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素养的作业设计

2021-12-28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任建欣

内蒙古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作业素养

●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 任建欣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应对不同层级的考试,多数语文作业倾向为字词抄写、背诵记忆、习题训练等方式。我们不能否认,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可以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基础。但是,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或经验结构来说,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积累与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储存有组织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不断地改组、重构,进而形成新的知识和经验结构。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如果长期处在单纯机械的作业训练中,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就会脱节,也会偏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违背了语文作业存在的初衷。

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应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要求,即应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因此,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科学有效地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因此,高质量的语文作业设计应基于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做到以下几点。

一、作业功能多元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宜通一册之诸课而为安排,宜通六册之诸课而为安排,始可面面俱到。”叶圣陶先生强调,作业要有计划地统筹安排。

语文作业的设计大体上也是由简单到烦琐,由单纯到复杂,兼顾知识的衔接和递进。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应从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每一次的作业设计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基于语文课程体系的一个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的整体。

例如,学完《春》这一课后,可以这样设计作业:

1.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是你喜欢的,请把它抄在积累本上;

绝缘层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电缆相邻导体间的绝缘,绝缘材质的选择与环境温度、防火要求、环保要求和相关的标准等因素有关。在化工装置中,仪表电缆的绝缘材质常用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交联聚乙烯(XLPE)等,根据GB 50093—201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11]的要求,塑料绝缘的电缆不应在环境温度低于0 ℃的条件下敷设。

2.给课文选择几幅精美的配图,然后选择你喜欢的一幅,试着给图片配音;

3.模仿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写一写你对自然景物的经历和体验;

4.继续收集摘抄一些关于春天的诗文、故事,对这些诗文、故事做一下归类,并结合本文学习及个人经历、体验,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

以上四个进阶式的作业中,作业1是最基础的,具有巩固功能,适合所有学生,更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选择;作业2具有理解与检测功能,更适合中等及偏下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学生在选择配图与配音朗读中会深入理解文本;作业3具有语言应用功能,更适合中等及偏上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在欣赏语言的同时,调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来表达与创造;作业4具有拓展延伸功能,具有综合性。学生在收集、阅读、归类、思考过程中,更能深入理解文本,加深对人生与自然之春的感悟。

以上作业设计由易到难,从读、写两个方面入手,适量地进行延伸和拓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做全部或两三个题,鼓励学生达到更高的要求。这样,语文学习的积累不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而是新的认知结构的重建。从作业1到作业4,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习得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二、活动形式多样化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素养一定是在综合性、实践性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其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要求活动必然多样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业设计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和认知能力,设计不同层级的作业供学生选择。甚至可以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或相互设计作业,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出适合自己的作业题目和数量,进而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例如,学完《皇帝的新装》,可以设计如下作业活动:

1.活动场景录制。晚饭后,家人围坐。请把这个童话讲给他们听,与他们交流从皇帝到老百姓,为什么骗子的行为能畅通无阻,一骗到底,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

2.续写童话。请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在皇帝游行大典的那天,他去穿那件礼服时,他看见了吗?他都说了些什么?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3.编演课本剧。小组活动角色分工,研读童话中的相关细节,编写课本剧,准备道具,排练演出,录制5分钟的《皇帝的新装》童话剧,提交展评。

4.资料拓展。在图书馆或相关网络搜集有关童话及安徒生的资料,做必要的摘抄梳理,完成童话专题手抄报。

5.童话故事会。每人至少搜集准备五则童话故事,并编写一则童话故事,准备在童话故事会上展讲。

以上活动有场景录制、想象续写、课本剧编演、手抄报制作、童话故事会,易于学生沉浸于童话世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多种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三、作业评价人本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评价建议方面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作业的评价也应如此。功能多元的作业以及活动多样的作业都需要立足于具体的学情,根据作业的功能和活动的性质来设计人本化的评价。

基础性、巩固类的作业,如古诗文背诵默写等,学生都可以对照原文自评自改,在修正中加深理解。

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类的高阶作业,就需要在活动中嵌入相应的评价标准,以评价标准规范学生的探究、实践、综合活动。

例如,《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展演活动作业可以嵌入这样的评价:

【温馨提示】 下面的评价标准有助于你展演角色的成功。首先,请在准备活动中认真研读落实各项指标,然后在展演结束后依此标准先做自评再做他评。其中,自评满分60分,他评满分40分,总评分为自评+他评,满分为100分。他评分是第三、第四两项评分之和,给分后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或意见。

一 二(5分)(20分)(20分)(10分)三四五(5分) 角色 选择 选择的理由台词准备(流畅、完整、准确、生动)表演的神态动作(逼真、投入、恰当)效果反思(成功与改进)

有了这样的评价标准,学生会更认真阅读文本,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会更细腻品味人物形象,深入情节,自失式感悟,用心用情揣摩台词,转换角色,完美表达、表演。而且,展演过程中,一颦一蹙有标准,一言一行有准则。不待他人评价,自觉的反思性评价就会油然而生,学生不仅在反思过程中获得了生长点,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而在他评过程中,既欣赏又审视他人与自我。与以往的“不错、很好、声音洪亮”等言之无物的、空泛的评价相比,这样的评价本身就是指导学生深入活动,熟悉路径、明确标准、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过程。

因此,语文作业中的评价,在保证学生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发挥评价的引导、促进、发展的功能。

总之,基于语文素养的作业设计,应注意作业功能的多元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评价的人本化,以增强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作业素养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