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雪域之巅仰望星空

2021-12-23叶延滨

西藏文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杰雪域西藏

叶延滨

读陈人杰的诗,需要在夜阑人静时细细咀嚼、认真品读。那带着温度的文字仿佛有千钧之力,重重举起、轻轻放下,触及着最柔软的心灵,时而让人潸然泪下,时而让人回味悠长。从西湖到西藏,从钱塘江畔到群山之巅,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地理版图,用思想谱写出雪域高原的精神史诗。从援藏到调入西藏扎根高原,十年的时光恍如流水匆匆而逝,岁月留给他的不仅是青丝忽成白发,更是历尽千帆仍一尘不改的赤子之心。在某种程度上说,西藏成全了陈人杰,陈人杰也成全了西藏,“梦里不知身是客,直把他乡作故乡”,一个诗人,只有把身体和灵魂扎进这片土地,才能俯下身用心用情感悟这里每一个带着温情的生命,一如其诗中所写“你是我脐带带出的名字/籍贯上,沉淀的月光/但只有西藏被唤作故乡,故乡之上还有故乡”,他把这里的每一座立体的山,每一条流动的河化作最美的诗行,让人徜徉其间,流连忘返,“自逐于西藏山水间/人如石化为心肠梳理故乡的肠胃/隔天海而望”。同时这片圣洁的土地也滋养着陈人杰的内心世界,给予他叩击诗歌奥妙之门的钥匙,在这片抬头即是漫天星空的世界里,在无数个群山寂寂,流水淙淙的深夜里,一位苦吟诗人审视着自己的心路历程,以星夜为酒,靠文字取暖,为一颗树喊疼,坚强的内心藏着最柔软的宇宙。“一个人的生命线有多长/从杭州到西藏/乃至无法预知的村落/从碧海到雪域/浪花到雪花/后现代到文明倩影/于高冷、孤绝、自省中/一次次拓宽内心的疆域”,追逐灵魂的人总是孤独的,哲学家歌德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山海间》与其说是本诗集,不如说是诗人半生感情的倾注,是诗人在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沉淀、梦想的追寻、精神的挣扎后,用心血灌溉出的一部穿透人心的作品,用无尽的想象力倾泻着对家国的深深眷恋。

山与海交相辉映,梦与幻亦真亦假,故乡和他乡恍如隔世,都在诉说着这人世间数不清道不尽的亲情、爱情。读完《山海间》,我深深地为作者的深情所感动,这份情,是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在远离家乡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诗人用笔触道尽了对故乡的思恋, “亲人没有走远,我仍是故乡的鞋”“故乡渐远/鸟雀有熟悉的乡音”“雪一下就是半壁江山/一下就是半生/醒來/游子如鲠,亲人已眠”,故乡是诗人眼中双鬓斑白的父母,在世界的另一端为自己的子女缝补一生的爱;故乡是诗人眼中漫天飞舞的雪花,下尽了半生惆怅,泪眼朦胧中已是天涯两隔;故乡是诗人记忆里家门口啾啾作响的鸟雀声,一声鸣叫,岁月已然无法回头。这份情,是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没有了耳鬓厮磨,便有了长泪当歌,没有了花前月下,便用诗歌作笺,“在所有的煎熬中/我感恩相知的煎熬/纵使天空缺了一角,爱仍在彼此心间”“明月如水,流不到西子湖/今夜,我与谁同眠”“竟此一生,与子偕老/我的脚下藏着你的路”“只有妻子的白裙子/试着把握命定的飞翔/在寒夜的光影里飘着雪”,诗人对妻子的爱是含蓄的、内敛的,如水般的明月,白璧无瑕,是彼此爱情最美的象征,“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天涯两端,思念何曾一刻停息。这份情,是对子女的呵护之情,“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远在西藏的父亲却只能通过诗句带去最深沉的爱,“对于七岁的儿子/他的一次次尖叫/就像潮水冲毁宝塔/他的欢笑不懂我的泪水”“向学校飞去的风筝/停泊在字里行间/骨肉生花,凡手指触摸之处/天空呈现你小手的两端”“一边是儿女背着书包/一边是滚烫的留言/两条平行线通往远方/而我不在其中”,儿女就像父亲眼里的风筝,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可这根放飞的线始终在父亲的心里最深处,飞得再高,飞得再远,都飞不出父亲的牵挂。分离如影随形,思念纸短情长,七岁的孩子又怎懂得父亲的眼泪,任由岁月在嬉戏中静流,悄悄偷去了隐藏在秋千下的悲伤。这份情,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西藏,这片祖国八分之一的土地,深深地牵动着作者内心最深沉最厚重的情感,国家的重量如深入骨髓的印记,解不开,化不掉。一如其诗中写的那样,“谁唱起了故土的歌谣/其实我属于庞大的祖国/这山河,哪里不是家/多少年来,祖先如白驹过隙/我独用思念重复”“多少年了,夜/被露水所湿/远方近在眼前/缺氧被缺失代替,边境线画着同心圆/恍惚中,珠穆朗玛有一把家的钥匙/打开那皎洁、清莹/宁静的欢乐以及天宇的魂魄”“沉甸甸的嘱托里/我是客,又是汉藏之和/唐蕃古道运送家国的重量/铁马冰河穿越血管和史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是诗人笔中的叶巴村,脱贫攻坚的生动事迹足以让人感动落泪;国家是诗人笔中妻子的情话,“放心,我们的孩子我照顾好/白云上的孩子,你轻轻擦去忧伤”;国家是诗人笔中的边境线,多少人为了背后的万家灯火、祖国的繁荣昌盛,如丰碑一般屹立于此,共同画着同心圆。

《山海间》不仅仅只是感情的表达,更多的是作者对诗歌本质的追寻。正如作者所说,“对于青藏高原,我们除了要沉浸自然之美,还要秉承杜甫等现实主义诗人的诗歌精神,对人类持有恒常的悲悯之心,关注现实生存,书写民生疾苦,走出象牙塔,深入生活,触及生命之痛。”作者在《山海间》里无一处不是对诗歌本质的思考,“我的一生很短/但痛苦更动人”“去掉了皮囊,灵魂是什么/仿佛困窘于轮回的夜晚/未完成的叹息兑换天外天”“谁在自己的巢穴/建造证悟的墙/走进轮回与远方”,喧嚣任其喧嚣,宁静我自为之,正是这样一次次反复追问,在无数遍与自身灵魂的对话中,证悟诗歌之道,使他的诗歌升华出一种新的境界,一如其诗“仿佛故乡与他乡/一半在九霄高悬,一半在体内下沉/以我为虹,架起两个天堂之间的对话/神性与苦难,都在用闪电划开诗行”,钟嵘在《诗品》序中写道“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读陈人杰的诗,总有一种深入骨髓的记忆。他用温柔的想象为西藏的山水画出最美的肖像——“扎曲河经过故乡/它流向哪里/哪里就是岁月的裂隙”“一步步,野花开在雪花上/出身块垒,自成中心/超乎物外,介于其中/遗世的每一天,用磨刀石唤醒黎明”;他用隽永的短句表达最深的情感,“小时候/只要看见/慈觉林上空的那朵黑云/阿妈就会喊我进屋/如今她不在了/那朵黑云会回来/会长久地停留在慈觉林上空/而我的阿妈已不在了”;他用孤寂的灵魂思索人生的归宿,“为生命净守一份淡泊/为懦弱乞讨龙马精神/退即是进/时代疼痛/ 荒野咳嗽/星芒在指尖上跳动”“也许你我这朵东海的浪花/只有化身为雪域的羽毛/才能置身绝顶/安顿好肉身的家”。从一粒沙里看到世界的万般变化,从一片落叶里看到人生四季轮转,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里触摸到血液本身的声音,我们欣喜雪域高原多了这样一位仰望星空的诗人!谨以此文向用生命写出的文字致敬!

责任编辑:赵超

猜你喜欢

人杰雪域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挑战雪域之巅
Optimized quantum singular value thresholding algorithm based on a hybrid quantum computer
陈人杰的诗
泰国建筑设计专辑
雪域高原
雪域之巅
神奇瑰丽的西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点位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