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水土保持工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2021-12-25马向霞

南方农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水土资源水土保持农田水利

马向霞

(固原市原州区水土保持工作站,宁夏原州 756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逐渐增大,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体现在农业的具体问题中,就是要维持自然与生产的平衡,促进农业发展。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农业生产区域仍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影响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威胁生态环境稳态,使内陆风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基础上,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为加速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建设齐头并进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 水土保持工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水土保持工程是现阶段我国为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而采用的一项应用性科学技术,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它结合目前我国国情及农业发展的需求,保护未受损害的水土资源或保护已受损害的低质量土壤区域,同时通过改善水土流失,实现水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保证在维持生态稳态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确保生态环境形成生态循环链[1]。

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包括促进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措施与水利灌溉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提升农田建设的整体性,完善农业建设规划,在使相关技术得到有效应用的同时保护水土资源,在面对一定程度的威胁时有足够的应对能力。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对植被的覆盖面积有相应的要求,能有效降低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概率,提高地表的吸水与储水能力,增加地表面积的粗糙程度,减少特殊危害性自然因素(如暴雨、泥石流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与损害,完善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此外,可根据当地不同的情况建立合适的水利设施地点,不仅可以增加储水能力,而且有利于防灾防害。

2 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1 破坏了建设场地的植被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基本上依托所服务农田的地理位置,以距离的远近作为首要的衡量标准,农田中或周边的水域是比较常见的选择对象。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通常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施工过程,即选择大范围的基坑开采、挖掘设置引流区域,以便农田灌溉工作的进行,但必然会造成植被面积的损害。同时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施工人员环保意识薄弱,不能有效降低施工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问题,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2]。此外,在农民进行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时,开垦或种植均不注重保护整体环境,水土资源平衡出现偏差,或者非农业生产的生活垃圾或施工材料未能进行有效的分类回收,日积月累对周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巨大的压力,这些都是导致周边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当以上因素持续作用,如若不加强防护会导致土壤养分严重流失,地表植被的保护能力减弱,土壤侵蚀程度加剧,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土壤沙化程度严重,植被覆盖率降低,风化现象持续出现;农作物种植的成功率也随之降低,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此外,在一些偏远的山区修建水库,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施工,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易造成植被的破坏,从而导致当地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并且难以在短期时间内恢复原貌,这就造成在恢复期内如果不采取相应的人工防护措施进行干预,一旦遭遇恶劣天气环境,极大可能出现自然灾害,威胁民众的生命安全与财 产安全。

2.2 农田开垦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有效推进,主要建立在设计者们根据水利设施的建设需求,对需要整改的土壤面积进行初步规划,一般是通过平整田地与重新开垦的手段进行二次改造。但在这种模式下,难以准确衡量估测原始土壤的受损程度,过度的开垦会对周边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1)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有时在低洼地区和小池塘,过度重复填埋或采挖会加剧当地的土壤侵蚀问题,如果伴随过于充沛的降水量则大大加重问题的严重程度;2)挖掘的土壤中一般残留农药与杀虫剂成分,如果将其转移至周边的水资源中,又会进一步导致水环境的污染,水土资源严重受损,从而加速水土流失,影响和破坏当地整体的生态环境,使问题进一步恶化。

2.3 相关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充分发挥职能

对于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管,有关负责人员只重视工程量的推进与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对于周边环境的关注程度则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施工现场的环境稳态。缺乏监管部门的监督,施工人员常常出现多种污染环境的操作手段,例如将施工产生的工业废水未经净化直接排入农业生产用水中,或者将施工遗弃物品未经分类回收而直接丢弃在施工农田环境现场,而后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环境监测手段,使土壤与河道环境严重受损。

2.4 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由于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一些建设单位既没有认识到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的危害,也没有认识到未来农田水利的发展趋势是由水土保持产业所维系的,加上未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施工部门对建设工程的投入力度不足,甚至会缩减成本,减少对环境问题的监测,从而容易导致不规范操作的出现,进一步影响对环境的管理,加重水土流失的发生。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水土保持工程的措施

3.1 制定施工计划,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一般需要保证天气的稳定性,在正常情况下,基坑开挖后地表植被的覆盖面积会有一定的耗损,如果在雨季进行施工,随着施工场地降水量的不断增加,容易在基坑部分形成大量的积雨,没有足够的植被进行储水工作,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典型模式。此外,过度的填挖操作使失去植被保护的裸地出现软土状态,施工设施的反复使用会加重水土流失的程度。为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的概率,必须合理选择和控制耕地开垦的具体时间,避免施工过程中大量降水,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建设,从而保证疏浚回填工程,有效减少雨季高频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

3.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为了在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施工操作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影响和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回填施工的进行应重点放在堆放方式上,采取集中堆积增厚土壤层,避免雨水引起的土壤侵蚀,同时需要对建设过程中所有的临时排水沟妥善处置,另外还应全面覆盖回填层,防止雨水冲刷引起的问题[3]。回填工程必须夯实地基,防止因雨水入河造成土壤过松而引起水土流失的现象。

3.3 加大后期管理维护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原始土地已经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对水土资源可能造成的二次重复破坏。为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可以在工程建设结束后开展相应的植被治理工作,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景观建设。正常情况下,可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及对水土资源保护程度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整体进行景观处理,一般是沿水利建设的河道或水域附近进行覆盖,可以有效促进当地植被覆盖率的恢复,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现象。

3.4 加大各级政府的扶持力度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整体原则是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使农业灌溉与当地的水资源情况相符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量,为农村经济与各种经济模式齐头并进创建有利条件。在合理有效的土地规划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下,增强水土资源的利用率,维持农田环境的整体稳态[4],有利于吸引政府部门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从而吸纳政策的扶持与资金的辅助,更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步伐。

3.5 引入观光旅游农业

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需求,农业景观是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资源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水利灌溉设施的综合规划,可以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同时可以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景观旅游区,吸引城市游客的消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5]。

4 结语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土资源提供的基础,做好环境稳态的保护、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是农业生产活动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认识水土资源保护工程的重要作用,积极保护水土资源,采用合理有效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为国家的平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水土资源水土保持农田水利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渗水原因及防渗技术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特征分析
水土保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措施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松嫩—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