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民俗文化背景下城市生态景观研究*

2021-12-25

南方农机 2021年23期
关键词:桂林景观生态

孙 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1 生态景观和城市文化重要性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进步以及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类活动都在改变着自然的生态环境,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发展的压力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忽略的问题。人们开始追求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维系历史文脉[1]。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导致数千种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其中许多物种已经灭绝。研究发现,这些危机有很多是由广泛空间尺度(即景观)上土地利用变化的累积影响造成的。如何管理土地利用或大量的本地动植物种群变化,如何消解栖息地破碎或损失的影响,如何计划人类定居在经历特定的自然干扰制度的地区,以及如何减少水生生态系统都需要景观尺度上的基本理解和管理解决方案。生态景观学正是将景观格局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与景观功能和过程相联系,并研究这种空间关系怎样作用于生态和环境系统的功能,及其怎样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毫无疑问,生态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而产生的矛盾。然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唯一途径。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和工业的缺乏,这些城市往往依靠简单的工业生产和加工来发展经济。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在环境保护管理上投入太少,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而且,随着人们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的认识的日益增强,以及工业化地区也可能存在平衡和美丽的景观,文化价值观成为景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不仅涉及空间形成、土地开垦和耕种、经济的实际利益;它们也代表了合理控制自然、“掌握和占有”的总体意志。人们对文化/历史资源日益增长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的发展清楚地说明:历史保护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和规划专业。历史保护运动是对自19 世纪中期以来城市迅速扩张所造成破坏的一种反应。早期的历史保护集中于努力保存个别的元素,通常是建筑和结构。后来,人们关注的问题包括建筑质量和美学标准。在20 世纪早期,努力通常集中在历史资源的清单上。现在人们普遍地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应考虑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联合管理,特别是那些历史保护被高度优先的国家,例如美国、英国和丹麦[2]。目前,历史资源的保护已经扩大到不仅包括具有历史意义的孤立建筑,而且还包括一群建筑,以及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物,当地人们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生态也成为保护的重要问题。

2 生态景观概念

生态景观学,顾名思义,是对景观的研究。具体来说,研究的是景观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但什么是“景观”呢?虽然有无数的方法来定义“景观”,但一个景观不一定是由其大小来定义的;相反,它是由与正在考虑的某些现象(在任何规模上)相关的相互作用的元素(如生态系统)来定义的。因此,景观只是一块土地面积(在任何规模上),包含一种有趣的模式,影响并受到感兴趣的生态过程的影响。因此,生态景观学涉及对这些景观模式的研究,这种模式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模式和相互作用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此外,生态景观学还涉及这些原则在制定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中的应用,特点在于它关注比传统生态学研究更广泛的空间范围。这源于该学科以人类为中心的起源。这一学科的最初动力来自于地理学家对环境的鸟瞰图,例如,从航拍照片中可以看到的环境模式。对大型地理区域的关注与人类通过粗糙镜头看待世界方式是一致的。然而,现代生态景观学并没有定义可能普遍应用的先验特定尺度;相反,重点是确定最能描述空间异质性和感兴趣过程之间关系的尺度。

生态景观学关注人类在创造和影响景观模式和过程中的作用。事实上,生态景观学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强调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3],同时处理人类社会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大量的生态景观学涉及“建筑”环境,其中人类是景观变化的主导力量。然而,现代生态景观学强调空间异质性和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类是影响景观的众多重要因素之一,并强调自然、半自然和已建造的景观。

各专业人士(历史学家、景观建筑师、生态景观学家、建筑师、文化地理学家和规划者)已经制定了许多用来评估景观的文化和历史组成部分的方法和标准。这些方法从爱国主义和建筑主义开始,这在历史保护运动的早期很常见。对公众参与规划的认识的演变,以及对当地地方的独特性的认识,需要增加使用公众采访和许多类型的定性研究,维持和增强生态系统对良好生活质量的有益贡献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挑战。为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决策提供信息,需要引出人们与景观相关的利益和关注。几个世纪以来,从哲学家到工程师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尝试,研究人类与景观之间复杂、动态的关系。

3 桂林的景观环境和文化特色

1)城市自然环境。桂林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城市环境质量在全国46 个重点城市综合考评中连续5 年名列第一,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内陆城市,整个城市向世人展现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独特风貌[4]。因此,桂林地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以实现优化景观空间格局,合理规划,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需求等要素为目标,达到对桂林地区生态环境和桂林文化的动态保护与利用,也为桂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经验,从而实现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三者协调发展。

2)文化资源。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桂林境内,聚集着壮、苗、瑶、汉、侗等28 个民族,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民族文化在与自然相适应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都有着独到的认知,形成了地域与民族的独特的生态观,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对民族地域文化的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

千百年来,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让桂林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一批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文化;以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徐悲鸿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以西山、叠彩山、伏波山摩崖造像和开元寺、栖霞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红军血战湘江界首为代表的长征文化、以“西南剧展”和“八百壮士”为代表的抗战文化等在此竞相争辉,形成了内涵丰富而独特、个性极为鲜明突出的桂林文化现象。

4 生态景观设计在桂林的具体应用

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关系也成为了学者们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借鉴城市保护与开发的两种指导思想:新老结合与辩证思想,则更注重辩证思想,要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就不能肆意开发,也不能过度控制。保护和开发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辩证关系。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开发的问题,需要乡村景观的营造,但需要因地制宜地规划[5],确定适宜的规划方案才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低,这是区域生态景观规划面临的新课题。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生态走廊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高生态体系的质量和稳定性”。如何继承和发扬桂林当地的传统文化,既不会影响城市的基本功能,又能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是一个问题。当前区域生态景观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河流流域等范围,然而针对广大的经济欠发达但对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兼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地区的专门性研究较少;关键是要把握好允许变化的程度和规模,并且制定出保护街区历史特征的控制方法。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活的压力也日益增加。桂林为了发展旅游和经济,城市建设和景观规划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应采用生态设计来打造城市景观,同时保持当地特有的民俗特色,秉持特有的山水风光,生态设计坚持“生态第一、最低干预、以人为本”的原则,打破以往传统,在强调人工景观的同时,为自然景观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足够的空间。因此,在确保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利用生态景观理论实现审美,生态设计从各个方面都为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文化奠定了基础。

1)保持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进化过程,并有助于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提高生活质量,城市生物多样性被比喻为一个“知识的图书馆”,其中一些是熟悉和已知的,而一些“未被发现”的仍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等待发现。桂林的母亲河——漓江孕育了桂林独特的自然山水,保持漓江流域生物的多样性,对漓江流域的保护和漓江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主要的意义。

例如,城市树木拦截了大量的降水,从而使城市免受洪水的影响,城市树木物种的高多样性直接有助于降水拦截的响应多样性功能。因此,在生物多样性高的系统中,一个物种局部灭绝导致整个功能受到威胁的风险较低。如果城市继续经历气候变化的影响,多样性将成为一个关键的恢复能力建设因素。世界上研究有许多城市积极参与“城市绿化”活动,以解决城市影响,使城市更加健康、更具吸引力和生物多样性。比如纽约市的倡议“设计边缘”是一个创新项目,旨在恢复城市滨水区的生物多样性。在这个项目中,纽约公园的设计师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滨水区,它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可持续性和多孔性。设计了为牡蛎的栖息地——被称为优秀的生物过滤器,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和病原体;小海湾或游泳池的设计,让游客可以看到和学习复杂和生物多样性的城市滨水区边缘等等。

2)城市生态多功能设计。多功能涉及在城市土地的离散区域有意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组合功能以实现多功能的最常见方法是通过“空间叠加”,即有效地组织功能,使其在有限的空间内独立运行或互补运行。运用雨水渗透的材料替代铺路材料提高有效渗透性,或特定植物物种代谢已知毒素的生物修复效果等等。

3)提高居民生态意识,扩大居民的知识储备。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优先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城市景观建设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6],通过将生态设计理论融入城市建设,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实现自然生命的整合和人工景观元素的充分整合。将不同的区域和破碎的空间连接在一起,将它们转变为可持续的、有节奏的和可移动的景观空间。

4)以人为本、生态第一。生态景观设计就像将城市文化的其他景观部分结合在一起的黏合剂一样[7]。将它们融入到自然循环中,将自然带回城市,通过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情对话,改善桂林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桂林城市整体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景观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设计,景观生态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至关重要。从城市文化生态的角度对环境进行分析,且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生态问题。民族文化在与自然相适应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都有着独到的认知,景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文化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桂林景观生态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生态养生”娱晚年
桂林行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景观平面图》
乐!乘动车,看桂林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