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平顺县高寒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2021-12-24闫书耀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晚疫病病株种薯

闫书耀

(山西省平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平顺 047400)

一、发生规律

1、致病原因

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所致,该菌属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通常在植株或薯块上生存,寄主范围是马铃薯与番茄等茄科作物。

2、症状表现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叶片、茎秆和薯块。

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浸状不规则淡绿色或浇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水浸状软化腐败,然后逐渐变为褐色,叶背有白霉圈;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严重时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1]。茎部或叶柄染病呈现褐色条斑。块茎染病初为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腐烂。

3、发生规律

(1)流行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内越冬,播种了带菌薯块,重者不发芽或发芽未出土即死亡;轻者发芽出土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然后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由点到面迅速蔓延,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2)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级别的薯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明显不同。当前马铃薯品种较多,良种更新慢,脱毒种薯种植比例小;农户种植时不重视良种的提纯复壮,不能科学进行良种繁殖,多用大田薯做种;购进的脱毒种薯种植多年,致使品种抗病性降低,种性变劣,达不到优良品种抗病、增产的目的,反而加重了病害流行。要大力提倡农户选用抗性品种、优质种薯,避免品种单一化种植,从根本上解决植株抗性问题。

(3)湿度、温度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流行病害,气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有着极密切关系。在田间温度18~23℃、相对湿度85%以上时,有利于致病疫霉生产与传播。在田间菌源充足时,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同田间相对湿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平顺县高寒山区在6 月中旬至8 月下旬是当地全年主要降雨期和高温期,降水量占全年的50.5%。高海拔造成田间蒸发量低,易形成阴雨连绵、多雾多露的天气,土壤湿度偏高,气温在18~28℃之间。此时马铃薯正值现蕾期至盛花期,田间植株茂盛封垄,易形成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繁殖,造成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2]。

(4)大发生条件

致病菌喜日暖夜凉的高湿条件,这与马铃薯高产气候条件极其吻合。相对湿度95%以上、温度18~22℃时有利于孢子囊形成。冷凉区,当气温达到10~13℃,有水滴保持1~2 h 时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区,温度达到24~25℃,有水滴保持5~8 h 时有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在空气潮湿、阴雨连绵、早晚多雾多露、种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发病严重。

(5)监测预警

受病原菌群体结构、田间初侵菌源、地域性气候差异、品种抗性不同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中心病株出现时间明显不同。选择低洼潮湿、生长旺盛、成熟较早的感病品种田,从植株现蕾开始调查,每天调查1 次,每块地调查1000~2000 株,掌握中心病株出现日期。中心病株出现后7~10 天就能造成传播蔓延。

二、主要防治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危害性极大,一旦发生开始蔓延就很难控制。应根据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的特性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到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多种防治措施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1、农业防治

(1)精细选地

选择远离高山,地势较高、地域开阔,土壤深厚肥沃、质地疏松、排灌良好、通风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块地,前茬最好为玉米、谷子、豆类等非茄科作物。在秋季深耕浅耙的基础上,早春顶凌浅耕一次,确保活土层在30 cm 以上,达到地平、土绒、墒情好。

(2)平衡施肥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硫酸钾或马铃薯专用肥。一般亩施草木灰30 kg,或硫酸钾复合肥15 kg,或马铃薯专用肥20 kg,及腐熟人畜尿粪3000~5000 kg、尿素2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30~40 kg。

(3)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这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方法。选用晚疫病抗性较强品种,按繁种规程繁育的一、二级脱毒种薯要求表面光滑、无病、无机械损伤,如晋薯15 号、晋薯16 号、陇薯6 号和克新系列品种。在秋收入窖、冬藏查窖时严格剔除病薯。

(4)催芽切种

播前15~20 天种薯催芽,把种薯堆放在15~20℃光线充足的室内充分利用散射光催芽。薯块堆放厚度为2~3 层,每隔5天上下翻动1 次,直到大多数种薯顶芽萌动为止,出现1~2 cm长绿色芽时切块播种。切块时挑出病、烂薯,并对切刀进行消毒。提倡用30~50 g健壮小整薯经催芽后播种,减少切刀传播病菌[3]。

(5)高垄覆膜

气温稳定在5~7℃、10 cm 土层温度稳定在7~8℃时播种。实行宽窄行高垄,一垄双行栽培模式。垄顶宽60 cm,株距为25~30 cm,宽行70 cm,窄行30~35 cm,垄高10~15 cm。确保植株通风透光,易于排涝,有利于防止疫病发生。

(6)精细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减轻病害发生。垄作不覆膜栽培地块要加厚培土,生育期内进行2~3 次中耕培土。这样能保水、保墒、提高地温,促使其多层结薯,提高产量。防止植株上的病菌落到地面上侵染块茎;防止块茎直接曝光而使其表皮变绿、茄素增加、食味变差。

2、生物防治

花前8~10 天和谢花后分别用“霜贝尔”500 倍液喷施预防;发现中心病株后用“霜贝尔”50 mL 加“大蒜油”20 mL,兑水15 kg,喷雾,5~7 天1 次,连喷2 次。

3、化学治疗

(1)药剂拌种

选用68%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薯重量的0.3%加适量草木灰或石膏粉混合均匀后拌种;或每100 kg 芽块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 g,加少量水浸蘸或喷施,可降低病害发生率。

(2)保护性农药

晚疫病多发季节应定期施用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主要农药有代森锰锌、双炔酰菌胺、丙森锌、代森铵等。

在齐苗期、结薯期和后期遇阴雨特别是阴雨加雾天气,在转晴后等要及时防治。可喷施治疗性杀菌剂进行防治,或用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水分散剂,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65%乙磷铝可湿性粉剂进行普遍喷雾防治;或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兑水45~55 kg,或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或72%霜霉威水剂800 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或5%氰霜唑悬浮剂1500 倍液,常规喷雾控制。7~10 天喷施1 次,连喷2~3 次。

发病初期及时拨除中心病株,带出田外深埋1 m 以上。对病穴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 m 范围内喷施1:1:200 波尔多液、或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等药剂进行封锁控制,隔7~10 天再喷1 次。

三、结语

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山西地区马铃薯高产的主要病害,笔者对多年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从多方面、多角度监测、防治、处理马铃薯晚疫病,以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

猜你喜欢

晚疫病病株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我国番茄晚疫病危害及流行病学特点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