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庆县西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2021-12-27龚国胜王玉梅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3期
关键词:奇峰农业产业农民

龚国胜 王玉梅

(1.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西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大理 671507;2.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大理 671500)

1.西邑镇基本情况

西邑镇地处鹤庆县西南部的马耳山脚下,东连朵美乡,南接黄坪镇,西边靠近三营镇,北边和松桂镇相连。西邑镇总面积为30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5.48hm2,常用耕地有1313.18hm2。其中水田333.05hm2,现通过多年的水改旱,实际用于种植水稻的面积不到100hm2,水浇地(旱地)585.17hm2,人均占有常用耕地0.1hm2。大丽公路、大丽铁路从我镇境内南北横穿而过,大丽公路过境23.6公里,大丽铁路过境21.6公里。西邑镇海拔在1700—3842m之间,境内森林覆盖率36%,西片区山清水秀,泉流不断。地方特产有松茸菌、香菌、牛肝菌、蜂蜜、白芸豆、黄皮梨、奇峰萝卜和大麦酒等。

2.农业结构调整在我镇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几年来,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做出了一定成绩,其在促进我镇经济建设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农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我镇属于以工业为主的农业镇,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和养殖业,境内虽然有几家工业企业,但岗位有限,岗位条件要求高,只有少数村民进入企业打工,按照相关数据表明,2012年西邑镇农村经济收入为426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占比超过68%,西邑镇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农业结构的优化。

2.2 农业结构调整有助于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借助于近年来的工作,2012年西邑镇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占比分别是35%、65%。西邑镇党委合理引入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各类经济作物,如芸豆100hm2,烤烟300hm2,白肋烟 33.3hm2,蔬菜 66.67hm2,药材 100hm2,泡核桃166.67hm2,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种植户经济收入,确保其增收致富。

2.3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方面,西邑镇村民的生活水平当前已经逐渐朝着小康迈进,农业结构调整也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消费结构的转变;另一方面,因为市场供求关系出现变化,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更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传统农业结构应当尽快予以调整。

3.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西邑镇农业大春主要种植玉米、烤烟,其次是水稻、芸豆和蔬菜。小春主要种植大麦、蚕豆,其次是大蒜、小麦、油菜和蔬菜。有部分村的个别农户也开始尝试中药材的种植,种植面积小,没有形成规模。目前西邑镇有较高经济收入的产业只有烤烟和奇峰村的蔬菜种植。从1998年起纯属农业镇,其经济作物为烤烟,但因为烤烟新政策的出台,推进应用“双控”政策,烤烟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国家禁烟政策的实施,烟民逐年减少,烟产业有可能被淘汰。我镇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必然趋势,应当灵活引入更多企业,选择政府+企业+农民的模式来推动此项工作。

3.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首先,劳动者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仅仅看到短期利益,并未真正考虑到长远和全局利益。西邑镇玉米制种仅仅落实了1年左右,因为农民不履行合同条款且自身信用不足,存在较多违规问题,该去雄时没有人及时去雄,加之第一年实施,农户没有经验,产量不高,产值不好。其次是农产品缺乏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不足,在家中务农的农民普遍年龄较大,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能力较弱,导致农业生产水平较为落后,无论是管理还是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都明显不足,缺乏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很难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再次,农产品加工转化效率不高,农业效益有待提升,农民群众经济收入逐渐减少;四是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效益得不到体现,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发展滞后;五是并未科学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最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西邑镇2013年第三产业收入仅仅470万元,约为全镇总收入的12.8%。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指向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及设想

4.1 积极培育与发展农业现代化经营主体。产业化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是否落实,重点是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实力越强,就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不断迈进。所以必须要借助合理策略来推进此项工作。坚持有计划有目的地打造更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促进其发展水平的提升。加大对炉坪奶牛养殖场,西园大予水果种植有限公司,奇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依公司、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4.2 在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上积极进行探索,最终形成了 “协会、公司、经纪人”三位一体和“协会+公司+经纪人+农户+市场”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通过这些生产经营模式,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能够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形成有效对接,为“好品种+订单”生产经营方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订单农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农民群众根据订单中的要求来合理调整农产品生产作业,能够确保生产结构符合市场实际需求,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推动了农业资源的科学优化配置。

4.3 科学确定农业主导产业,对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生产基地属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阵地。经全镇九个村委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显示:适宜大力发展的林果业有核桃、冬桃、雪桃、红雪梨等;养殖业有肉牛、肉羊、奶牛,在海拔3000m以上的马耳山可发展藏牦牛;种植业可发展冷凉地区蔬菜反季节种植,可种植大白菜、萝卜、青菜、花菜等;适宜野生驯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有灯盏花、重楼、续断、附子等;在海拔2000m以下的芹河、炉坪、奇峰村的后中窝还可以发展红花种植和玉米制种。

4.4 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以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组建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工作上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点后面,先少后多。由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生产资料、技术指导等服务。形成共存共荣,互利协作,不断发展的良好局面。

4.5 围绕“绿色食品牌”的打造,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稳步推进雨水蔬菜、中药材、烤烟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鼓励现代农业庄园、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田园综合体建设,支持正邦集团、远源牧业、大予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培植品牌,以奇峰雨季蔬菜在市场的知名度,打造“奇峰”品牌,发展壮大西邑镇蔬菜产业。培植壮大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确保农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4.6 推动我镇畜牧业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应当推动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真正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实施节粮型畜牧业,促进规模化饲养水平的提升。借助于小额信贷、政府贴息等策略来促进养殖小区发展。进一步提高资金投入,助力养殖小区构建牲畜粪便以及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投入,健全机制,确保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7 以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为终极目标,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依托马耳山原始杜鹃林,奇峰万亩梨花等生态旅游景点积极争取景区建设项目,挖掘奇峰、响水河、荞仁甸等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潜力,加快西邑镇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带动全镇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第三产业增效。

4.8 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农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更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产业的培植要坚持“一业一训”的指导思想和“学以致用、讲求实效”的原则,加大对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猜你喜欢

奇峰农业产业农民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张应弛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奇峰出云含美意——天柱山掠影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