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声音

2021-12-27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5期
关键词:春江智能化数字化

唐仁健: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5月10-11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要对标对表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抓紧抓实春耕生产,加强田间管理,环环紧扣、一招不落,确保种足种好,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唐仁健指出,要加快推进玉米、大豆在品种、农艺等方面的创新突破,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夯实粮食生产根基。他指出,“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是实现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有效路径,要发挥好规模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实惠。

赵春江:坚持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统筹推进

5月12日,2021数字乡村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分享了《中国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赵春江介绍,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促使农业进入数字化新时代,引发农业第三次绿色革命,即“农业数字革命”,生产方式正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变革。赵春江认为,应坚持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力争在2025年农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网络化,2050年全面实现农机装备智能化、生产管理智能化。实施3个工程、1个平台和1套标准。即数字农业工程、数字富民工程、数字乡村工程,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相应的数据和技术标准。其中,数字农业工程总的目标是推动生产的智能化、作业的精准化、管理的数字化、服务的网络化。

罗锡文:无人农场“慧”种地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水稻生产是我国粮食的重中之重,把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无人农场”是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罗锡文表示,2021年,团队将在全国11个省启动建设15个示范基地,开展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作物包括水稻、小麦、花生、油菜和玉米。罗锡文认为,无人驾驶农机的发展道路任重道远,需要重点解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智能化水平需一步提升”等问题,用科学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农机工作者,要瞄准‘补短板、综合性、强智能’目标,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霍学喜:加速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 打造中国“数字生产”农业高地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了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霍学喜关于加速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的论述。文章表明,发展数字农业就是要构建数字技术支撑的农业经营体系,及时将需求变化传递到生产端,推动发展订单农业,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可以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加速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应重视支撑电商平台与科教机构协同,培养既懂电商又懂农业的“新农人”。联合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对农户的供应体系进行标准化整合,推动全国特色产区农产品上网。加强田间地头的冷库仓储建设,选择优势农产品区域和龙头企业、合作社、规模型家庭农场,建立和扩展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动精细化、标准化生产,探索订单农业、合作农业、远程农业等模式,提升农业效率与产品质量,打造中国“数字生产”农业高地。

猜你喜欢

春江智能化数字化
最特别的树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春江水暖鸭先知
乡居春晓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