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看土壤肥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23王艳莹

种子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土壤肥料可持续发展农业

王艳莹

摘    要: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粮食才能满足人口需求,是因为我国的耕地面积相对紧张,且我国的耕地模式较为复杂,机械生产普及较低,政府的决策是用有限的土地来保证粮食作物的足够产出,这就使得必须要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保证土壤在利用过程中保持肥力,科学合理制定肥料的使用,不能损害生态环境,但就目前而言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从存在问题出发,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肥料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9-007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158       文献标志码:B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力求在农业上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高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在农业发展的整个进程中肥料的使用贯穿始终,而化学肥料的使用会对土壤、水资源等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如何科学合理地施肥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况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中国农业的现状之上,即有机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态农业等众多可取代资源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努力发展调控农业的同时注意发挥可持续思想的指导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脚步无法完全跟上其他领域,造成了一些知识误区,再考虑到中国农业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没有办法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农村务农人员在作物耕种时仍在大规模使用肥料以保证粮食的产量。事实上,大部分的耕种者都对土壤中肥料的使用危害有一定了解,也明白肥料的不合理使用会对土壤的健康及种植地的环境造成损害,但由于缺乏关键指标及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指导,不使用肥料就无法保证产量,不得已而为之。而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杜绝肥料的不科学使用,要做到合理科学施肥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资源;要做到土壤肥力不消退的同时延长土地的使用寿命;要做到满足当代对于农业需求的的同时让后代有田可耕、有地可种[1]。

2   土壤肥料在农业体系中的重要性

现代农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土壤肥料的广泛使用,作为各种粮食、经济作物赖以生存的一种生产性资源,土壤肥料的作用主要在于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保持农作物可以茁壮生长以及维持土壤的肥力,土壤在其中主要扮演降水的缓冲者、养分的转换及循环者和种子的滋养者3种角色。土壤肥力由此成为判断土壤品质的一种重要基础性指标。要想农作物含有所需的微量元素和肥力优沃的土壤,都可以通过施加肥料来达到目的,而只有合理的施肥才能使土壤保持肥沃。要想完成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工作人员就得确保并落实土壤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农作物的产量。比如工作人员应懂得让土地休养生息,在完成某一种作物的种植工作后需要有一段恢复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耕地,才能延长土地的使用寿命,才能在有限的耕地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土壤肥料存在的问题

3.1   土壤品质问题

现如今我国的农业体系不断向前发展,农作物的产量也在不断创造新高。然而我国的农业种植土地的品质却在持续地走下坡路,其中主要原因要归结于农业种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随着不断地种植而日渐减少甚至消失,土壤对于营养物质的保护能力也大幅减弱,大量的营养物质随着水流的运动而流失,最终导致土壤品质不断下降[2]。据调查研究发现,山东省东部耕地土壤呈酸性,西部耕地土壤呈碱性,中部耕地土壤均有酸碱性,由于长期施肥方式不科学等原因,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酸化、有效磷含量整体较高、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土壤养分失衡。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化肥的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农作物得到显著增产。但由于如今无机肥料逐渐取代了生物有机肥料导致土壤的结构功能发生破坏,进一步改变了耕地土壤的结构导致农作物性质改变,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有些农产者过度依赖使用化肥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认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分布不均衡,致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农作物品质变差,制约了我国农业健康发展,见表1。

3.2   肥料使用问题

各地土壤由于性质不同,所需养分也不相同,单一化的肥料并不能补充所有土壤的养分,长期过度施用肥料只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严重,减少农作物产量。

首先,在作物的种植过程中,有些农业技术人员相关专业技能和知识较为匮乏,在农作物生长环节中施用化肥不当,致使化肥的施用量日渐上升,而农作物的产量却没有明显变化,致使农作物长势差,肥力低下。过度施用化肥同样会对农作物产生巨大危害,主要表现为农作物产量品质降低、产生倒伏和病虫害等问题,这些问题贯穿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

其次,有些区域以及农作物之间施肥不协调。各区域间施肥量不均衡,例如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存在差异的地区施肥量存在差异。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导致其施肥量显著上升,改变了各地种植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化肥的消耗。农产者依据农作物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通常不会产生过度施肥和施肥不足的情况,例如瓜果蔬菜等产生的经济效益高,农产者投入的肥料高但是施肥的增产效益却下降,而大田粮食作物肥料使用量存在施肥不足的情况,但也存在施肥过量的情况。

再次,由于化肥产品自身问题导致供需方面产生脱节。一是单一化肥品种的问题。例如市场上氮肥中的铵态氮肥占比约90%以上,而硝态氮肥几乎不可见,磷肥中则是高浓度的磷肥种类市场占主导优势。二是化肥产品自身养分比例不够合理。如复合肥在市场中占据主导优势,然而其养分配比过于单一,磷钾比例较高,在肥料利用率上反而不如因地制宜的配方肥来得高,徒增成本。虽然缓释肥、控释肥等產品不断发展,但其成本较高,使用方法较为复杂,农产者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其市场占比不高,实际应用较少。

3.3   农业人员的能力问题

目前种植耕作的农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不够,施肥水平有待提高,施肥观念和理念存在差异。首先,施肥目标陈旧,总以产量多少作为施肥的依据,不能科学地从耕地实际出发结合经济效益和产量综合评估施肥量,过度施肥导致减产和损害耕地。其次,施肥方式有待科学化地提高,施肥方式局限于撒施,有机肥和化肥的使用不配套等原因造成化肥的养分未被土地完全吸收造成浪费。在耕种时将无机、有机肥料相结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才是最有效的施肥手段。最后,技术水平低下,新型肥料的使用方面存在技术短板,机械施肥也存在不足,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的匮乏,多、快、好省施肥技术的应用迫在眉睫。

4   对策

4.1   肥料的合理使用

無机肥料只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无机营养物质,而有机肥料中含有能够保障土壤环境的有机成分,因此在施用过程中要增大有机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可以合理利用肥料制备农家肥。农家肥一般包括人和动物的粪便、厨余垃圾及其他厩肥和堆肥等,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且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然而农家肥一般需要和其他肥料一起施用,才能合理高效地利用肥料。基于我国现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有机废弃物排放量为43亿 t,其中粪便占总量的1/2。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储量丰富,总量约为6 300万 t,化肥原料为尿素4 900万 t、过磷酸钙1.19亿 t和氯化钾3 400万 t,同时富含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微量元素含量占到8%~10%,这表明有机废弃物的二次利用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3]。

4.2   发展智慧农业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高新科技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将农业与高科技结合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构建智慧农业是当今农业领域发展的趋势。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使用传感器和软件,调查土壤的数据,确定土壤的情况,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温湿度、气候、光照、植物的吸收特点等因素来科学制订施肥方案,如此一来可以了解到土壤的各项数据,从而对土壤进行针对性养护。

5   结语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让农产者科学地使用化肥,实现土壤持续的利用并发展新型肥料,采用新技术与其他行业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逐步与其他强势领域齐头并进,这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 ] 叶昴成,陈振华.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探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6):291.

[ 2 ] 孙晓羽.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3(3):164.

[ 3 ] 王丽文,杨忠彬.简述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治理的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9):95.

猜你喜欢

土壤肥料可持续发展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试论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土壤肥料与未来的林业发展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