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打造河南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2021-12-28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15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

管 立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河南省依托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基础厚重的优势,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2020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高质量完成新增1000个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和申报创建50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下简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目标任务。截至2020年年底,已建成绿色食品原料基地9个,新批创建基地48个,面积突破1500万亩,标志着占河南省12%的耕地将实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成将为绿色食品企业提供所需的优质原料,逐步成为绿色食品加工和养殖企业的原料供应主体。因此,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成对河南省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针对如何建成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的先行者。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是由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以发挥农业绿色发展示范作用和夯实绿色食品发展基础为目标,推动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和品牌化引领,实现生产与加工对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在推进农业绿色、优质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生产技术等标准140项,涉及环节覆盖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全过程,许多方面都与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相互对应。从发展方向上看,创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它创建的过程就是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大面积实施的过程,是各种绿色科技、绿色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从实际运用的成效看,基地创建承载了多项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标准,是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二)安全、优质、规模化生产的引领者。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由单纯追求产量向质量产量并重。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做法,实施精准农业,向质量要效益、向规模要效益、向品牌要效益,实行安全、优质规模化生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创建,符合这一生产要求,即有一套完善的推广体系、管理体系。同时,也符合一定的发展规模。目前,河南省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规模超过50万亩的12个,大部分在10万亩以上,通过公司、农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等形式,一方面实现了农业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保障了农产品优质、安全、规模化生产,是发展绿色食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有效途径。

(三)产业链延长、提质增效的实践者。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验收要求基地原料与加工企业的对接率在15%以上,5年后续报对接率在50%以上,目的是要强化生产与龙头加工企业、养殖企业的对接,形成“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比如正阳花生,通过创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吸引鲁花、正花等公司在当地直接建厂,农民整体增收1.2亿多元,不仅提高了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水平,壮大了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实力,还提升了当地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了农民收益,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提质增效。

二、履职尽责,强化工作机制创新

(一)健全管理体系,上下形成合力。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涉及面广、关联环节多,要坚持政府主导、负全责,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并做好制度落实和标准实施,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坚持省级统筹,市级监督管理和县(市、区)级技术指导与实施。要求统一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基地建设办公室,配备5人以上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基地的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基地建设各生产单元、行政村明确一名基地建设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确保整个基地创建管理体系高效规范运转。

(二)注重科技创新,推进标准化生产。根据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标准化要求,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和生产特点,制定并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深入开展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企业入户。坚持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模式,集植保、农机、种子、土肥等方面的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在全省基地创建中推广普及,全面提升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水平。

(三)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创建的过程就是各项指标要求落实落地的过程,主要围绕组织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投入品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体系、产业化经营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在内的七大体系扎实开展工作。在管理方面,依托县(市、区)、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配备村级技术员,加大农户的专门培训,确保基地生产技术要求落实到位。

三、找差距补短板,加快推动基地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推进基地验收。根据基地创建要求,创建期满后,先由创建单位进行自查,然后由市级进行复查,省级初验,各地根据创建单位工作情况上报基地验收计划,符合条件的由省中心制定验收计划,上报部中心。目前,河南省批准创建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有48个,按照部中心的统一部署,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验收工作。因此,县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工作任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基地办要经常进行工作部署,将基地验收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列入工作日程,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有效落实。

(二)严格创建标准,保障基地建设质量。按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中创建期工作要求中全部内容和《基地建设管理责任书》中有关要求开展建设工作,严格验收标准,做到五个强化。一是强化技术服务。及时调整技术规程,加强宣传培训。二是强化生产管理。组织县、乡、村、户逐级落实生产管理任务,并督促农户如实填写生产记录。三是强化投入品管理。建立基地投入品专供点,指导农户按照绿色食品投入品使用要求购买及使用,严把投入品源头使用关。四是强化产业化经营。创建基地内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许可的产量所对应的原料量不得低于基地总产量的15%。五是强化基地试验建设。管理好试验田,发挥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绿色防控技术等示范推广作用。

(三)突出常态监管,压实基地管理措施。在监管方面,采取市级检查,省级抽查。以创建单位为主体,落实生产基地常态化监管措施。同时,依托县、乡两级农业执法队伍,设立村级质量监管员,负责生产一线监管。扎实落实好年度检查、年度抽检等日常监管措施,将其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整体推进,切实保障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牢固树立“创建就是监管”的大监管意识,重点抓好生产过程的全监管,树立和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认知度。确保基地建起来、群众带起来、产业做起来、效益提起来,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基地创建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多西环素涨至800元/kg,95%的原料暴涨,动保企业也快扛不住了!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国家标准公布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什么是绿色食品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关键是要求出四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