程中,也将学会考察和展现一个区域的特征可以选取的角度。

海南篇拍摄的时候是台风频发的季节,大风大雨、高温潮湿,空气中含盐量高,对直升机以及摄影设备的损耗性和破坏力很大。拍摄五指山的时候,第一次只看到一片茫茫云海;第二次,第三次航拍五指山只有一点山尖儿;第四次,摄制组派人守在五指山脚下负责看天气,一直守了几天,一看到云开雾散,立刻通知直升机航拍组起飞,在一小时之内迅速拍摄,这才拍摄到五指山的真面目 。陕西篇拍摄的时候时逢夏天,拍摄到的泾河水一点都不分明,很浑浊。在经过调研之后知道到了冬天,泾河水的含沙量迅速减少,就会变得清澈。于是拍摄团队到了初冬的时候又去陕西拍了一次,终于拍到了“泾渭分明”。这些拍摄的幕后花絮饱含地理考察实践所需要的意志品质。每一个精美画面的背后是多次的尝试和耐心的守候。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航拍是户外考察的重要手段。随着无人机的普及,不少学生家里有这个设备。学生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航拍的技术手段,来认识自己的校园,社区或是城市,培养学生的活动策划和行动能力。

五、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激发学习热情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这是《航拍中国》每一集的开篇词,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自信和骄傲。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学生的家国情怀如何提升?《航拍中国》展现祖国的美好可以点燃热爱之情。学生观后感:《航拍中国》以无人机俯拍开始,揭开了宏伟格局的序幕。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俯拍全貌的同时也细观小节。长白山的雪,延边的明太鱼,向内而观,可见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举世无双,苍劲有力的中华气魄;向外而观,可见锦绣山河盛世昌平。《航拍中国》,看的不光是景,更是属于中国的人文情怀。

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航拍中國》作为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有利补充,可以培养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对地理的审美能力,激发对生活的热爱,热情。学生观后感:长白山天池的壮丽景观始终在我脑海中徘徊不去。为何长白山天池能够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保持平均水温7.3℃?为何长白山天池没有鱼?种种奇观都是在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碰撞而出的。我们学习地理的初衷不是考试,而是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感受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宝藏,领悟一个地区发展的过程,享受各地的风俗特色,这也许就是地理之美吧。

《航拍中国》,蕴藏了巨大的地理教学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进行筛选和运用。选取场景,作为教学情境的设置;选取案例,作为某一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的培养;学生尝试命题,换位思考地理考查视角;课后观影,作为拓展视野,感受生活中的地理魅力;写观后感,梳理和提升家国情怀;研究性学习,尝试用无人机航拍校园或是航拍公园,提升地理实践力。利用《航拍中国》系列纪录片作为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有力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严方,张珊.展现立体中国形象——《航拍中国》纪录片价值分析[J].文化与传播,2020,9(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姜文娟,张文倩,刘桂芳.浅谈《航拍中国》纪录片在中国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7(59).

猜你喜欢

航拍学生
航拍巴彦呼硕
魅力航拍
赶不走的学生
AirCraft航拍辅助软件
学生写话
万事俱备,能飞多远飞多远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