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拉玛依设施草莓蛞蝓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2021-12-24叶晓芸屈信民唐跃明李冬民王欢庆张玉静克拉玛依绿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克拉玛依市农牧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2期
关键词:蛞蝓克拉玛依保护地

叶晓芸,屈信民,唐跃明,李冬民,王欢庆,张玉静(.克拉玛依绿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克拉玛依市农牧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蛞蝓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俗称野蜗牛,取食广泛,在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棚室内均能造成叶片成孔洞,或副食其果实。因克拉玛依气候干燥,夏季蛞蝓只能在植被覆盖率高的绿化区域危害,故危害不严重;冬季寒冷,在保护地内种植草莓,温度、湿度均适合蛞蝓的生活,故发生危害,且为害越来越重,不仅食叶片影响光合作用,而且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蛞蝓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建立保护地草莓蛞蝓防控技术模式。

克拉玛依保护地草莓蛞蝓危害发生现状

蛞蝓种类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为害草莓的蛞蝓有2 种,分别为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Linnaeus)和双线嗜黏蛞蝓(Philomycus bilineatusBenson)。其中野蛞蝓长20~25 mm,宽4~6 mm。体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体背前端有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内有一退化贝壳,其后方腹部背面似树皮纹状,腹足扁平,腺体分泌无色黏液。双线嗜黏蛞蝓伸展时体长可达120 mm,宽12 mm。体色灰黑至深灰色。无外套膜,腹足底部为白灰体,体两侧各有1 条黑褐色的纵线,全身布满腺体,分泌白色黏液[1]。

为害特点

成虫和幼虫均能取食草莓的嫩芽、嫩叶、果实,直接造成草莓组织的机械损伤,导致叶片、花瓣残缺、孔洞,严重者根茎被咬断,幼苗被吃光,果实商品质量下降。除了取食草莓幼果使果实出现带状伤痕导致减产外,蛞蝓爬行过程还会分泌黏液,黏液干燥后可留下明显的白色条带,影响果品品相和价值。

蛞蝓的习性

蛞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但亦可同体受精繁殖。两种蛞蝓在克拉玛依设施内一年可以繁殖两代。设施内因小气候影响,有世代交替现象。成体、幼体或卵匿存于潮湿土块缝隙间或草丛、石块下越冬,或在潮湿土壤 15~20 cm 深处越冬。

蛞蝓畏光怕热,喜欢潮湿的环境,在保护地中,白天躲藏在阴暗潮湿的草丛、枝叶、石块下面或发霉植物叶之下,夜晚和清晨出来活动取食为害。凡邻近湿土、粘壤土或腐殖质较多的壤土,发生量大,特别是棚室内前茬为叶菜类时,发生密度大,为害重。气温在11.5~18.5℃,对野蛞蝓取食活动、生长发育最为有利,若温度升至25℃以上,蛞蝓会迁移至土缝或潮湿土下停止活动。土壤含水量在10%~15%以下或高于40%时,会导致蛞蝓死亡或生长受到抑制。由于克拉玛依冬季温度较低,棚室内的温度不高,一般在15℃左右。因为不放风,地栽草莓培养料含水量适中,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为蛞蝓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19:00 后双线嗜黏蛞蝓开始爬出,以后逐渐增多,次日清晨最多,8:00 后陆续返回隐蔽处。23:00~1:00 为活动高峰期,8:00 纷纷潜入隐蔽起来。在气温10~20℃时,特别是棚室内过于潮湿时,为害尤为猖獗。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设施草莓种植地要选择在交通方便、环境干净、通风向阳、远离畜舍、垃圾堆、杂草等易于滋生病虫的地方。克拉玛依保护地草莓种植地内温湿度适中,蛞蝓喜水怕光,常躲避在阴暗潮湿、腐殖质较多的地方,秋季应及时清理保护地内及周围的杂草、枯枝落叶、石块等,杀死其越冬成虫和卵,并使蛞蝓无藏身之地。在大棚使用前,可采用高温闷棚选择连续3~5 天的晴天,严密封闭大棚农膜,使棚内气温升至60℃以上,可以高效除治蛞蝓。另外,栽培基质进入保护地温棚前,要进行高温熏蒸处理,防止基质带入蛞蝓以及其它害虫。

人工防治

利用蛞蝓昼伏夜出、晴伏雨出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20:00 后其活动量逐渐增加,23:00~24:00 达活动高峰,因此可在蛞蝓活动高发时段,借助手电筒、矿灯等光源进行人工捕捉。

物理阻隔

栽培地可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等方式,阻止蛞蝓爬出地面,使其因温度胁迫和食物来源缺乏而死亡。蛞蝓为夜行动物,强日照下2~3 h 即死亡,可对棚膜进行处理,充分利用克拉玛依的日照强度,促进蛞蝓死亡。根据蛞蝓身体怕碱性物质的特性,棚室四周和种植床可施撒石灰粉、草木灰、具芒麦糠、谷皮等杀死蛞蝓[2]。

诱集捕杀

利用蛞蝓对甜香腥气味有一定的趋性,傍晚在周边撒幼嫩莴笋叶、白菜叶、甘蓝叶等有气味食物进行诱集,天亮前集中捕捉灭杀。还可用薄木板和胶合板做成诱集箱,在箱上涂上蛞蝓最喜欢的红绿颜色,进行诱杀[3]。用“蜗牛敌”(多聚乙醛) 与碎豆饼或玉米粉配成含 2.5% 有效成分的毒饵,于傍晚施于棚内诱杀。设置诱集带用四聚乙醛 300 g,红砂糖或白砂糖 100 g,砷酸300 g,混合后拌入4 kg 豆饼粉或玉米粉,加入适量水制成颗粒剂毒饵,傍晚时将适量毒饵撒于大棚附近地面,蛞蝓取食后会中毒死亡[4]。

化学防治

在草莓花期前,将绿色环保生物农药(茶枯叶、苍菖合剂等) 施撒设备同微灌或精准灌溉设备相结合,做到灌溉和施药一体化。苗期防治可用 80% 四聚乙醛粉剂500 倍液或50% 杀螺胺乙醇铵盐粉剂300 倍液[5]。兼顾安全和有效,可以使用6% 四聚乙醛颗粒剂和10% 茶枯精粉粉剂,分别按500 g/667 m2和1000 g/667 m2。结合蛞蝓的习性,夜间喷施效果最好[6]。

蛞蝓的生活习性特殊,采用单一方法防治难度加大,常给设施草莓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蛞蝓防治仍停留在人工捕捉和化学防治阶段,人工捕杀劳动强度大,化学防治针对性差、毒性高,影响草莓果实上市。生产中宜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模式,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探讨采用生物防治,结合生物工程、其他的物理和化学的综合防治技术手段,提高蛞蝓防治效果。

总结

猜你喜欢

蛞蝓克拉玛依保护地
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海蛞蝓的多彩世界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改善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海蛞蝓
乌鸫和蛞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Love Remains in the Human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