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城市味觉记忆,发酵甜蜜的老式糕点坊

2021-12-23宫瑾

走向世界 2021年45期
关键词:酥皮红宝石糕点

宫瑾

城市的味觉记忆,是所有老青岛人的共同记忆。铺着“波螺油子”的马路将大金鹿自行车颠簸着发出声响,车把上挂着用牛皮纸包的四四方方的点心,最上面附一张大红纸,骑回家时,香味飘了满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份难得的美妙滋味,发酵着一代人的甜蜜记忆。

承载这些味觉记忆并将其延伸至今的,便是老城旧巷里那一间间其貌不扬的老式糕点坊。

“生活林糕点”始于1930年,由白俄罗斯人创办,是青岛最早的西式糕点店之一。1944年,张志敏集资将西点厂购买下来,并改名为“玛尔斯”糕点厂,这是民族资本在青岛办西式糕点厂的开端。

张志敏在收购“玛尔斯”糕点厂之前,一直以志清诊所的大夫身份作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而购买这家西点厂也是为了掩护地下工作的需要。在2002年编撰的《青岛市志·人物志》第四篇《青岛烈士名录》中也记载了张志敏烈士的名字。1952年“玛尔斯”糕点厂更名为“生活林”糕点厂,寓意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到来,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打造,“生活林糕点”在青岛乃至山东半岛都享有盛誉。然而几经沉浮后,生活林目前只有20多名职工在坚守着这块老牌子。除了在河北路8号的惟一直营门店外,他处再也寻不到生活林糕点的影子。

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的“生活林糕点”,在花样层出不穷的西点市场依旧坚定不移地坚持着传统工艺制作,一刻也未曾将老手艺忘却。酥皮豆沙月饼是每次来都要买的单品,在最辉煌的时期,生活林每天要生产4万斤月饼,层层酥皮薄如纸,轻轻一碰就酥掉渣。咬上一口,清甜浓香的豆沙包裹在绵密的酥皮里,嘴巴里全是满足;“小眼镜”“枇杷梗”色泽金黄,入口松脆;香油炒面浇入热水稍加搅拌,芝麻与香油炒制的面粉同时迸发出香气,微甜细腻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为了一些老年顧客,生活林还推出了一系列无蔗糖的点心,让他们无忧地享受糕点带来的快乐。

现在来逛“生活林糕点”,经常能看到上了年纪的店员与老主顾们聊着家长里短,熟悉的香味和熟悉的人,仿佛时间从未流逝过。这家青岛老字号包含着一份记忆和一份情怀,在交替更新的岁月当中愈发显得坚韧且让人心生眷恋。

开在市南区新田路41号的田园禾食品坊,有着地地道道的“老食堂”味。这家点心铺是由卷烟厂食堂退休员工开办的,质量上乘,价格便宜,无论工艺还是用料,都保持着传统糕点的韵味。

店里的柜台不大,里面一人多高的面包架子能看得一清二楚。酥皮豆沙点心尝起来层次分明,白色酥皮的松软和豆沙馅儿的湿润堪称绝配;还有用大片真材实料的玫瑰做馅儿的玫瑰酥饼,用手掰开就能闻到花香味,香甜诱人,惹人食指大动;最受欢迎的其实还是店里的油酥面包,每个都有手掌大小,从烤箱取出放凉后,一部分按5个1包分装售卖,一部分直接整盘端进柜台按个售卖,烤盘里的油酥面包个个都表层油亮,用手掰开,层层叠叠的油酥和面包一层又一层裹在一起,口感丰富又扎实,这种油酥面包里的油酥也大有讲究,面粉、糖粉和芝麻、花生碎的比例需要经过非常多次的调整,直到成为一种无法言传的“手感”,这种在时间流逝中积攒出来的熟稔,便也成就了田园禾食品坊的“老食堂”口味,让人回味无穷。

“希望这家店能够长长久久地开下去。”来田园禾食品坊的老食客总是这么说。或许这些老口味的面包糕点已不是食堂里的必需品,或许这些老面包已不再是人们的美食首选,可是每当路过这里,闻着熟悉的油酥香气,总还是忍不住咽咽口水,而田园禾食品坊也总是伫立在这个拐角,这种需要与供给,便是青岛人心照不宣的味觉记忆。

1989年青岛红宝石蛋糕房开业,店铺坐落在湖北路14号甲,是青岛第一家专业蛋糕房。在人造奶油占据主要市场的年代,红宝石蛋糕店用纯动物奶油的香醇甜美俘获了人们的心,对甜品蛋糕的挑剔味蕾也自此打开。在当时,过生日去红宝石定一个奶油蛋糕,已经成为了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一进到店内,迎面看到的就是极具年代感的玻璃柜和被金光灿灿的边框包起来的“红宝石”3个字。玻璃柜里的蛋糕没有过多装饰,就连名字也及其直接:小鲜奶、天然乳脂切块、巧克力开刀、白脱开刀……植物鲜奶和动物黄油两种不同的食材带来了不同的口感,栗子蛋糕可以算是植物鲜奶派的“头牌”,用料实在,性价比很高。手压的栗子蓉毫不吝啬地做成三层夹心,吃进嘴里还有栗子原本的颗粒感。纯奶小方“人如其名”,整块蛋糕只有奶白色的动物黄油跟蛋糕胚相配,蛋糕上的裱花没有什么规律可言,随性一挥而就,倒是每块儿都别具一格,俏皮可爱。蛋糕使用的硬奶油也是红宝石跨越时间的标志,它不如现在的奶油顺滑,含进嘴里也不会有入口即化的食感,硬奶油从最初的块状逐渐融化,最终变成一股淡淡的、微甜的奶香。

新鲜食材让蛋糕的保质期变得非常短暂,店里的工作人员总要提醒一句:“2小时内吃完!”,这种急迫似乎与现在西点追求的“慢生活”节奏并不相符。店内甚至没有桌椅供顾客堂食,可红宝石蛋糕依旧有让人拿到手就想立刻来上一口的“超能力”。于是不少人选择提着它花上几分钟走到不远处的天主教堂,或者找一个长椅,或者直接在台阶上席地而坐,迫不及待地享受这份美味。脱离了西式下午茶的精致,放弃了成为“网红”甜品店的机会,红宝石蛋糕将这些蛋糕还原到甜品本身,守护着吃蛋糕最朴素而真实的快乐。

相比較“生活林”与“红宝石”,宏发红西饼屋既没有渊源的历史,也没有因为稀少而带来的贵气光环。天津路20号的临街小门头里,多站几个人都显得拥挤,这样一家“普通”的西饼屋,却被口口相传。店内不缺蜜三刀、地瓜片、老式月饼等中式点心,还有各类曲奇、三明治、泡芙、麻薯……就连探出门口的简易摊位上都摆着一些盒装的点心,种类繁多到似乎要从这间小小的店面里溢出来。

店里的很多种面包和点心都是按斤称的,想要多少就切多少的菠萝包,外皮是奶香浓郁的奶酥,看似松软实则口感紧实,内里则是满满的菠萝果粒,轻轻一按就要流的满手都是;16元1斤的馒头片酥脆惊人,两手随便一掰就能崩出小小的碎屑,香而不腻,老少皆宜;没有等待鸡腿面包出锅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宏发红西饼屋每天下午3点左右开始炸面包,大麻花、紫米面包、糯米面包、鸡腿面包轮番下锅,想要买到第一批出锅的炸面包就要算准时间,果断出击,去晚了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刚出锅的炸面包热气腾腾,面包酥脆的外壳和富有嚼头的内里,搭配火腿肠、糯米等内馅,鸡腿面包的咸甜、糯米面包的黏软,一口下去直熨帖到人的心里去。

如果说宏发红西饼屋“普通”,倒不如说这家西饼屋早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就算尝过各种充满“卖点”的甜品,在饥肠辘辘时、在忽然嘴馋时,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还是宏发红西饼屋,实打实的用料、熟悉的味道,早已在人们心里落地生根。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兴手作西点出现在市面上,它们层出不穷、新意百出。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老式面包房还保留着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这不仅仅是依靠习惯了老味道的老顾客,或者是年轻人对情怀与童年的追寻,还要归功于这些老店自己的进化更迭。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生活林”也在积极拓展市场空间。早在十几年前,“生活林”就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和面、调馅、压模、包装等环节都由机器完成,关键环节由工作人员进行质量把控。相比于手工制作,机械化生产后制作效率大大提升,一天能生产2000多公斤月饼。红宝石蛋糕房凭借自己“青岛老字号”的矜贵,俨然已经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APP上揭起了“复古风”,宏发红西饼屋不仅保存了自己最受欢迎的几种类别,现在也紧跟潮流的推出更多新品类。

老式面包坊不应该成为过去,也不能沉没在记忆里,这些城市的味觉记忆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在对传统味道的追寻里,正在逐渐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The taste memory of the city is the common memory of all elder Qingdao people. The Jinlu bike rattled along the road paved with “boluoyouzi”, a kind of neptunea in Qingdao; on the handlebars hung snacks wrapped in square kraft paper, with a large red paper attached at the top; and the smell wafted through the air as people rode home. In the era of material scarcity, the rare delicious taste fermented the sweet memory of a generation.

猜你喜欢

酥皮红宝石糕点
?种酥皮叫妃乐
酥皮山楂叉烧包
糕点世界的小偷
小樱桃
小小糕点师
丢失的红宝石项链
美味的糕点
用钢笔换来的月饼
防偷吃的毒招
月饼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