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水土保持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

2021-12-23王文娟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山区

王文娟

摘 要 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加剧资源匮乏的程度。农业生产与水土保持联系密切,为了避免农业种植与生产中的水土资源浪费,近些年,农业部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水土保持研究格外关注。以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其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土保持;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9.103

水土流失是山区农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非常严峻的问题,水土流失不仅会加剧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还会导致可利用资源储备不足,进而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因此,做好水土保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部门与相关农技人员要全面分析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科学选择水土保持策略和方法,以达到促进农业生产、维持山区农业生态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水土保持重要性分析

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水土保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繁衍生息和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加大水土保持力度,维护生态环境健康,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1]。水土保持的根本任务是要做好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将自然资源和环境有机融合,良好解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水土流失不仅会破坏自然资源,引起生态环境恶化,还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同时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

1.2 改善农业基础环境

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现象能够得到明显遏制,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少,植被覆盖面积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环境不断恢复,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性保障。在这样的农业生产环境下,农业生产的质和量都能提高,打破传统山区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3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为了保持水土治理的效果,并能够为农业生产带来可持续效益,应该不断优化山区农村产业结构。全面实现“坡改梯工程”配套治理措施之后,针对农业的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此来提升工程治理的长期效果,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结合当地的发展战略,按照“钱粮并举”的发展要求,针对农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提高粮食产量,同时保证畜牧业、林果业、蔬菜业等全面良好发展,进而构建繁荣的区域发展体系,推动区域支柱型产业的诞生,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坚持以农业为主,使粮食作为经济结构的核心,以此带动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在全面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后,还要逐渐加快非农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格局[2]。

1.4 凸显农业科技应用成效

经过长期的水土保持治理,可以明显改善当地的土壤质量,在种植农作物时,要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科技的优势,凸显科技的价值。在梯田全面改造之后,土壤变得十分优渥,便于进行各类栽培技术的实施和推广,而栽培种植技术的应用反过来又能够维持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现代农业生产中,地膜栽培种植技术和立体种植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地膜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和提高肥效,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及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对于我国三北地区低温、少雨、干旱贫脊、无霜期短等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狭义的立体种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稻—萍—鱼”种养结合,而广义的立体种植则是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即将鸡、猪、沼、菜等生物组分整合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统[3]。

2 水土保持的相关策略

2.1 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治理方略

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要坚持“治理”与“预防”共同开展,双管齐下。预防监督、检测预报可以有效避免很多水土水利问题的发生,提高水土保持的水平。近几年,部分地区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不断优化水土保持治理策略,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治理方略,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采取封山育林、禁牧轮牧等措施,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预防工作,使大面积植被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明显提升治理的进度和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4]。

2.2 坚持以支流生态项目区建设为主

总结多年山區农业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发现,以支流生态项目区建设为主的水土保持治理策略效果显著。通过不断的摸索,构建了“以支流为骨架,县域为单位,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线条,在整个水土保持治理体系中,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统筹规划,对梁峁坡沟川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对整个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的改善和调节,使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农业生产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5]。整个水土保持治理策略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实现了从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的转变,提高了水土保持治理的效果和质量。

2.3 坚持沟道坝系工程的规划建设

在山区农业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情况,合理开展规划建设,尤其是沟道坝系工程建设不容忽视。坝址的选择要遵循以下5个原则:1)应选在支毛沟交汇和沟道拐弯的下游,避免与山坡上的冲沟相遇,从毛沟到支沟,从上游到下游,节节修筑,形成有效的防护体系;2)应选择在沟底平缓、肚大、口窄及沟底和两岸基础坚硬的地方,以利于坝体与两岸结合,拦蓄泥沙和缓洪作用大、工程效益明显、安全系数较高;3)应选在跌水上游,避免湍急的水流冲毁坝体;4)应选在施工条件较好,有足够筑坝土石料的地方;5)应选在对坝系下游及附近村镇、工矿、交通安全影响较小的地方。

结合当地的水土保持工作经验,通过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沟道坝系工程,能够实现明显的泥沙拦截目的,还能通过改变径流的方向和分布来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拦蓄洪水,淤出一些高产稳产的农田,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

2.4 加快大面积的植被恢复

水土资源在人们长期的开荒、砍伐、过度放牧下逐渐被破坏,出现水土资源流失,生态环境紊乱的问题,而想要尽快恢复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首先要进行植被恢复。

在山区土壤缺水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各种抗旱栽植技术,如鱼鳞坑整地技术、带状整地技术、水利播种与覆盖技术。有研究表明,土石山区进行坡改梯改造后的土地显示出了良好的保水保肥特征;种植苗木时,采用容器苗种植、基盘法植苗等技术进行幼林抚育,能显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对栎树裸根苗、容器苗、穴盘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发现穴盘苗在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和根系发育情况方面表现最好。而根据太行山土石山区的特点,研究人员提出了4套造林技术模式,即坡改梯工程+经济林梯田面造林模式、营养钵+灌草的切割面造林模式、苜蓿+金银花的地埂绿化模式、鱼鳞坑+景观林的大苗移栽造林模式,实践证明这4种造林技术显著提高了土石山区造林的成活率,实现了山区植被的快速覆盖[7]。

3 结语

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水土保持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水土保持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能够改善小环境生态条件,为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水土保持的方法有很多,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水土保持策略与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出水土保持的实效,为我国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冯忠良.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21,11(7):160-161.

[2] 杨雪东.水土保持规划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1,12(14):136-137.

[3] 陈永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指标体系及应用[J].新农业,2021(13):58.

[4] 王勇.我國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1(34):124.

[5] 王培源.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浅谈[J].商场现代化,2011(1):218.

[6] 高清贵,邓汉明.建瓯市农业水土保持与旱情关系的调查[J].福建水土保持,2004(1):34-36.

[7] 罗茂盛,刘止斌.论水土保持在我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四川水利,2000(2):6-9.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山区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山区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山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先进国家绿色生态农业给我们的启示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