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二则)

2021-12-28春秋

领导月读 2021年4期
关键词:灶神王孙孝悌

[春秋]孔 子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①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第二)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②,宁媚于灶③,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第三)

(原文据中华书局1983年版《四书章句集注》)

【注释】

①施(yì):延伸而至。

②奥:屋内西南角叫奥,古代人们以为此处有神而祭祀它,是家中的主神。王孙贾以“奥”喻卫君。

③灶:做饭的设备,古代人们以为此处有神而祭祀它,是家中次要的神位。王孙贾以“灶”喻权臣。

【译文】

有人对孔子道:“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道:“《尚书》上说:‘孝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风尚发扬光大,让它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参与政治了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王孙贾问道:“与其祭祀房屋里西南角的神不如祭祀灶君司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道:“不对,若是做了违背天理的事情,再多的祈祷也是没有用的。”

【简析】

第一则反映了孔子“德治”的思想主张: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顺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借他人之问,孔子阐明自己的政治路线,那就是引孝入政,以德治国。

孔子一直看重孝道的价值,并把它提高到治国方略的地位,认为将友爱、孝顺之心延及社会事务之中,就是在完善政治。他指出,要是将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都处理好了,整个社会自然就会和谐,这也是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在孔子眼中,孝亲也是为政,没有必要非去做官不可,政治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有伦理关系存在的地方,就能找到政治的影子。孔子提出了以孝悌为基础的“仁政”,他希望能够通过个人的修养影响到自己的家庭,再由家庭推及整个家族,最后延伸至整个国家。在众多小环境的影响下,国家便有望上轨道。

他引用《尚书》中名言,谈的是“齐家治国”的道理,认为只要将孝悌的精神延伸到各种事务中去,在工作上就能勤勤恳恳、努力上进,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等于参与了政治。这里,孔夫子将道德视为政治的基础,强调了为政应先做人,为政当先修德。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意思是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讨好灶神”,这句话是当时流行的一个俗语。奥神虽然身为家中的正神,但高高在上,不太管实事。灶神就不同了,他掌管着家中的吃喝用度,因此,百姓在祭祀时出于私心,对其十分看重。王孙贾这么问孔子,是在暗示孔子自己在卫国掌有实权,讨好国君还不如讨好他呢!

面对王孙贾的诱导,孔子以“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作答,向对方明示道:如果违背了天理,昧了良心,必将招祸,到时候谁也帮不了。孔子此言,既婉拒了王孙贾的私利相诱,也提醒他做官要走正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孔子看来,做官要走正道,要忠于君上,和于同僚,造福民众,若为一己之私,求名求官,不论是“媚于奥”还是“媚于灶”,都不会有好结果。

孔子认为,为人处世,应当遵循天道大义,心怀仁善,如此行事,上利国家,下怀万民,自然会得到尊重与爱戴,所以,无须去刻意讨好哪个人。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这个主张仍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灶神王孙孝悌
门神想吃立夏饭
病榻侍母
都是自负惹的祸
是是非非话灶神
“送灶”与“接天”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
灶神星上的“黎明”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
萋萋芳草忆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