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新区学校校园偏见问题探析

2021-12-23纪艳云赵明

江西教育B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区暴力校园

纪艳云 赵明

城市新区学校,作为一个新型的“社会缩影”,其学生来源复杂、所属家庭阶层各异,校园偏见现象如影随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的参与程度和学生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各类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校园偏见属于认知范畴,往往不易察觉,很难受到各方的重视。当前,学术界也主要关注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和校园歧视等问题,而鲜有学者将校园偏见作为研究内容进行专门的研究。殊不知,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等不良事件往往发端于早期的校园偏见,而且在当前国家强力治理校园暴力的形势下,校园“软暴力”等隐性现象可能会逐渐增多,因此审视校园偏见现象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城市新区学校校园偏见问题产生的缘由

偏见指个人或群体对人物或事件存在的与实际不相符的评价或态度。偏见不同于歧视,偏见涉及对事物的不实评价或态度,而歧视往往违背人权和道义,偏见的感情色彩略淡于歧视。

城市新区是为缓解中心城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压力而开发的城市拓展空间,它是在政府有组织的干预和推动下开发的,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新区是郊区发展的产物,它是承接中心城区产业、人口迁移的重要载体。城市新区和以往的“城中村”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城市新区的规模更大,涉及人群更广,人员组成更复杂,配套设施也相对更完善,具有相对明确的发展界限,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

城市新区的兴起带动了周边学校的兴建,因为《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地方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保障其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确保教育的公平。城市新区学校就此主要承担了周边适龄儿童和少年的义务教育责任。

校园偏见的产生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城市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壮大,城市的容量逐步趋向饱和。为了缓解城市治理的压力,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抢占城市发展先机,城市新区成为“宠儿”脱颖而出。伴随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两为主”政策,城市新区学校的生源日益多样化。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生活习惯各异、学习准备程度不同,教师难以避免地会因此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喜好程度,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而学生出于模仿的天性也依据个人的家庭贫富、兴趣爱好、成绩高低等因素组成“小团体”,校园偏见由此产生。

城市新區学校校园偏见主要作为一种“类偏见”而存在,同时,这种偏见是潜意识的,持续时间较长,会因当事人身份是“群体”或“阶层”等产生扩大效应,直接影响他人的看法和态度,不利于师生交往和正常师生关系的构建,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人格产生不良影响。

二、城市新区学校校园偏见问题的消解路径

城市新区学校校园偏见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其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关键。

1.努力打造文明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学校要营造轻松活泼的校园氛围,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树立“爱生如子”的职业理念。学校可适时开展文明校园教育宣传活动,如在校内宣传栏张贴“好人好事榜”“校园之星”等优秀学生事迹材料,在校内显眼的地方张贴“学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我爱我校”等宣传标语,让学生之间产生“情同手足”的情愫,以此宣扬积极、向上、阳光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懂礼貌、讲文明、爱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对于学生间的嘲笑、讽刺、挖苦等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发挥教育艺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大家在游戏和活动中增进了解和理解,消除相互间的隔阂和偏见,发扬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建立纯洁深厚的友谊,同时让贫困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家校共育的格局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它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失之偏颇。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在学校里承受偏见的学生大多性格孤僻、极度自卑、个性懦弱,这跟其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密不可分。针对这种现象,家校合作便可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或开家长会等建立家校联络机制,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协调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各方的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间可沟通交流育儿心得,提高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准确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发展状况,进一步主动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可相机开设家庭教育讲堂,并努力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纠正错误的教育方式,共同助力孩子成长成才。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预防和消除学生的暴力倾向

学校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辅导,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师生的心理问题,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情感疏导,促进师生心理健康成长,努力避免因心理扭曲而发生不良事件。同时,学校要强化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虽然校园偏见是一种潜意识的隐性行为,但是当偏见加重或者情绪过激时,会引发校园暴力事件,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让他们自觉守法守纪,同时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学校也要健全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监督、管理体制,提高教师的洞察力和敏锐性,消除校园偏见现象滋生的可能性,及时觉察“校园暴力”的苗头,有效杜绝校园暴力的不良行为。同时,需要治理校园周边的环境,净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减少社会歪风邪气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三、结语

城市新区学校校园偏见问题作为社会转型期城市建设特有的教育新问题,其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等多方的共同努力。营造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激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融合,形成更强的教育合力,能有效减弱家庭差异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的积极有效协作,能逐步消解校园偏见,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并改善家校关系,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进一步提高城市新区学校的办学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评估监测研究院)

猜你喜欢

新区暴力校园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反性别暴力
“暴力”女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暴力云与送子鹳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