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12-25田海林

民族大家庭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文/田海林

在“十四五”开局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巩固和拓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对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的无上光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在刚刚结束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因此,在当前民族地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刻,需要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接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以产业发展优势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总书记这段关于西藏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意义关系的重要论述,对指导我国民族地区做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对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而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既要重视“物”的一方面,也要重视“人”的一方面,两者不可偏废。所谓“物”的方面,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谓“人”的方面,就是要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

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以特色产业优势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其本质上就是通过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来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将发展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实现“物”与“人”两个方面的互补统一。西藏林芝的嘎拉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伐木为生,国家林业改革后转以农业种植为主,经济收入很低。过去村道与村貌,满地都是牛粪和泥泞,污水横流,人居环境“脏乱差”。2014年在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干部的帮扶下,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因地制宜,在有效整治村寨人居环境基础上,充分利用村里1200多株野生桃树资源,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光旅游业,2020年该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3.123万元,是2015年的10倍,实现了从“伐木维生”到“世外桃源”的蝶变。如今,以“雪域桃源”品牌而闻名嘎拉村,正在画就一幅乡村美、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各族群众的一张张笑脸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与自豪感。正如总书记到该村考察时所说:“我所到之处,感受到了大家对过上好日子的幸福之情、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嘎拉村的变化,是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与共同发展进步结果,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它深刻启示我们:民族地区接续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脱贫攻坚成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与红利,在共居、共业、共事、共乐的和谐发展新局面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与深度交融,提振人们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与共圆“中国梦”的信心。

湖北宣恩——彭家寨里庆丰收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奏响了一曲曲旋律动人的民族团结进步之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各族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写照。云南贡山独龙江乡,2014年以前,那里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帮扶下,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顺利贯通,当地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独龙族这个曾经依靠刀耕火种与狩猎为生的民族,一跃千年,于2018年底实现了整族脱贫的巨变。脱贫后,乡亲们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喜讯,习总书记回信勉励他们:“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天,独龙族人民正在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共创更美好的新生活,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积极开展“感党恩”“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党的政策就是好”“共产党的好话说不完”“党的光辉照边疆”“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演讲、学习活动已深入人心,用独龙语自编的《幸福不忘共产党》《感恩歌》等歌曲唱响独龙江两岸,独龙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同时,独龙族人民还将一颗颗感恩之心化作自觉行动,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每家每户的房顶,“党的光辉照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他们用淳朴真挚的情感与笃定信念,生动诠释了对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同,彰显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如今,独龙江乡已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镇”,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创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独龙族从脱贫到小康、“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启示我们:我国民族地区在全面开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在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进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实质,大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共同绘制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创建过程中,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着力突出各民族之间的共性。以多样化的创新形式引导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创美好生活,通过增进民生福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我国广大民族地区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区。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彰显制度优势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民族铸就伟大的精神。中华民族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中孕育出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旗帜的高扬中砥砺前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都是我们党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制定的阶段性任务,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筚路蓝缕、苦干实干与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彰显。湖北省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理念”的本质内涵,先后出台了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机制、省领导联系民族县(市)机制,以及完善区域协作工作机制、定点帮扶机制和驻村帮扶工作机制五大重要举措,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接续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坚持对全省10个民族县(市)脱贫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将谋划长远与干在当下有机结合,始终保持着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为我国民族地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树立了标杆。

湖北省的实践经验启示我们:促进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绝对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要发扬接续奋斗、苦干实干之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如今,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已然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快车道,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对伟大民族精神的弘扬,离不开各族人民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目前仍然存在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返贫致贫风险高等问题,科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以举国同心、携手并进的精神不断加强团结奋斗之力量,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注入源头活水。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地区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需要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因为这一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