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睡不着觉的人

2021-12-25陈通

妇女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孙子孩子

陈通

由中国睡眠研究会和慕思集团在北京联合发布的《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73%的中国企业家出现过失眠情况;大部分中产阶级群体处于睡眠不健康状态;56%的互联网用户表示自己有睡眠问题,工作压力成为影响睡眠质量的首要因素;九成青年睡前与电子产品难舍难离,睡眠问题占比高达91%。中年人每晚睡眠少于7小时,早亡危险增加26%,但超过8小时,也会使早亡危险增加24%。

  医学认为,睡眠障碍包括了“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90余种睡眠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生产安全和生活质量。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明显下降,伴随神经元细胞营养不良、萎缩,乃至凋亡,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直接相关。睡眠质量会影响我们清醒时的生活:心境、认知、记忆、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精力水平等等。睡眠还影响着我们和周围的每一个人,甚至和自己的关系。

为此,记者走进医院、咨询室进行了为期两个半月的深入采访。在这段时间里,记者见到了许许多多饱受睡眠困扰的患者和来访者,他们有形形色色的睡眠问题。有些是由生理问题,如脑部病变引起、必须住院治疗的睡眠障碍患者;有些是由严重情绪问题引起的睡眠问题,需要药物治疗辅以心理咨询的患者;还有一些是由一般情绪问题引起的,只需进行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在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记者和专家一起将案例进行了多次分割、重组和艺术加工。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帮助睡眠障碍者面对和解决睡眠问题。

王雪:女,33岁,宝妈

第一眼看到王雪的感觉是消瘦。她穿着休闲装,神情非常颓废。她到咨询室的来访目的非常清晰:想睡觉。她已经连着两个月晚上连续睡觉不到两小时了,常常到凌晨三四点钟才能入睡,而婆婆每天五点多起床,自己就会被吵醒。白天在单位工作,似乎可以随时睡着,但是真的想小睡一会儿的时候,却又睡不着了。睡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工作,甚至最近已经开始影响她的饮食。她什么都不想吃,强迫自己吃最后也会吐出来,在最近两周时间里她瘦了十多斤。她曾经怀疑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但是并没有发现异常。医生建议她去心理科检查,最终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和中度焦虑,建议服药并配合心理咨询。

王雪的家境不错,父亲承包了一条线路跑客运,还养着几辆大客车,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她从来没为钱发愁过。她是个心思单纯的女孩,没有过对人生的思考,也没有过对未来的憧憬。考大学找工作都非常顺利,她不觉得自己多优秀,但是胜在顺心、轻松。

大学毕业后,她在某高校担任辅导员。她喜欢校园简单的氛围,平日里化个淡妆,在马尾辫上扎个卡通头绳,混在学生当中毫无违和感。学校的工作不忙,每逢假期她都会去旅游,或者去看五月天的演唱会,或者参加朋友聚会……有人说她是傻乐和地过日子,但她觉得生活本就该这样。

丈夫是她28岁那年通过相亲认识的,大自己3岁,是个承包旅游线路的个体小老板。婆家是农村的,事业完全是靠他自己奋斗出来的,这也是父亲非常喜欢他的原因。起初她自己并没有多心动,但是家里人非常喜欢,总是明里暗里地催婚,于是,他们在半年后便“顺理成章”地结了婚。刚结婚那两年,两人感情还好,丈夫生意忙,总是出差,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但是自从有了孩子,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过了30岁,两家都开始催促生娃,王雪自己也没有太大的抵触。她想着,反正早晚都要生娃,再说家里肯定也会帮着雇人来带,生就生吧。但是自从她怀孕开始,家里就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先是家里承包的客车在旅途中因司机疲劳驾驶出现了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不仅承包的线路被收回,还要赔偿一大笔钱。父亲掏光了老本儿,又卖了家里的大客车,总算是填上了这个窟窿。父亲急火攻心得了中风,母亲要照顾父亲,连她的月子都没有顾得上。

紧接着,丈夫的旅游公司因为车祸需要承担一大笔赔偿,资金运转困难,丈夫却偏偏又被人拉着搞投资,不到半年又损失了近百万。这下子,原本挺富裕的日子,立马捉襟见肘起来。于是,王雪不得不辞退了保姆,接来婆婆帮助照顾孩子,她还要去上班,原本平稳的生活节奏彻底被打乱了。

每天面对着孩子和家里的一大堆麻烦事,王雪烦透了。她讨厌现在的生活,没有了旅游,没有了个人爱好,甚至和以前的同学、朋友、同事全部断了联系。曾经那个爱玩爱笑、没有愁事的姑娘再也找不回了,她覺得自己被命运抛弃了。

 现在的她变得非常易怒、爱哭,每次面对儿子的哭闹,都会忍不住地生气,甚至会动手打他。事后冷静下来,她抱着幼小的儿子,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会非常地后悔。但是下一次,情绪一上来,她就是控制不住地动手。婆婆会拦她,也会劝她,但这让她更加生气,和丈夫的争吵也变得越来越多。为了钱,为了孩子,为了与婆婆之间的琐事……好像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他们吵架的导火索。

丈夫回家变得越来越晚,王雪也越来越担心:他是不是已经出轨了?有时候她会想,如果丈夫真出轨了,自己离婚了,是不是就真的解脱了?如果离婚了,她要如何面对周围的人?类似的问题反反复复地在她脑中萦绕。她现在的状态非常差,工作上出现过多次错误,她已经感觉到领导的严重不满,如果现在工作再有个什么变故,她觉得生活真的就绝望了。

分析:

王雪在成长中,缺少独立思考、决策等方面的培养,心理上一直是“小女孩”的状态,被保护得如温室的花朵。她生活开心,却缺少了面对挫折、抵抗“风雨”的能力,以至于当生活变故突然到来后,一直在“被动挨打”,而没有能力主动解决。她在焦虑中等待别人的帮助,却一次次地失望,从而陷入了“无能感”的旋涡,继而出现睡眠、饮食、情绪等各方面的问题。

建议:

没有永远不成长的人生。成长的课程,可能会迟,但是却终需面对,没人可以替代。帮助自己一点点长大,学会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在一件件小事中,看到自己的善良、勇敢与坚强。真正学会独立,对生活重新获得掌控感,也就可以获得真正的心安。心安,则梦甜。

老王:男,67岁,退休干部

老王是被老伴半哄半骗着走进咨询室的,他以为是来咨询如何培养孙子的问题。现在老王在教育孙子的时候,经常受到儿子儿媳以及老伴的阻止,老王因此非常生气,常常气得一晚一晚的不睡觉,来“修订”自己的培养方案。谈起大孙子,老王更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孙子从小在老王身边长大,那时候儿子儿媳工作都忙,正好赶上老王刚退休,他就和老伴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任务。老王对这个孙子丝毫没有隔辈人的那种溺爱,建立规矩、培养爱好、辅导学习……精细程度有时让儿子儿媳都自叹不如。在他的严厉教育下,孙子三四岁的时候就能认识上千个汉字,会背几百首古诗,可以说是人见人夸。于是,孙子一点点地成为了老王退休后最大的骄傲。

几年后,孩子到了入学的年纪。由于学区原因,孩子必须回家跟父母一起住了,每周只能周末才能回来。不过,为了更好地培养孙子,老王不仅买来学校的教材回家研究,每周还会主动制定孙子未来一周的课后练习重点,并且每天打电话督促执行。周末孙子回来,老王还会提问、抽考。

开始一段时间还好,儿子儿媳的配合度比较高,但是慢慢地,老王发现这一家三口完全是“阳奉阴违”,自己制定的“培养计划”他们根本不执行,他一问起来就遭到各种理由搪塞,不是作业太多,就孩子想出去玩,再或者是大人太忙,没空落实。眼看着孙子的学习成绩与老王计划中的“预期目标”越来越远,老王急在心上。

现在,孙子不但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课堂上还顶撞老师,和爷爷奶奶说话也变得蛮横无理。老王真的急了,他想把孙子接回来,或者搬去和孙子一起住,这样就能好好监督孙子的学习了,但是遭到家里人的一致反对。于是,他召开了“家庭会议”,指责儿子儿媳把孙子教坏了。不料,儿子儿媳反倒认为是老王管孩子的方法不对,他们认为孩子有现在这样的表现,正是因为从小被管得太严才产生的逆反。

这简直是不可理喻!老王想不通,明明是到了他们手里孩子才变糟的,怎么就成了自己的责任呢?

挨累还不讨好,老王气得索性不管了。不过,自从孙子上学后到现在已经快半年了,老王已经习惯晚上研究教材给孙子制定学习计划了,生物鐘已经养成,每到那个时间他都特别精神。如今老王不用点灯熬油地研究教材了,反倒觉得无事可干,他发现自己的睡眠越来越轻,屋里有点动静他就会醒,即使早早躺下也总是瞪着眼睛熬到天亮。

老王想在白天补觉,但是他的耳朵实在是太“灵”了,手机铃声、炒菜声、脱鞋声,甚至是走路声,都会变成吵醒他的“元凶”。由于长期睡不好觉,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血压高、心颤、头晕、上不来气等症状陆续出现。上周,还因为和儿子吵架,血压飙升,叫了一次急救车,家里人都害怕得不行,儿子也非常后悔。

分析:

老王的睡眠问题已经造成躯体症状的出现,他自己和家人关注的重点都是身体,但其实真正的核心问题是找到引起睡眠问题的症结。老王退休后生活的重心由工作转为了对孙子的培养,这个培养过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在退休后的失落感。一个人在失去生活重心后,常常会出现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以及过度的自我证明。替代儿子照顾孙子,看起来是在帮忙,其实也是帮自己把生活的重心从之前的领导员工创造业绩,转变为培养孙子更好地成长上。所以,当这个“重心”撤离时,老王是在拼命挽留的,通过制定“培养方案”、督导落实的过程,来继续延缓“失落感”的出现。为此,他不惜和儿子儿媳激烈冲突,甚至出现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等情况。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老王接受“重心撤离”的必然性,以及找到新的生活重心。

建议:

经过沟通,老王开始接受儿子儿媳的教育方法,而孙子也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这是需要他们一家三口去磨合面对的问题,自己的过度替代只能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老王年经时是有很多个人爱好的,也曾是单位的文艺骨干,后来是因为进入领导岗位,工作越来越忙而放下了。咨询后的老王开始每天坚持练习书法,一周和老伴出去钓一次鱼,一个月和老伴出去旅游一次,睡眠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现在老王每次和孙子聊天的内容可丰富了,不只谈学习,还会谈很多旅行见闻、人生感悟,祖孙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儿子儿媳也一点点地学会了如何辅导孩子学习,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智琳:女,41岁,公司高管

智琳的初次咨询非常波折。她反复地预约,又一次次地爽约,她还提出想在咨询室外,比如星巴克,来与咨询师见面,她说不喜欢咨询室的环境,希望能在一个轻松点儿的地方见面。咨询师反复向她解释,咨询时一定要在独立、安全、专业的空间进行,才会有良好的咨询效果。最后,智琳终于来到了咨询室,虽然比预约时间迟到了半个小时。

智琳是那种身材匀称、精致型的女士,言语间传递的感觉干练却不强势。她是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后就进了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整整15年一直努力在事业上打拼。按她的话讲,这15年中,她不敢生病,不敢犯错,甚至不敢有一点点懈怠,她在前14年里没有请过一天病假,即使怀孕生孩子,也是挺到了预产期才去医院,孩子刚过满月,她就提前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她是用命干到了高管的职位。

智琳的睡眠自从工作以来一直都不太好,她也没太放在心上。让她觉得达到睡眠障碍的程度,只是近一年来的事情。智琳刚工作时比较忙,必须熬夜加班。都是新手小白,不拼怎么行?所以,在最忙的时候,她常常连续加班一周,困得不行了,就靠着椅子眯一会儿。为了项目、业绩,这都不算什么,男人能做到的,智琳就算不睡,也必须做得更好。只要事情一做完,智琳是可以倒头就睡着的,所以,她也一直没有担心过睡眠问题。当然,她的辛苦付出也是有着颇丰的回报的,不论是收入还是职位,都是同期入职的人里上升得最快的那一个。在两年前她被提拔为高管,算是到了晋升的天花板。

智琳心里是挺满意自己的现状的,和丈夫感情很好,女儿聪明懂事,很少让自己操心,工作中也非常被重视。但是,从今年年初的一次同学聚会开始,一切就发生了改变。

那是中学同学聚会。大家平时都为工作、为生活奔忙,即使聚会一般都是小范围的活动,这次因为是纪念高中毕业20年,所以参加的同学挺全的。大家见面都非常高兴,但是吃饭的时候却自觉地分成了两桌:喝酒的一桌,不喝酒的一桌。至于不喝酒的,除了患有痛风、高血压以外,还有两个同学做了心脏支架。更让智琳惊讶的是,同学中有一位已经因脑出血去世了,还有一位被确诊癌症,目前正在北京治疗。即便在能喝酒的这一桌,大多数人每天也都要与药片、补品相伴,就连吃菜也有诸多忌口。

从同学会回来,智琳马上去医院做了两次体检,都没查出毛病,后来又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中医。大夫说她长期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导致身体消耗很大,给她开了几服汤药,让她回家多休息,慢慢调养。可是智琳一直觉得疗效不佳。因为越调养,越是不舒服,有时是心脏难受,有时是呼吸不畅,每天只要一上床,脑海中就会开始自动分析今天的“病情”,但又总是没有头绪,好像什么病都得了,又好像什么病都不确定。

自从智琳痛下决心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后,她给自己规定每天11点前必须入睡,还根据各种养生的公众号,让保姆阿姨按她制定的养生菜谱做菜,但她却惊讶地发现:睡不着了!无论是睡前喝牛奶还是足浴、泡澡、按摩,甚至是吃安眠药,各种方法她都一一试过了,但是都没用。从时不时的失眠,到经常性的失眠,失眠的频率越来越高,她现在白天头晕脑胀,精力无法集中,常常因病请假,更有甚者,在最近一次很重要的工作汇报中,她居然放错了演示文档,这种低级失误让公司老总很不满,对她颇有微词。她觉得,长此以往,自己十多年的努力必将付之东流。

除此之外,孩子也变得越来越不让智琳省心。升入初二后,孩子成绩开始大幅度下滑。一开始,智琳觉得是发挥失常,直到最近被班主任找到学校后,才知道孩子居然多次偷偷称病请假,即使在校也几乎不学习。她回家尝试与孩子沟通,孩子只是沉默,批评什么都接受,但行动上依然如故。

智琳非常烦躁。身体疲惫、工作受挫,孩子问题让她更是雪上加霜,她觉得生活越来越脱离了她的掌控。寻根溯源,智琳觉得一切的起因就是自己的失眠,好像自从睡眠出现问题,她的工作就开始出现错误,也没有更多精力看管孩子,于是一切都变得不顺利了。明明自己很努力,然而面对问题却又无能为力,她開始自我否定了。

分析:

智琳是由焦虑情绪引起的抑郁,进而产生了睡眠障碍。最初的焦虑源来自于身体,身边同龄人的现状激发了她对于自身身体状态的关注,而因为长期缺少保养,身体的现状自然是不理想的。这种不理想是不符合她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认知评价的:自己各方面都很优秀,生活各方面都是可控的,任何不足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急着把短板解决,把潜在问题去除是她的习惯,但却忽略了自然规律:越放松,才越好入睡。睡眠一旦被当成了任务,有了量化标准,自然会变得难以完成。想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她对事情的“绝对化要求”,即从“一定要如何,否则就如何”的思维旋涡里抽离出来。

建议:

增加有氧运动,比如步行陪同孩子上学、放学,不但可以有机会真正地接近孩子、了解孩子,改善亲子关系,而且还增加了更加“可控、有效”的养生方法。记录自己生活中每天的小惊喜、小收获,比如一句暖心的话、一处未曾注意的风景。通过这样的记录,让自己去除对“意外”的过度担忧。同时也记录自己生活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比如不论如何一定会睡着,不论工作完成得如何,自己都是可以下班的等等,通过记录发现,生活中即使出现了一些“意外”,总体还是在朝着大方向发展的。

一凡: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

一凡是个帅气的男孩,长长的睫毛,肉嘟嘟的脸蛋,很惹人疼爱,只不过细看之下会发现他有过重的黑眼圈,眼神缺少一些灵动,他的妈妈说这是因为他长期休息不好造成的。一凡是和妈妈一起来的,他紧张而安静,无论咨询师如何问话也不出声,只是由妈妈作简单介绍,他在一旁抠手指尖。

一凡独自进入咨询室后,咨询师建议他去玩沙盘,他就安静地玩,并不找妈妈。有疑问了,他会睁着大眼睛看向咨询师,等着咨询师对他行为的猜测,猜对了就点头,猜错了就摇头。

他的沙盘里摆放了两方阵营,安静而激烈地厮杀,两方的力量非常悬殊,可以说是一方对另一方完全的“虐杀”,虽是简单的道具游戏,但是咨询师可以透过沙盘,感受到沉默中隐含的力量。

一凡妈妈说,一凡小时候性格还算开朗,虽然在生人面前不太敢说话,但是和熟悉的人在一起还是很活泼善谈的。三岁的时候,一凡上了幼儿园。由于老师的脾气凶,再加上班里的孩子们总爱调皮打架,导致一凡总是生病。不得已,妈妈给一凡换了家幼儿园。他的适应能力还不错,后来即便因为搬家的原因又换过两次幼儿园,一凡也能很快地适应。

可是,自从上了小学,一凡就变得有些不对劲儿了。每天放学后他都是闷闷不乐,学校的事情也不爱和家长说。一凡妈妈以为孩子刚入学,只是有些不适应新环境,没想到后来情况越来越糟。

有一天半夜,睡着的一凡突然惊醒,哇哇大哭。原来他做了噩梦,梦到老师拿戒尺打他的手掌了。在妈妈的仔细询问下,一凡才说,班里的男同学比较淘气,有时候犯的错误比较严重,老师就会用戒尺打手掌。在前一天的课堂上,同桌抢走了一凡的文具盒,老师以为是他们两人在玩闹,于是打了同桌的手掌,也把一凡批评了一顿。事情虽然不大,但给一凡的心理留下了阴影。

一凡妈妈觉得老师的管理方法有问题,于是和老师沟通过几次。但是老师认为是孩子太娇气,平日里被家人哄着捧着的,经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家长应该理解和配合老师,让孩子更加适应学校生活。一凡妈妈虽不完全认同老师的观点,但也只能告诉孩子,与同学有矛盾要先和老师解释清楚。

可是从那时开始,一凡时不时地就会被噩梦惊醒,哭闹不止。再后来,一凡会半夜悄悄地走到父母的房间里,爬上床接着睡。前几次他走进来,妈妈还以为他是故意的,但早上和他提起这事,他总是表现得特别迷茫。有一天妈妈半夜醒来,发现他走进来的样子根本不像睡醒了,说话也不回应,更像是传说中的梦游。这让一凡妈妈非常慌张,不敢再让他独自睡了。后来发展到妈妈每次和一凡提到分床,他做噩梦的情况就会加重,夜里会突然喊打喊杀,甚至还会尿床。

现在的一凡每天早晨都不愛起床,在课堂上睡觉,不听讲,也不回答问题。有一次,一凡早上闹着不想上学,还挨了打……长期的睡眠不足,导致一凡的身体出现了变化:黑眼圈严重、湿疹、嘴唇干涩,吃饭也没了食欲……妈妈特意买了些补品给他,每顿饭也是变着花样做,可是一凡不但没好,反倒越来越蔫,不仅不爱理人,甚至连看动画片都不那么热衷了,经常一个人发呆。

分析:

在一凡妈妈看来,一凡的不适应是突然的,他从来没有出现过适应力不良的问题。但事实上,一凡一直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适应期”。沙盘游戏,是可以通过沙具的选择、摆放、含义的讲解,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一凡的初始沙盘里,内心一直倾向弱势一方,并让其神奇获胜,明明武器不如对手、资源不如对手,但就是可以赢,而赢的过程却又非常短暂,会大力摧毁,然后再接着对打,以此往复,一次比一次摧毁得严重。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一凡内心有大量的恐惧、不安和愤怒。在他的世界里,自己和周围人不在一个阵营,自己一直被虐杀,但是没有人来帮助他,自己孤立无援却只能苦苦支撑。激烈的抗争虽然在自己眼中只是在自保,却实实在在地伤害着周围人。

在入园阶段,妈妈帮助他解决了老师、同学乃至校园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让一凡一直处在舒适圈中,享受并相信着自己“适应力非常强”的假象。直到小学阶段,妈妈在面对新问题时,开始变得无能为力,既无法更换同学,也无法更换老师,更无法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观念等等,于是一凡的适应力问题才终于有机会显现出来。可是,由于孩子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学习如何适应的成长阶段,所以表现出来的不适应就更加强烈,甚至出现了睡眠质量严重下降、频繁噩梦、尿床、湿疹等一系列的身体情况。

建议:

从孩子的成长史中可以看出,用自己身体出现症状来解决适应问题,是一凡一直以来的习惯,也确实长期有效。身体的确可以帮助孩子代谢情绪、显现问题,所以身体上的痛苦是真实可信的,但只是表现形式,他心理上的困扰才是真正的核心。家长需要真正用心陪伴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帮助他面对新的环境,解决适应问题,而不是替代孩子解决麻烦,改变环境。

子枫:女,16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子枫是个漂亮的姑娘,五官周正,眉眼间颇有点演员张子枫的神韵,只是身材略微有些胖。她是和妈妈一起来到咨询室的,但是没让妈妈进屋。在知道保密规定后,子枫明显放松了许多,也许青春期的女孩子不愿意让太多人知道自己的小秘密吧。

子枫曾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多才多艺,钢琴和书法都达到了业余十级,现在就读于一所重点中学。她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从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学校里也是众人的焦点。不过,到了高中以后,周围优秀的同学越来越多,她发现自己不仅不突出,而且还显得有些平庸。

她的自卑感来自喜欢上班里的一个男同学。在高一的军训上,她就被这个男同学吸引住了,他又高又帅脾气又好,唱歌好听,跳舞好看,从来不见他用功,但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前二、校前十。而她明明非常努力却连进班前十名都费力,这让她变得越发不自信,甚至不敢和他说话,哪怕是远远地看他一眼都觉得心里不安。她在意的越多,听课时越没办法专心。升到高二后,子枫每天都要学到后半夜一点多,但成绩却已降到班级三十多名了。她非常难过,也非常否定自己,对前途非常迷茫。她陷入了这段无望的感情中,无法自拔。

最近,她迷上了网络小说,憧憬着各式各样的爱情故事,但又自觉比不上女主,于是更加地难过,每天都是熬到天空发白才能合眼睡上一会儿。几个月下来,她的双眼经常充满血丝,前几天检查视力,近视竟从300度上升到600多度,她觉得这样的自己更配不上他了。

让她担心的还有体重。子枫发现,一边心里想他,一边吃东西,心里会舒服一些,尤其是膨化食品在嘴里咬出那种“嘎吱嘎吱”的声音非常美妙,自己就像一只小松鼠一样在和他倾诉自己的爱恋。就这样,她把身材从偏瘦吃成了偏胖。

成绩变差、身材变胖的子枫内心开始变得异常敏感。她总觉得班上的同学都把她当成了差生,一个一个地疏远她,甚至会在她心仪的男同学面前说她的坏话。她很担心,于是开始拼命“讨好”身边的同学。子枫的家境很好,父母很忙,花钱上就给了她很大的自由度。她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零食、礼物送给同学,用这种方法维系着自己在他们之中的良好口碑。在她看来,她没有真正的朋友,她只是需要这些人。因为,只要有了这些“朋友”,那个男同学就能看到自己的好。

随着“赞美”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多,子枫找到了久违的自信,也更加了解了那个男同学的喜好。她开始想方设法地从爸妈手里要钱,甚至从家里偷钱去买他喜欢的东西,并在心里想象着有一天自己有勇气送出这些礼物,他欣喜的样子。

就在这个时候,子枫偷钱的事情被父母发现了。父母结合近段时间子枫的种种表现,担心孩子的身体和品行出现问题,所以带着她前来咨询。

分析:

整个案例中,可以感受到父母对子枫的不了解。她暗恋近两年,出现睡眠问题也有一年多,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父母对此完全没有觉察,而她也始终没有想到向父母求助。子枫面临的睡眠问题,只是她在青春期成长中需要克服的一个“小障碍”。真正能够在青春期重拾自信,自信地面对学业、自信地面对倾心的人、自信地面对周围的人以及最重要的自己,才是她真正的难关。

子枫的自卑和父母的长期忽略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时候,成年人按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事情,以为自己给了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爱,以为孩子会明白自己的忙碌是因为爱这个家……但其实孩子是脆弱而敏感的,长期的忽略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努力让自己不给父母添麻烦,因为心里对爱的渴望而不断外求。

建议:

自信依靠的是“独美”,而不是“完美”。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因为一个缺点而彷徨无措,殊不知,不完美是人生的必然,真正的优秀是因为你无可代替,并不是因为你无可挑剔。就好像子枫心里的男孩子也是不完美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她心里的“独一无二”。某个缺点并不是灾难,忘记自己的优点才是子枫无望到睡不着的原因。只要把这些优点找回来,她就会变得更加闪亮,也就更有自信去追求优秀的人或事物。

而她最亲爱的父母,能否在这个重要的阶段,把她一度缺少的关爱、支持、陪伴补偿回来,则是父母要思考的问题。

KK:男,20岁,大学四年级学生

KK是从大二那年开始出现睡眠问题的。那一年,KK目睹了一起跳楼事件。当时的场景,至今想起来都会让他忍不住手指发抖。对方跳楼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毕业论文没有通过,有的说是因为找工作被骗了好多钱,还有的说是因为毕业和女朋友分手了……

从那以后,他总能梦到自己就是那个从天上掉下来的人,手脚在空中乱抓,却根本止不住下落的趋势,巨大的下坠感是那样真实,每每都会使他从梦中惊醒,一夜無眠。这个情况一天两天还受得了,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心中的阴影丝毫未见减弱,搞得他整天迷迷糊糊。

长期睡眠不足,导致KK变得暴躁易怒,对危险也异常敏感。室友使用裁纸刀,家人使用燃气灶都会让他紧张出汗,甚至过马路、去超市买水果等日常事情也开始变得艰难。周围人觉得他的行为越来越古怪,他也经常因为小事与他人起争执,人际关系急剧恶化,甚至还和室友爆发过几次肢体冲突,这让他更不敢在寝室入睡,生怕室友伤害他。晚上不敢睡觉,他就在寝室整晚玩游戏,键盘操作的声音严重影响其他人休息,导致室友们怨声载道,甚至联名告到导员那里,想让他退寝。

到了白天,KK就在寝室里锁上门蒙头大睡,一学期下来,课没上过几节,考试挂了不少科。管理老师到寝室查寝,因为敲门不开,批评了他两句,KK不仅顶撞了老师,还动了手。学校罗列他的各种表现,找家长进行严肃谈话,警告再有同类事件,就要开除。但是KK经过了这一系列的事情更加认定是周围人都在害他,情绪起伏更加剧烈。他不再在夜里打游戏,而是用小刀、打火机等开始自残,有时候还用头往墙上撞,他的脸上、身上总是伤痕累累,旧伤未愈又会添上新伤。

升入大四后又面临择业的问题,家人和他本人更加焦虑,根本不敢想象他进入社会后的事情。

分析:

KK的情况是由长期的恐惧情绪引起的。最初的恐惧情绪是因为生活中遇到了非常规的事件,但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继而引发了睡眠问题。睡眠问题又加剧了他的恐惧情绪,也使他身体情况出现了不好的变化。这些变化进一步加重了他的负面情绪,出现焦虑、抑郁等,由此进入恶性循环。

建议:

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KK的问题是由睡眠问题出现才开始变严重的,那么首先就需要缓解睡眠问题。由于KK本人的拒绝,咨询之前并没有去医院进行诊断,那么建议家人先带KK到医院进行诊断,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吃药对睡眠问题进行治疗。在睡眠问题得到缓解之后,利用身体状态转好的有利时机,再来调整KK对危险、意外、伤害等事件的认识,提高其对非常规事件的应对能力,恢复和提高他的社交安全感。

我们常常被睡眠问题困扰,却又常常忽略睡眠问题的危害。睡眠不但是生理上的必需,更是心理上的刚需。在睡眠状态中,人体不论是从身体机能上,还是在心理的情绪代谢上,都会进入全面的修复。当一旦发现自己在进入这种天然的“睡眠修复期”时出现了阻碍,那一定要立刻重视起来,这是在警示你的身体已经出现了机能上的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或者是在提醒你已长时间忽略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到了单一依靠睡眠修复解决不了的程度。

身体上的每一点变化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所以,睡眠障碍不是来伤害你,它只是在提醒你忽略了一些未知的伤害,它只是在阻止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文中均为化名,所有沙盘插图均为刘妍妍原创)

专家介绍:

刘妍妍,沈阳市和平区木荷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办人和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婚姻咨询师,现担任辽宁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研修生院聘任副教授、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导师”、沈阳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猜你喜欢

孙子孩子
孙子列传
孙子壵
孙子列传
孙子列传
孩子的画
孙子垚
孙子垚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