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国家补贴政策如何适应农机推广工作关键要点

2021-12-26姜有祥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机具农机化机械化

姜有祥

(师宗县农村机械化技术学校,云南师宗 655700)

0 引言

随着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内农业生产正朝向机械化的道路迈进。尤其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各地农机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就这些年农机推广的实效来看,农机补贴、农机推广逐渐成为地方农机化发展不可缺失的利器。未来,更进一步提升农机化水平,还需更进一步认清农机补贴、农机推广的关系,努力做到农机国家补贴政策与农机推广工作相适应。

1 云南省师宗县农机补贴现状

农机补贴旨在以财政补贴扩大农机化范围,当前,随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师宗县农机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就补贴工作实施来看,师宗县以“两到位三确保四严禁五强化”为补贴惠农着力点,共补贴各类农业机械6个大类、7个小类10个品目,打印申请表532份,补贴农户455户,补贴机具543台。实现农机动力增长4 313.909 kW,带动社会投资1 340.369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384万元,农民自筹956.3696万元,圆满完成2019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今年以来,配合购机惠补政策,完成中央财政补贴517万元,补贴机具708台,560户农户受益,农机应用效率得到更大程度提升。师宗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全县农机技术人员350余人次深入农机服务主体和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检修各类农业机械21 000台(套),培训农机操作手300余人。全县已投入各类农机具20 000余台,完成玉米机播2 000 hm2,玉米机收800 hm2,全县农业机械化耕种综合机械化率已达53.5%,累计实施玉米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和推广达3 220 hm2,累计辐射带动超过1.07万hm2,有力促进了全县春耕备耕工作,确保春耕期间不误农时、不误农事,为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2 农机国家补贴政策与农机推广工作的关系

2.1 农机推广依赖农机补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全面机械化,对先进适用性农机具的需求极为迫切。而国内幅员辽阔,农产品种类丰富,农事作业模式多样,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农艺耕作模式难以单纯通过引进国外农机具得到解决,急需研发新产品。例如甘蔗机械收获率低大大影响我国蔗糖产业国际竞争力;高产杂交谷子(小米)因无法机械收获不能扩大种植面积;丘陵山区普遍缺乏机具耕地被撂荒;新疆上千亩连片优质红枣的采摘渴望机械化等。

然而,与农业机械期望值高相矛盾的是,我国老百姓多数经济实力低,农机购置能力较差。在这种矛盾冲突体下,除小微农机产品外,多数农机产品很难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由此可见,农机推广工作对农机补贴的依赖性极强。也正是因为此,全国范围内可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产品为12大类205个品目,即全国共有84.2%的农机小类、74.1%的农机品目可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全国除农田搬运机械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两大类产品未列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多数农机具都能享受财政补贴。

2.2 农机补贴要适应农机推广

农机补贴政策的制定实施,本源上是为了以财政补贴扩大农机化范围,提升农业机械化的程度。由此,将农机补贴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农机补贴政策的制定必须要适合农机推广工作。

第一,补贴政策能跟进社会发展。农机补贴政策也要在实行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科技也是在不断的进步当中的,农机设备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断发展着,所以对于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规划,农业发展的进度,我们的农机补贴政策也要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对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农业的发展重点,我们都要进行及时的调查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出最适合地方农业发展的农机补贴政策,这样才能够使得农机补贴政策始终都能够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补全当地经济发展中农业这个短板,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补贴项目要体现先进性、实用性。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但是,综合各产业比较,农业始终为经济短板。由此,以补贴刺激农机保有量,实现农业增收、增产,成为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作为农机推广的导向性政策,补贴项目必须要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否则将失去补贴执行的意义。

3 农机国家补贴政策适应农机推广工作的思考

3.1 农机补贴政策的制定实施,应始终围绕适用农机展开

农机补贴政策的制定实施,应始终围绕着要推广的农机具和技术。退一步说,如果补贴的对象,没有将需要的农机具和技术纳入其中,这样的补贴政策将毫无意义所言。

而推广什么样的农机具和技术,则要依据地方实际情况而定,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补贴到最需要开发的设备、农机具、新技术上,这样老百姓才能购买到得心应手的农机具,真正体现执行补贴政策加快农机化的初衷。

3.2 补贴政策惠施的农机具,应体现特色化、地域性特点

国内地域辽阔,地区不同特色产业不同,围绕农事生产而推广的农机具各有差异。由此,补贴政策惠施的农机具,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而定,体现特色化。

而实际普惠的购置补贴,由于面广针对主要粮食作物,这样一些特色产业必然造成“无机可用、有机难用、无好机用”的情况。对此,在主要粮食作物适用农机普惠的基础上,应将特色作物机械化推广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补贴特色作物机械,引导农户引进新机具应用新技术。

总之,未来农机补贴政策,要推广什么、补贴什么,必须要切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体现地域特点,围绕着支柱产业而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将补贴效益发挥到最大,让老百姓感受到最大的实惠。

3.3 补贴项目适用性强,决不能走形式、摆架子

补贴惠及的农机具、新技术,最应关注的是其是否适用,技术是否可靠。不适用、技术落后的设备,势必会被时代淘汰,更不具备推广价值,同样没有推广前景。由此,惠农补贴的农机具,除体现适用性、地域性,更应该向投资少、技术先进、产品优良、综合效益高的先进农机具靠拢,绝不能还停留在完任务,走过场,摆架子,为了推广而推广。换言之,推广引进的新农产品、新技术,应综合产品各项内容,兼顾推广农机是否符合本地农业生产需要,是否有利于整体农机化的实现。

3.4 以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发挥补贴政策导向作用

农机购置补贴作为一项惠民措施,应体现农机行业发展指挥棒的导向作用。这些年,绿色生态环保是农业产业发展的舆论导向。由此,促进绿色发展也将成为农业补贴政策的导向。由此,今后注意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把符合绿色生态导向的创新产品列为支持重点,大力支持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离田、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同时,完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操作办法,适度提高回收拆解补贴标准,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具。

3.5 农机补贴随时调档,惠补体现与时俱进

在农业不同发展阶段,重点补贴农机具的发展标准各不相同。由此,补贴标准也要随时调档,体现跟着农业产业规划走的思路。但是,在调整力度上,不建议大起大落,基本遵守“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注意:调整上一补贴周期中违规问题较多的农机产品,酌情降低其补贴额度,调整好分档参数。根据农机化推广程度,逐渐压缩通用类总品目数量,但也增加部分品目中的产品(如轻型履带拖拉机)。调整分档额度的同时,不要一味降低补贴,要能做到有增有减,个别实用性强但推广效益不好的农机具建议理性回归,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不盲目引导产品大型化,适当增加灵活性山地农机具的推广力度,通过调控以实现与新时期农业经营规模和农机化发展水平相适应。

3.6 抓好惠补政策落实,不能过分依赖农机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确是有利于加快农机化进程,有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但是,也不能将这一政策,看作为农机推广的万金油,过分依赖农机补贴政策,认为有了这一政策就万事大吉。做好农机推广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新技术、新农机具的引进、试验,还有新政策的宣传、落实等。

总之,农机补贴政策的好与坏,不能简单地以补贴金发放多少为衡量标准。重要的是,政策带动下的农机化水平高低,农民增收程度,农业增产程度。同时,农机补贴不能停留在补完就完,还要看问题,总结成败经验,进一步找出结症,完善农机补贴,以更进一步符合农业机械发展需要。

4 结语

不容置疑,农机补贴有助于农机推广。但是,将补贴政策发挥出实效,还有赖于补贴政策的科学化,重在补贴政策顺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体现实用性、先进性,这样才切实有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农机具农机化机械化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创新思考
试论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与保养
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
农机具的维护与保养策略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