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

2021-12-28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9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机构主体

王 娟

(肥城市边院镇人民政府经营管理站,山东肥城 271605)

0 引言

普惠金融是指按照可持续性的原则和机会平等的要求,以可负担的成本给所有需要金融服务的群体和部门提供有效、适当的金融服务。我国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普惠金融覆盖面广,可涵盖到“三农”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研究和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1.1 金融服务成本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相比之下,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较为欠缺,特别是一些交通不便及偏远山区的贫困农村,在道路交通、水利工程、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相当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发展服务的成本。同时,我国农村居民多分散居住,在金融需求方面具有分散化、额度小等特点,加之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如交易谈判成本、搜集决策信息的成本、监督成本等。总的来说,当前普惠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面临着服务成本高企不下的问题,这对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2 经营主体不稳定

一方面,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导致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的自然风险较为突出。在农业生产中干旱、洪涝、冰雹、台风等恶劣自然气候灾害会导致农作物大幅减产,使农业经营主体的收入显著减少。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大,且波动较为频繁,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的市场风险较为突出,他们无法对农产品的价格进行合理预测,时常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因农业经营主体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较为突出,因此其收入很不稳定,金融机构从风险可控和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不愿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

1.3 金融体系不完善

首先,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覆盖率不高,部分金融机构甚至撤并了一些在农村的网点,导致农村居民很难得到金融服务。与此同时,一些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工作积极性不足,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这些因素对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其次,缺乏可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多层次、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和服务产品。就信贷产品而言,主要表现为贷款额度不高,缺少能够满足农民抵押担保条件的信贷产品;就保险产品而言,主要是农业保险产品在保险金额、补贴标准、赔付标准等方面还不完善,缺少可进行多种风险转移的保险产品。

1.4 金融风险难防范

由于农业经营会面临较大风险,农民收入缺乏稳定性,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也会面临较大风险。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对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发挥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应有作用。首先,农村产权退出、交易机制缺失,对农业设施、土地等进行处置变现、财产评估等存在较大难度,大大加大了金融机构对抵押物进行处置的风险。其次,农村缺乏完善的担保机制,现有农村担保机构存在规模小、数量少、担保能力不强等问题,很难有效分散金融机构的风险。最后,我国农村地区尚未形成由银行、政府、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借款人等多方参与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不利于金融机构分散风险,这也对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造成了一定阻碍。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分析

2.1 发展政策性金融

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对农村道路交通、水利设施、通讯设施等一些基础性设施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为此,政府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通过PPP模式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措更多的信贷资金。可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让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道路硬化、电网改造、网络通讯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性、中大额资金需求,为顺利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此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业产业链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农村生态宜居环境的创建、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等都需要政策性金融给予支持。

2.2 完善农村保险体系

为更好地应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出现的风险,应切实加强农村保险体系建设,确保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稳定的收入,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助力。首先,应对新农合、新农保等农村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完善,强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其次,对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进行完善,激发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政策性保险的热情,对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分散,确保农业经营主体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再次,对农村多层次、多元化商业保险体系进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个性化需求,保证他们有较为稳定的收入。为此,应对农业经营主体、政府、保险、银行等多部门参与的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信贷类保险产品进行不断完善,使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

2.3 多元化普惠金融体系

对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中的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等进行完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助推商业性、合作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积极构建覆盖面广、竞争适度、层次多样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在贫困边远的农村地区适当增设金融机构网点,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覆盖面,为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残弱人员或老年人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其次,对农村普惠金融产品进行优化,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探索更加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多适合的保险、信贷、期货等普惠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农业经营主体在金融方面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4 加强风险分散及补偿

首先,应在农村土地承包权、所有权、经营权分立的前提下,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产权交易规则进行完善,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大力扶持和培育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村房屋、土地等交易流转的市场化水平,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高效有序流动。其次,建立健全银行、政府、保险、担保机构、借款人等共同参与的金融风险补偿和分散机制,对参与方应各自承担的风险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对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进行合理分散和共担,彻底消除其后顾之忧,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油助力。

3 结语

农村普惠金融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有效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为此,可采取发展政策性金融、完善农村保险体系、建立多元化普惠金融体系、加强风险分散及补偿等多项有效策略,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健康快速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机构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何谓“主体间性”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