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大头茶资源的培育与利用

2021-12-23张丽康刘忠颖

种子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

张丽康 刘忠颖

摘    要:山茶科的大头茶属植物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常见树种,在滇南、滇中广泛分布,目前很少人工栽培,城市绿化应用较少,是典型的乡土树种。分析了大头茶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提出了栽培技术及利用途径,为城市绿化提供技术支持和种苗保障。

关键词:云南大头茶;形态特征;资源分布;培育利用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9-005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B

城市绿化中采用乡土树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并且造园成本低。在云南省城市绿化造园中,可选用云南大头茶植物。通过引种、栽培、繁育、驯化,有利于保护资源,丰富园林景观。通过森林资源调查,南华县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尤其是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三峰山自然保护期,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野生动植物安身立命的场所,保护和培育云南大头茶,也是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任务。

云南大头茶在滇中地区广泛分布。在南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多风、夏秋多雨、冬少雪,四季如春。這种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核心区,荟萃了丰富多彩的植物类群。山茶科植物(山茶属、木荷属、厚皮香属、木荷属)人类关注较早,但云南大头茶还未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树种调查,云南大头茶属植物树形优美,花大、花多、花香,四季常绿,耐寒,花期长,果实艳丽好看。大头茶多分布于原始森林的核心地带,散生于林缘、路边、坡地,通过人工栽培和保护,可以丰富园林景观,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开展大头茶树种的保护与培育,也是园林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1   形态特征

云南大头茶(Gordoniayunnanensis)属山茶科大头茶属植物,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常见树种[1-2],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大部分人们认为是“大百花山茶树”,目前均处于野生分布状态,高达8 m。南华山区树高仅4~5 m,树皮灰褐色。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0 mm;叶片厚革质,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5~15 cm,宽2~6 cm,先端钝园,基部渐窄,全缘或顶部有浅齿,上面亮绿色,两面均无毛。花大,白色,直径7.5~13 cm,部分植株可达16 cm,多对生或簇生小枝顶端;萼片覆瓦状排列,革质,宿存;花瓣为宽倒心形,先端深裂;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合生;子房长矩圆形,5室,花柱先端分叉。蒴果长椭圆形,长3~3.5 cm,直径1.5 cm,先端顿尖,呈“子弹头”状,亮绿色,带红晕,5棱,明显,果壳炸开后散发出种子,种子先端有翅,自播能力强。根深性,根系萌发率强,植株被挖取后,残留根系容易形成新株,再生能力极强,适应性广[3]。

2   资源分布

云南大头茶在南华县主要分布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三峰山自然保护区海拔在1 800~2 500 m的山区和半山区,在雨露乡铅厂村委会的老鹰嘴、洒披武村委会望木郎大山,马街的大中山、后山村委会、威车村委会,往往同云南松、罗汉松、西南山茶、木荷、杜鹃、麻栎、滇青冈栎、蕨类、红花木莲、滇石楠、栓皮栎、云南含笑、厚皮香等混生成林。大头茶处于植被的中下层。这些地区常年多雾多湿,土壤呈酸性,pH值为5~6,疏松、多孔、透气、砂夹石和土夹石,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云南大头茶的生长,干旱瘠薄的土壤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主干不明显,丛化或灌木化明显。耐修剪,侧枝萌发率高,自动调控能力强,野生环境下,树龄多样化,乔木、小乔木、灌木均可出现,有一系列过渡类型。果实和种子,多年宿存,当年的种子不易成熟,自3—7月均可开花,成熟度不一,同一植株可见一面孕蕾一面开花,次年的11—12月蒴果充分成熟可进行采种,未散开的种子便于收集。

3   栽培技术

3.1   种子采集

10—11月蒴果成熟,必须选择充分成熟的种子,晒干、扬净、除去杂质,尽量采用当年生的成熟种子做种。越年生的种子发芽率低,晒干的种子发芽率逐渐丧失,种子必须保持足够的水分,发芽率才会高,有利于出苗,通过种子发芽率试验,种子发芽率仅10%~15%,这是自然状况下种源稀少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采够充分成熟的种子。

3.2   种子处理

种子自蒴果中脱出后,浸泡在1%~2%的K2MnO4溶液中进行消毒24 h,有利于种根突破种皮,除去空、瘪、杂、瘦、劣的种子,沥干水分,立即拌入细沙中,将细沙、种子和锯木按1∶1∶1的比例混合,沙藏时间为40~50 d,期间每15~20 d翻动一次,温度控制在22~28 ℃,仔细检查湿沙土壤含水量,待种子有1/3露白时,即可播种。

3.3   整地捞墒

选择背风向阳、交通方便、肥力均匀、位置适当、方便管理的田块,创造适合于幼苗生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培育壮苗。土壤耕作,做到“能排能灌、深耕细作”,达到“土细、墒平、沟直、垡碎、埂草三光、三沟配套”。滇中地区应为高埂低墒,埂高3~5 cm,墒面宽120 cm,长度视地形而定,以方便管理为宜,一般长10 m。为了方便地膜覆盖和小拱棚建设,土地必须平整。

3.4   播种覆盖

催芽“露白”的种子,立即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然后覆盖一层充分过筛的细沙,以种子盖严为宜,然后再覆盖一层锯木屑,用喷壶喷透水,再覆盖塑料薄膜,保持墒面湿润,膜内温度在18~26 ℃,10~15 d即可整齐出苗,期间密切注意杂草,土壤不能积水,做好中耕排水工作。

3.5   幼苗管理

出苗后,做好揭膜、通风、透光、中耕、除草、间苗、定苗、补苗、追肥工作,做到水够肥足、肥力均匀、出苗整齐、不拥挤,苗龄大小一致,做好水、肥、气、热、光温的调控工作,才能满足幼苗生长发育的需要。

3.6   袋苗培育

一般采用16 cm×20 cm的无纺布营养袋,当苗高5~8 cm时,配合间苗、定苗、补苗工作,及时将幼苗移栽在提前准备好的营养袋中,浇足定根水,做到不露根、不埋叶、栽稳、栽直,尽量缩短缓苗期。营养土必须肥力均匀、充分堆沤腐熟、过筛。清除杂物石块,提前做好营养土的准备工作,营养土不能淋雨,袋苗大小适中,生长一致,出圃一致。小苗作为绿篱,大苗培育,多次换袋,可以培育成行道树,提高造园效率。

3.7   施肥除草

施肥除草是培育壮苗的重要环节,大头茶生长缓慢,苗期杂草容易争夺养分,必须精细管理,必要时采用3%KH2PO4进行叶面喷施,提高幼苗抗逆性,也可采用5%尿素溶液作为提苗肥,每15~20 d喷施一次,期间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3.8   大苗培育

作为行道树的绿化大苗,必须换袋处理,保护根系,加大根系的分布范围,采用60 cm×90 cm大袋培育效果较好,可以培育2~3 m高的大树,用于行道树或庭荫树,3~5分枝的小苗可作为绿篱用苗,作为树墙和花篱也十分美观。

大苗移栽尽量保护根系,凡是采取保护根系的一切措施,都有利于其成活。

3.9   整形修剪

大头茶作为行道树和庭荫树,小苗时就必须培育主秆,整形修剪,主秆不直时,必须设立支柱。根据绿化苗的用途,培育枝繁叶茂的大头茶,避免拥挤,才能满足造园的需要。培育期间加大株行距,使之通风透光,提高成苗率。

3.10   病蟲防治

通过调查,滇中地区大头茶的病虫较少,但必须注意尺蠖、天牛、蚧壳虫、红蜘蛛的防治,以综合防治为主,做好种苗调运和植物检疫工作。

4   种植地建议

(1)行道树种。城市绿化,行道树种采用大头茶也是最好的选择,体现绿化、美化、花化、区域化和功能化。培育行道树,四季常绿,十分亮丽,在滇中和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

(2)绿篱花篱。大头茶是适合绿篱和造景的植株,成片的花境也十分好看,其耐修剪的性能十分方便管理,造景后不易变形,形成树墙也十分壮观。

(3)模纹花坛。由于大头茶开花较多,花期较长,5—10月都可以看繁花似锦的景观。这种一面开花、一面结果、一面成熟的特性,是很多园林树种所没有的,分枝率强,侧芽萌发率强,小苗培育后,作为模纹花坛也比较适宜。

(4)种源保护。建立大头茶自然保护区,保证种源纯正,有利于培育生长健壮、主干笔直的优良绿化树种,满足城市用种的需要,充足的种源有利于苗木产业的发展。

(5)球型造景。大头茶腋芽萌发率强,多用于球型造景通过精心养护,可以形成花球景观。

(6)防火林带。大头茶在局部地区具有阻燃性能,也可作为防火林带栽培。

(7)公路绿化。在新建设的公路两侧,可以采用大头茶作为绿色通道,对边坡绿化,景观效果好,寿命长。

参考文献:

[ 1 ] 马长乐,李靖,白琼等.云南省乡土树种大头茶属植物资源分布与利用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5):78-80.

[ 2 ]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 3 ] 柯文山,钟章成,席红安,等.四川大头茶地理种群种子大小变异及对萌发、幼苗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0(4):697-701.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
河北塞罕坝中国林蛙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调查与分析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
合体型连衣裙中褶饰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