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十四五”大连市农机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1-12-23大连市农业农村局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1年3期
关键词:保护性农机化机具

大连市农业农村局

□ 杨日令

“十三五”时期,大连市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人畜力向机械化作业的历史性跨越。在“十四五”时期,大连市农机化发展将如何迎接新发展阶段的挑战呢?

一、“十三五”发展业绩

(一)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大连市累计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0.8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超过2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0.7万台套,受益农户达0.5万户。农机装备保有量稳定增加,且结构持续优化,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据2020年数据显示,农机总动力达到236万千瓦,增加了大中型拖拉机1000余台、水稻插秧机380台、联合收获机620台、免耕播种机230台、秸秆打捆机180台。据了解,在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中,大连市启动了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跨年度版和手机APP,保持系统常年开放;完成了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和农机监理系统平台对接,实现了平台间信息互联互通;按照农业部有关通报和省级联动处理要求,对撤证、注销证书和违规产品进行了封闭处理,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合规合法。全市补助机具2580台,使用资金2955万元。

(二)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新跨越

“十三五”时期,大连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截至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1%,较“十二五”末提高了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水稻达到92.4%,提高了6个百分点;玉米达到82.9%,提高了7个百分点。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玉米机械化收获、高效植保、秸秆还田等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范围显著扩大,技术集成度逐年提高。

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和农机化作业,组建了大连市保护性耕作专家组,确定保护性耕作十种模式标准,建立了长效和监督考评机制。据2020年统计数据,大连市共完成30万亩保护性耕作作业任务,创建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2个、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6个;投入农业机械6万台套,完成机械化整地402万亩、机械化播种352万亩、机械化收获254万亩。

(三)设施农业、畜牧业和林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

温室全部实现了电动卷帘。新建设施大棚钢筋骨架结构应用率达到95%以上。工厂化蔬菜等育苗中心全部实现机械单粒播种、遮阳网和风机温湿度自动控制。温室内土地耕翻、旋耕、起垄、开沟等项作业逐步由田园管理机完成,温室土地耕整机械化水平已达80%以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广泛,实现节水45%以上,减少农药使用30%以上,同时减轻了农作物病害发生。

畜牧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其中,饲料加工为99%,饲喂饮水为79%,环境控制为72%,粪污处理为68%,畜产品采集为55%,家禽养殖超95%,生猪养殖为55%,大型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已全部应用了TMR饲喂系统和自动化挤奶系统。畜牧业机械化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畜产品质量。

在果园植保打药、田间转运、规模化地块挖坑(沟)、大型果树采伐更新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均已达到100%,正在向果树挖坑(沟)定植、灌溉、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果树生产和技术改造全过程发展。

(四)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截至2020年,大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15家,入社成员3000多人,总资产3.4亿元,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及其它配套机具7000台(套),年作业服务总面积200万亩。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承担了全市70%以上的农机作业任务,成为农机化技术应用和农机作业的主力军。

二、“十四五”发展思路

大连市农机化“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260万千瓦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显著提升,机械化率达50%以上。农机具配置结构趋于合理,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时期。

上述发展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主要任务。

1.引导企业优化农机产品结构。鼓励企业瞄准现代农业需求,既发展满足适度规模经营的大中型农机,也要研发适用于小农生产、特色作物、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高效专用农机。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智能农机和农机物联网平台优先发展。

2.加强农机装备质量可靠性建设。对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农机产品加大监管力度,对农机装备产品自愿性认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鼓励企业开展诚信自律和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

3.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要将适用机械化作为考核指标,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的考核内容,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为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深耕深松、机播机收等生产服务给予补助。继续创建一批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支持有条件地区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4.强化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一是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加快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农机装备研发应用;二是支持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离田、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残膜回收利用、饲草料高效收获加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技术的示范推广;三是支持大马力、高性能和复式农机新装备和节能日光温室机械设施设备示范推广。四是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农装,促进新机具新技术应用;五是发展农用航空,规范和促进植保无人机推广应用。

5.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应用。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支持优势企业对接重点用户,形成相互促进机制,实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建设大田作物精准耕作、畜禽水产智慧养殖、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手机App管理”,加快推广应用农机作业实时监测、维修诊断、跨区作业、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

6.创新农机服务机制。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及农业企业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实现农机互助、设备共享、互利共赢。规划建设集中育秧、农产品产地储藏、烘干、分等分级等设施,以及农机具存放仓库和区域农机维修中心;鼓励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 “一站式”综合服务;落实农机跨区作业证管理规定,继续免收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车辆通行费。

7.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制度、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的制修订,进一步明确“宜机化”要求,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地,并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晒场、烘干、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

三、政策建议

1.建立“缺门断档”机具动态清单。权威机构应定期检测农机化发展薄弱环节,建立“缺门断档”机具动态清单,如水稻田高效激光平地机、大型高性能玉米免耕精量云播种机、高速精密马铃薯播种机、花生产后烘干设备。

2.继续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建议继续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高端新产品补贴力度,支持高技术性能、特色作物、复式作业农机装备示范推广;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农机装备。

3.加大“宜机化”改造力度。建议将农机化作业条件和作业标准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考核内容,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特别是补齐丘陵山区农机化短板。

猜你喜欢

保护性农机化机具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的现况调查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
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科学发展农机化探述
打造新亮点!山西将这个产业的7类机具全部纳入补贴!